X

国外有家人的都来看看吧!张文宏教授海外抗疫问题汇总,要重视!

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华人华侨该不该戴口罩?

为什么国外的人不戴口罩?

该不该回国?在国外怎么自我防护?

疫情当前,在国外要怎么预防?

......


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张文宏教授在今天的直播中都回答了!

全球疫情蔓延中国驻美国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回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

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张文宏教授主要解答了一些美国留学生和旅美华人侨胞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所有在海外的人来说同样适用。都说了哪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1.美国确诊患者接近7万,其中纽约市一万七千多例,再赶.上流感多发,新冠和流感怎么区分呢?

答:纽约问题严峻,很多民众对疫情不太清楚。流感和新冠都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在普通学生眼中很难区分。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差别,但是通过检测可以区分出来。感染新冠病毒会表现出-些严重的症状,比如呼吸衰竭等,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判断出来,但是最终还是需要检测来验证。

新冠和流感还有可能会同时感染。

建议大家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接受医生的安排。

确诊病例增加多,增加快的地方,说明当地检测的水平高。.

反而是那些确诊人数少的地方,更应该提高警惕。


2.重症的比率有多少?为什么美国青年感染率比中国高?

重症去就诊的人数在美国大概占病例总数的10%,5%是特别严重的。美国有症状的人才去检测,容易出重症患者。中国对追踪病例不遗余力,美国想要做到这样很难。

对年轻人来说,大量的社会活动容易造成感染风险,其中就包括留学生。但是只要大家防范措施做的好,感染的几率就很小。


3.为什么外国人都不怎么戴口罩?

答:要不要戴口罩不仅要取决于科学,还要考虑文化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文化差异。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是习惯戴口罩的。比如日本,疫情没有爆发的时候,路上也有很多人戴口罩,这是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下,疫情期间,大家比较能接受戴口罩。

而在欧美国家,大家不习惯戴口罩,戴口罩的人会被视为“病人”。而且欧美国家现在口罩不足,医护人员的口罩都不够用,如果这时候号召人人都戴口罩,会导致在-线的医护人员无口罩可用,这样谁来保护大家呢?

因此,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华侨,不得不考虑当地的风俗。不要因为戴不戴口罩大动肝火,每个国家的口罩规则都有区别,比如文化差异,数量差异。

其次是防疫效率问题。用当地的确诊人数除以当地的总人口数量,我们能得到一个比例,以美国加州为例。3000人确诊,加上没有检测出来的,估计一下3万人可能感染。当 地4000万人,按比例比例大约是万分之-,也就是说你不戴口罩出门遇到一个人,这个人是患者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还是比较低的。

从概率上来说,为了降低这万分之一的概率而让所有人戴口罩, 这种防控效率很低。欧美人是讲究证据的,万分之一这样的低效率,没有办法去说服欧美民

而且口罩肯定有要摘下来的时候,比如去吃饭等。

但是戴口罩肯定是有用的,在大家可以接受口罩的地方,可以戴口罩。人群密集的地方,最好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比如,遇到-1个人的感染的可能性为万分之1 ,但是遇到10个人,100个人呢?比例就会变成千分之一,百分之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让饭店等公共场所关闭,禁止聚会。

第三是数量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买口罩,那口罩肯定不够用。会发生口罩挤兑的现象。那医务人员口罩就不够了。

医务人员没有口罩,谁来保护人。


4.国外疫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出现?


没有高峰,就谈不上拐点。拐点的出现时间取决于严厉的措施。

比如上海,用尽各种手段找到感染者,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坚决追踪病人的行动轨迹。如此强有力的措施之下,疫情就能控制住。主要也看政策执行的到不到位,到位的话,10-14天,新增病例数量就会降低。

美国确诊病人数量增长这么快就是因为失去了早起防控的最佳时机。现在只能通过让大家居家隔离,减少社交来预防,能不能凑效还要看政策能否执行到位。如果能充分隔离,疫情肯定能控制住。

但是拐点预测很难,就看隔离措施的决心大不大,执行多久,执行到什么程度。峰值2周还是4周后,不好预估。都要看执行措施的程度

最快可能10-14天,慢一点4个星期。


5.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的人第一时间要去医院?

答:根据中国的经验,80%的感染者可以在家里熬过去,不用去医院,基本都是轻症。

去医院的好处是可以隔离,轻症可以得到治疗,恢复的更快,还不会传染家人。

20%的重症患者需要去医院,接受氧气治疗。如今,意大利的很多重症患者因为医疗设备有限。但纽约现在设备是足够的,远超英国,德国。美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什么时候医院床位容纳不了了,就会出现意大利的情况。那就意味着20%的重症患者得不到氧疗,5%需要插管的用不上呼吸机。

如果出现发烧症状,一定要按时睡觉,多喝水,多吃水果鸡蛋,补充维C和蛋白质,手机最好关掉,不要让家人干扰你。因为国内的家人会非常担心,而他们的担心又会成为你的负担。

如果觉得呼吸困难,比如走楼梯走不动,上一层楼就喘不上气,那么就需要去紧急去医院求助。这个时候如果医院不收,驻美大使馆一定会接受你们的求助,一定要记住大使馆的电话。


6.公寓的中央空调,排水,电梯等是否会传播病毒?

这类传播,最早是香港淘大花园在非典时期爆出来的,随后WH0回顾分析,认为这是个个案。比如在上海,99.9%的感染者都找到了密切接触的传染者。没有发现找不到传染者的病人。

只有在密闭空间,病毒浓度大的环境里,空气传播才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在医院,病人插管时,下呼吸道里一下喷出这样病毒浓度比较高的情况。才会比较危险。

在电梯里,如果没有病人大量咳嗽,大量病毒喷出的情况,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即便是万分之一的风险,大家都不愿承受。

该怎么预防呢?

在电梯里戴口罩,用餐巾纸或者牙签按电梯按钮。与其讨论电梯传播的风险,不如主动预防。另外,病毒一般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洗手很重要!

因此,美国建议,戴口罩,不如洗手。因为戴口罩的话会去用手去乱摸,还有一些人口罩戴的不规范。还洗手不好好洗,手. 上脏东西都粘口罩上了。

污染了的口罩,比呼吸污染的空气还要危险。所以美国把洗手放第一位


7.是否应该回国?有没有必要在飞机上穿医用防护服?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说不要回来吧,人家说你没良心,说赶快回来吧,别人会说国内防疫的压力好大。所以我们现在只讲事实:

要不要回来的基本判断原则是什么呢?

1)需不需要待在国外。

如果在美国你的医疗保险覆盖的东西很低,只能覆盖一些急诊之类的治疗。或者内心比较恐惧,家里人非常担心。同时在国外也没啥必须要有做的事情,那回去也无妨。

2)如果在国外有事情,就可以考虑先留在国外。如果要回来,在飞机上戴N95口罩就足够了,穿医用防护服的意义不大。穿防护服,是中国ICU常规的场景。我们采用了三级保护。在中国只有近距离操作,才需要三级防护。

现在看看新加坡,美国的急诊间,-般医务工作者,也就带N95口罩,穿-般防护服就好了(外面的罩所以全身防护服,坐飞机,是没有啥必要的。

飞机上N95口罩都戴好了,那飞机上防护服的必要性就不高了。至于机舱是高风险的地方么?当然是的。飞机上多人戴口罩,也有很多人憋不住不戴的。于是,只要有几个人是感染者,十几个小时下来,那病毒风险还是很高的。

所以坐飞机一定要保证口罩不要摘下来!

然而,最大风险不来自于机舱,来自于登飞机之前。现在有很多回国的人,都是落地之后检疫检测出来的。这就意味着风险到处存在。

另外要考虑的是回国之后的检疫和隔离问题。下飞机后,首先检疫,再隔离14天,这是必然的。所以非常麻烦。上海每天进来几万人,海关要充分检疫,这也带来了大量压力。在安排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服务不到位的地方,替海关向大家道歉。但是可以想象,当海关被大量人口同时到达时的压力,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服务,首先是为了保护大家安全。

等到隔离14天没事,那就可以了。但是如果14天后,突然觉得国外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那可能又回不去了....

这时候,如果你突然发现留在国外的小伙伴日子过得挺欢的。那在国内家里就觉得很不爽。

所以这就叫围城。

所以,一般人要不要回来,要把我前面所讲的都想清楚,再考虑回不回来。

如果不回来,在国外要遭受多大风险。这个也要考虑。


8.留在国外应该怎么办预防?

改变别人,很难,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去超市,有人多的时候,也有人少的时候。我们挑人少的时候去。跟别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要和别人说话。那么这样的话,被感染风险基本没有。在超市结算的时候,去自动结算机结算。如果不好意思戴着口罩去本地超市,那可以戴口罩去华人开的超市,疯狂购物,回去以后立马洗手。

戴口罩虽然有防护作用,但是要注意,如果还扎堆一起吃饭,摘下口罩就会有风险。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社交距离。保持了距离,口罩就没啥用。


一个字,宅,就可以了。越宅越安全


所以口罩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保持社交距离。

只要保持一米之上,没有近距离交流,那么被感染风险很低。想要进行近距离交流,那一定是要在疫情过去以后。


9.什么状况下要使用药物?是否要紧急购买中成药?

有些保健品吃了也没坏处,就算不是预防新冠,吃吃也可以。

但目前为止,有些所谓的保健品,在预防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明确的。

所以,预防新冠,这些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可以不可以吃?当然可以,没啥坏处!

但是不是必须要吃?

不是!

至于一些药物,比如氯喹,我们在国内治疗了相当多的病人。

我跟美国进行了临床方案的讨论,开始进行氯喹预防性使用方面的探索。给医务人员进行了早期保护。但是结论目前还没有。例数太少,没有参考价值。结论不完全一致,还在等待更多临床结果。

所以不建议大量囤积氯喹,华人也不用囤积氯喹来预防。因为这是处方药,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所以不建议囤积。副作用还不可预测。

就算要预防也是给一线医生等风险高的人预防,不是.给普通人预防。


其实最好的药,还是多喝水,多吃牛奶,鸡蛋,水果,按时睡觉,不要出去瞎混!


以上就是课代表为大家做的防疫笔记!各位一定要重视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