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艺,新加坡导演,80后,拍华语电影。
虽然才看过他两部片,但我很喜欢他电影里的味道。
他的电影有着典型的东方式含蓄,很多时候,只有“证据”,没有“结论”,但在这些含蓄之中,又冷不丁闪现出一丝锋利。
镜头语言和技法上,有早期台湾电影的印记,但情感拿捏力度又有所不同。
他上一部电影《爸妈不在家》,在戛纳和台湾都拿到很多奖项,说一鸣惊人,也不为过。
有人说他的作品有杨德昌的影子。
但我认为,他的现实瞄准器比杨德昌要小很多,“解剖性”也没有杨德昌那么强烈。
更重要的是,相比杨德昌的残酷,陈哲艺更柔和一点,或者说他身上有着80后广泛具有的妥协性。
因此,我觉得陈哲艺更像早期的李安。
他的前两部电影跟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一样,都是家庭题材,都是借由家庭内部关系的扭曲来反映隐秘的社会变革及施于人的压力。
他对家庭内部关系一针见血的观察角度,他“挑拣食材”的功力,虽然尚未达到李安的那种高度凝练,但我觉得是一个路子,而且够准确。
今天要聊的,就是他去年的新片:
热带雨
相比前作《爸妈不在家》,《热带雨》更加女性,更加压抑,更加大胆,也更加含蓄。
电影讲的是,一个苦苦备孕多年的中年女教师,在忙碌的丈夫,瘫痪的公公,以及无视她的学生之间,慢慢被侵蚀掉生气。最终,在南国雨季,她和班上的一名男同学发展出一段隐秘的感情,与此同时,她那原本就虚弱的家庭,更加摇摇欲坠。
没错,不伦恋题材。
在贾樟柯发起的平遥电影节上,《热带雨》拿到了最佳影片。
贾科长本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其实,最初了解到陈哲艺的新片是师生恋题材时,我的心里是又期待又担忧。
期待的原因,你懂的……
担忧的原因,是我不希望陈哲艺拍出一部以出轨、不伦恋为噱头的商业情色片。
“寂寞女老师被生动的男同学撩拨然后突破禁忌”的类似电影,欧洲一抓一大把,多一部不多,少一部不少。
这种题材,放到含蓄的东方文化里要怎么处理,要既不流俗,又不肤浅,分寸火候真的很难掌握。
好在看完电影之后,我可以放心的说,这依然是一部百分百陈哲艺风格的电影。
电影本质上说的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中年女性,在家庭、工作中被剥夺至尽,最终在欲望中找寻到一丝生命力的故事。
男女主演正是《爸妈不在家》里的“母子两”杨雁雁和许家乐。听陈哲艺在采访中说,他其实一开始只选了许家乐,而没有选杨雁雁,“让上一部电影的’母子‘,在这部电影里开展师生恋,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但这种尺度的电影,想找一个合适的女演员并不容易,所以,最终还是杨雁雁。
杨雁雁演的非常棒,拿到了多座影后。
她的角色,让我想起了《被光抓走的人》里的黄渤。
但《热带雨》对角色的营造更加丰盈、细腻,人物困境也更多元,留给演员的发挥空间也更大。
片中,杨雁雁饰演一个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中年女人阿玲,她身处一个极其拥挤、多重压力,真实的自己又被架空的生活之中。
丈夫是忙碌的金融人士,但从他们的房子能看出来,家庭算不上富裕。
在家庭里,阿玲除了面对一个日常缺席的丈夫,还需要照料因为中风而失去言语和自理能力的公公。电影并没有在这一点上过度渲染,导演的“枪口”更高,家庭重担只是他议题里的一小部分,这是另一个值得表扬的地方。
在学校,她是一名国文老师,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新加坡,国文不是主要学科,所以,她在工作中也难有成就感。
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在她的班上,全部都是男同学,没有一个女生,而纵观整部电影,她的生活里,好似没有一个同性朋友的存在。
她生命里挤满了拿她当“工具人”的男性,唯一对她待之以人的成年男人,居然是轮椅上不能动弹不能说话的公公。
公公看她落泪时,费力举起来的关切的手,是她在整部电影里接受到最大温柔。
此外,在“空间”的打造上,导演也颇费功夫,无论是家里、学校、诊室、还是车内,阿玲都身处逼仄的空间,以至于她给自己打排卵针,都只能窝在车里进行。
她为数不多的几次欣喜,除了结局在空旷的高速上开车,就是在无人的教室内和男同学单独吃榴莲,以及几次在开阔的场地里看男同学表演——这欣喜固然有情愫的原因,但跟空间也不无关系。
我喜欢电影前半部分对阿玲身上的压抑苦闷,以及家庭在悄无声息中坍塌的营造,相对于后面和男同学的情愫,这才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那压力安静无声,慢慢包围,在大雨中,在惊雷中,在马桶上,在红灯前,在公公接近死亡的颓败肉体里,在午睡中出现的婴儿啼哭中,精准叠加地传递给了观众。
据报道,杨雁雁为了贴近这个人物,片中数个往肚子上注射催卵素的镜头,都是她不用替身亲自完成的,只是把针管里的液体,换成了生理盐水。
至于剧情的核心部分,也就是阿玲和男同学的隐秘关系,我更关注的,其实不是男同学对老师的情愫——毕竟都是过来人,这很理解。
我一直在细细观察的是,老师何时起对男同学也产生了情愫,或者说欲望的呢?
尽管这欲望至始至终都没有点破,即使是在那场短暂的云雨里,她也没有表现出快乐,但导演在镜头里,又是隐秘而又实实在在地承认了她的欲望。
那欲望不仅是枯萎的她对新鲜生命力的渴求,不仅是压抑的她对生活里唯一一个正常男人的精神渴求,那欲望也是实实在在的欲望。
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导演最终没有让阿玲在欲望中沉沦,被欲望摧毁,而是让她借由着欲望,唤醒了新的自己,找到了新的光亮。
这是他的温柔。
如果说,很多欧美同类题材的问题在于把欲望过分标签化了,那《热带雨》的勇敢就在于承认了这个东方中年女人不够正确的欲望。
那承认可能是在阿玲在教室给男同学剥榴莲吃开始的,导演给了角落里的榴莲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
那颗藏在角落里的,一直存在的,让人无处安放的,甚至让人不适的,但又让人沉溺其中的榴莲,就是欲望本身。
最后,有一丁点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版本,都是平遥电影节的删节版,那场船戏缩水了大约1分钟。
但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