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
新加坡教育
民间流行补习补课
(图:来源自网络)
据说每天下午的中小学生
不是“在补习”就是“在补习的路上”
新加坡的补习到底有多普遍呢?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根据2015年
新加坡家庭支出调查统计显示
新加坡家庭在课外补习上的花费
为11亿新币
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新加坡有120万家庭
会送孩子去课外补习
这个数字涵盖了90%以上的家庭
其中60%的中学生、80%的小学生
和40%的学龄前孩子
会参加私人补习
(图:来源自网络)
在新加坡教育部注册的
补习机构有850个以上
登记在册的私教老师有
超过30,000名
(图:来源自网络)
资料来源:www.championtutor.com
在新加坡13岁到19岁的孩子中
高达85%每周至少
在课外补习上花4小时
(图:来源自网络)
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新加坡52%的中小学生有补习
超过七成学生补习的科目是数学
小一到小三学生当中
约三分之一补习至少两门科目
而一户家庭平均每月在每一名孩子身上
花360多新币的补习费
(图:来源自网络)
学前班的补习费取决于老师的学历
一般在每小时20新币到40新币之间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
课外补习班的收费也慢慢提高
如果在高中阶段
费用大概是每小时30-120新币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
这个费用虽然可以承受
但叠加上去也是相当可观的
特别是当孩子同时在上好几个补习班时
补习费可能会占据
很大一部分的家庭开销
(图:来源自网络)
有机构对955名父母做的调查显示
高达91%的父母表示孩子现在在上补习
或者曾经上过,或者打算以后去上
补习在新加坡非常普遍
今天小编就深扒一下
新加坡为什么
会成为”补习大国“
01
少教多学的理念
新加坡的公立学校
和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
就是在校的学习时间
(图:来源自网络)
例如小学生是早上7点半开始上课
每一节30分钟,一共上5节课
一直上到10:00共两个半小时
10:00-10:30休息半小时后
再从10:30一直上到13:30放学
而中学生也是差不多这样
只上半天课,
那么下午干什么呢?
下午除了留校参加课外活动之外
就是去上补习课
(图:来源自网络)
为什么新加坡中小学只上半天课?
这要从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理念说起
这个理念叫做“少教多学”
老师尽量减少教学时间
减少填鸭式的教学
而期望学生能够拥有
更多自我提高与探索的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思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
新加坡的双职工家长很多
没办法陪孩子一下午
送去补习班是最好学习方式了
(图:来源自网络)
02
任人唯贤的制度
新加坡曾经充满
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
用国父李光耀谦虚的话说
“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
地的农民后裔”
当时社会流动性极强
社会流动性的幕后推手就是教育
在崇尚任人唯贤制度的新加坡
教育是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方式
(图:来源自网络)
新加坡人也见到太多的例子
例如现任财政部长兼副总理王瑞杰
就是出身不富裕的平民家庭
小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
赢得政府奖学金去读了剑桥大学
慢慢走上从政的道路
后来变成了受人敬仰的部长
还即将成为下任新加坡总理
(图:来源自网络)
王瑞杰的自身经历
就是新加坡“任人唯贤”的典型
从学生时期就出类拔萃
凭借极为杰出的个人成就
得到政府栽培
从而争取到社会较高职位
03
“怕输”的父母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新加坡建国不过五十多年
就从第三世界飞跃到了第一世界
国民的谋生方式从建国一代时期
靠出卖劳力挣得报酬
变成最近十几年以专业人员
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PMET)
和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行业为主
(图:来源自网络)
新加坡的行业需要人才
受到良好教育的人
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新加坡家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倾自己的能力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至少让孩子今后的社会地位
和生活水平不要比自己差
(图:来源自网络)
这种焦虑和恐为人后
被称为“怕输”
为了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
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图:来源自网络)
04
几十年的分流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
曾经以分流教育为特色
以前是这样的……
小学:小四结束时参加英语、母语和数学的定向考试,根据成绩分流EM1,EM2,EM3。
中学:在中学方面,则分为特别、快捷和普通源流。
▲电影《小孩不笨》
(图:来源自网络)
更别提学生还面临着
小学三年级的GEP天才班选拔
小学六年级的PSLE小学离校考试
中学毕业的N 或者 O水准考试
等等关卡……
(图:来源自网络)
分流教育催生了补习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
家长不希望孩子被分流到差班
所以早早开始了“补习之路”
(图:来源自网络)
5小时创意写作
4小时艺术课
4小时数学补习课
2小时华文补习课
一个备考PSLE女孩
每周都要上这么多补习课
分流教育在近年来
遭到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
比如给父母和孩子造成压力
比如造成学生之间的隔阂
(图:来源自网络)
去年亚洲新闻台
拍摄的纪录片《不分阶级》
揭示了不同源流学生间的隔阂与误解
普通源流的学生认为
“我们基本上不跟快班的人玩
因为他们看不起我们”
而快捷源流的学生解释:
“学校给不同流派的学生
安排的活动不一样
如果让我结交普通班的朋友
对我来说要花更多力气”
(图:来源自网络)
学术表现和学术源流
已经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分化
往大了说,还会造成阶级固化
分流制度在新加坡旧时期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
在全民接受教育的今天
逐渐凸显出问题
取消中小学分流制度势在必行
(图:来源自网络)
于是2008年小学分流全面取消
学生可按照自己个别科目的能力
来选修普通水平科目或基础水平科目
在2019年2月新加坡教育部
重磅宣布中学分流制度将要取消
2021年起以科目编班制代替
小六会考积分等级制
2021年起,小六会考采用积分等级制,四个科目成绩各分为一到八级,各级别记对应分数。
考获4到20分的考生可选修中学水准“G3”等级的科目。
考获21到22分的考生可选修“G2”和“G3”等级的科目。
考获23到24分者,可选修“G2”等级科目。
考获25分,可选修“G1”和“G2”等级的科目。
26分及以上,可选修“G1”等级科目。
考生必须考获30分或以内的总积分,才算及格。
N和O水准考试也相应取消
被新的考试形式所取代
教育部将从2027年起
把目前的N水准和O水准会考
整合为统一的全国考试
National Common Exam
教育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中
分流教育逐渐走入历史
也许这可以缓解一些家长的焦虑
(图:来源自网络)
但是全民补习的现象
会不会有所改变
我们暂时还不知道
其实补习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果老师教学的时间少
教学的内容少
但是考试依然会考难题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不强
或者自觉性不够的情况下
去寻找补习老师的帮助
就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图:来源自网络)
补习文化恰恰反映着
新加坡这个国家有多重视教育
依然自上而下保持着
“任人唯贤”的基本国策
以及社会阶层还没有完全固化
说明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件事
在新加坡是真实发生着的
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谁都可以闯出一片天!
图 / 网络资料参考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