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从小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新加坡家长图鉴:
新派(New-School,34%)
老派(Old-School,29%)
慈爱狮子(Loving Lions,30%)
调查样本:15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这些家长的子女几乎分布在新加坡的所有小学。
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家长大致上可分三大类,即 “新派”、“老派”,以及“慈爱狮子”型家长。
如何理解这三类家长
“新派”
“新派”家长较多属于高收入阶层。
他们比较不偏重学术成绩,也愿意采取较“放任”的态度,不过度主导孩子的学习,但他们不免也感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也会让孩子上补习或上增益课程。
“老派”
而“老派”家长一般来自较低收入群体。
他们要求孩子争取好成绩,压力介于“新派”和“慈爱狮子”型家长之间,对全人教育则不太重视。这一类家长尚未完全意识到未来经济的新需求,好让他们的孩子能更好地从教育体制中获益,为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慈爱狮子”
这是本次调查研究员的新创的名称,相对于众所周知的“虎爸虎妈”,研究员认为新名称较能反映这群家长“尽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的心态,比率也是所有家长类型当中最高的。
他们大多来自中高阶层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软技能要求,毫不松懈:希望孩子在学校锻炼良好的沟通和领导能力,以及培养自发学习精神。同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学业竞争落人!
而正因为期望孩子品学兼备、软技能和课外活动皆优,这些家长除了让孩子补习外,还会投入时间亲自督导,自己承受的压力也最大:
他们关爱孩子,同时也希望孩子成绩佳及拥有全人教育。他们高度参与和主导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尽力确保孩子无论在家中或学校,学习上都能获得良好扶持。这无形中让他们自己承受巨大压力。
“慈爱狮子”型家长不经意地将压力转加在孩子身上,同时也导致其他家长倍感压力,效仿这样的育儿方式。
家长究竟如何“摆正”心态
家长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才能够在最开始打好基础,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新加坡中小学:
老师会经常和家长沟通;
学校会经常组织各类型的亲子活动(包括课外和课内的活动);
家长也可以报名参加家长支援组(PSG)直接加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因为父母毕竟和孩子相差了一个时代,代沟是难免的,很多时候你并不了解孩子在成长路上的烦恼,所以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新加坡老师最希望家长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总是问成绩:学校的成绩单可以告诉你!
家长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以及情绪上的变化:
1
他对身边的人很好吗?
你的孩子是否曾经为他正在被嘲笑的朋友站出来说话?
它是否曾经悄悄的帮助过那些正“苦苦挣扎”的同学,而老师并不知道?
新加坡教育鼓励孩子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保持善良,关心和照顾的态度,因为成长为一个这样的人,远比教会他们更多知识更宝贵,也更难。
2
他和朋友们关系好吗?
他的球是不是踢得很好?他是不是有很好的音乐天赋?
他在与朋友合作项目时表现如何?
他是否与朋友分享他的想法,倾听和接受不同的观点?
面对冲突的时候,他是如何反应的,是否能够解决争论?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是你的孩子将来需要的重要技能,所以家长可以从他的老师那里找到鼓励他尽早发展沟通技巧的方法。
3
他的优点是什么?
除了学术上(他的成绩很容易了解),在其他领域,他有没有很擅长的?
他是否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主持人?
或者他的同学们尊重他,因为在他的带领小组成绩名列前茅?
他是否每次都坚持完成任务,不管有多艰难?
观察孩子在日常家庭互动中展现出来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老师们也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发掘他们的优点并放大它们。
欣赏: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孩子
一般来说,调皮的孩子大都聪明、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等。
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和家长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只要好好引导,他们往往更有出息。
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
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父母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熏陶:用艺术培养孩子性情
有些孩子性情比较浮躁,我们有时不一定要强逼他守规矩,可以“曲线救国”,选择一些学习外的兴趣爱好,带着孩子去发现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譬如美术、国画漫画、做机器人、民间传统手工艺等:
通过这些兴趣爱好的培养,消耗他的旺盛精力,让他学会专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下来,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有好处。
交心:用交流代替棍棒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把调皮孩子调教成乖孩子,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现在一些大人则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用他们对乖的解释来衡量孩子,结果孩子不该成熟的早熟了,不该老练的世故了,一开口就是“大人腔”。
其实这种“乖”是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的,是以大人意志决定孩子的粗鲁行为。事实上,当孩子成为所谓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时,他们的童趣也就被“剥夺”了。
引导:用积极的态度生活
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更应注重家校联系。从家庭入手,了解反思儿童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
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老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另外,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社会共同关注,我们都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免受不良风气与现象的干扰。
父母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人类具有多种不同的天赋,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观察能力……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但父母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引导他发挥出潜能。这样他就会有成就感,从而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更重于言传。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多地谈论社会上灰色的负面的事物,不如意时也不要怨天尤人,否则会给孩子造成错觉,认为生活中的不顺心都是别人的过错,而不对自己的言语自省,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一个“拼钱、拼权力、拼资源”的世界,于是不断地将自己所拥有最好的东西全部给孩子,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部“非典型励志故事”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之所以令人热泪盈眶,不仅是因为“梦想成真”的故事,更因为女主工藤在学习上自暴自弃被教师请家长时,妈妈所说的这一番话:
我想让孩子们能做让他们喜欢的事情,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一定会在她的身旁。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应该是制造一个父母想像中的完美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塑造过程。
这份爱里,不仅仅应有足够的爱和保护,
更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面对未知的能力。
关注小南君
带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推荐阅读:
关注南洋时讯
离新加坡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