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待见的定期寿险
有人正在推销这样一款保险——“每年交保费,生病不赔,受伤不赔,住院不赔,只有死了才赔;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死,之前所交的保费一分都退不回来。”听罢,李阿姨转头就走:“走开走开!咒我死吗?我还想多活两年呢!真晦气!”一对年轻夫妻走过来,听完介绍,丈夫笑着对妻子说:“我觉得挺好,死了可以给你留一大笔生活费。”妻子说:“呸呸呸,别胡说!我就要你健健康康的!”上面这款保险,就叫做“定期寿险”。定期寿险每年缴费很少,却能撬动很大的身故杠杆,让被保险人在不幸英年早逝时,可以给家人和孩子留一大笔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不死之身”,我们对家庭来说也绝非“一文不值”,因此定期寿险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定期寿险“不能返本”,而且它要与被保险人在明面上“谈生死”,因此定期寿险也是目前最不受中国人待见的一种保险。
然而,定期寿险并非在世界各地都那么冷冷清清。定期寿险保单数占市场总保单数的比例,在美国是40%左右,在日本是15%左右,在新加坡的IFA(独立代理人)销售渠道是20%左右。但是在总保费收入已经排到全球第二名的中国,定期寿险保单数的占比却可能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定期寿险明明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人寿保险,是最纯粹、最有效的死亡风险转移工具,是最能够展现一个顶梁柱家庭责任感的保单,也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身价”的保单。真正打开国内定寿市场的契机来自于互联网市场,由于低价、高保障的模式,同时又有许多业内同仁的不断科普,定寿逐渐由幕后走向了前台。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保险市场的具体推动者—“业务员”,90%以上对于定期寿险的积极度都较低,主要是基于一方面是佣金确实低,另一方面就是保险公司“压根就没教过”。但保险的需求性和导向性,验证了在未来的二十年的光景,定期寿险定将掀开中国保险市场的新一波潮流,今天就由经纪人Jack给大家从产品角度进行切入。
三地定期寿险产品性价比
为什么一上来就以新加坡的视角来谈论定期寿险,简单直接---便宜!这个便宜可以用白菜价来形容,而且还是质高价廉型的代表。
说几点这个比较表的细节补充:
中国内地的几个产品100万美金的保额,其实无法实现。因为目前最高的免体检、直接投保的华贵人寿也仅能支持350万人民币的保额上限。更不用说中信保诚PRU的产品还需要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测。中国目前主要的定期寿险还是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方式,如有兴趣,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进行查阅;
中国香港的几个重量级嘉宾其实并未出现在这个榜单,主要是由于香港的主要保费来源还是储蓄险、危疾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由于保费较低,风险较高,明显处于大蛋糕背后的小蛋糕,所以主流就是以大都会MetLife和全美人寿为代表的产品。而这个领域,中国内地的客群接触相对较少;
新加坡的优势的确就非常突出了,重量级嘉宾悉数到场,友邦AIA、保诚、安盛AXA、英杰华AVIVA,而且保费的性价比优势异常明显!
其实这就是我作为一位经纪人,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点。一个市场的热度、喜好,其实还是在整个行业的掌舵人手中。就如同房地产商,几个巨头喜欢造二室、三室的房子,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区域的房地产商都会效仿开发类似的房子。而另外的区域,可能房地产的主要开发房型为复式、别墅,那么同样整个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作为保险行业,新加坡的优秀代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定期寿险】,一来说明了整个市场的热度在此;二来也说明这个险种已经有了足够的市场竞争,更容易让消费者在成熟、竞争的环境下挑选到更适合的产品。
新加坡保险公司众多,客户也可以货比三家。在新加坡有本地的保险公司:比如NUTC income 、Great Eastern、Singapore Life ,有外资的保险公司:AIA、AXA、 PRU、 AVIVA、 MANU更有我们熟悉的CHINA LIFE 、CHINA TAIPING,每家的核保政策、投保政策都不完全一样,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选择。
至于除了性价比外,整体的保障性细节如何,上一讲中的开篇有详细的介绍:新加坡定寿-初章。 同样,新加坡定期寿险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性:
新币、美金、英镑、欧元、澳元币种的定期寿险保单都有
免体检保额上限-150万新币(约100万美金)到200万新币(约140万美金)左右
免收入证明保额上限-200万新币(约140万美金)到300万新币(约200万美金)
保额最高可以买到年收入的30倍
可以做预核保
投保折扣大。有些公司给出的投保优惠是每年都有保费的折扣(注意:这里的折扣是“每年所有保费”的折扣,并非是首年保费折扣或续缴保费折扣)
想必说到这里,已经会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如何缴费、如何理赔、如何购买,对于中国身份居民投保有何限制等等,这些我们会在第三篇继续详细分析,敬请期待。
到底我是不是需要购买定寿的人群
本篇的最后,跟大家探讨下,究竟怎样的情况适合配置定寿产品。
0-20岁要不要买人寿?
答案是否定的,在婴幼儿、读书阶段,由于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力度相对较弱,所承担的责任义务还并没有完全展现。不太需要着重给小朋友考虑这一类的产品。反而是此类人群的父母恰恰是重点购买人群。
20-50岁要不要买人寿?
重点考虑购买人群。因为这个阶段属于事业上升期,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并且各种房贷车贷都集中于一身。尤其是若要考虑新加坡保险,普遍是具有一定高知水平的中产阶层以上。不乏有很多是来一二线城市打拼的新一代。身上背负着几百万的房贷、车贷很普遍。而作为这样的家庭,是最应值得配置的人群!因为看似美好的家庭,对重大风险抵御能力弱不禁风。非常需要商业保险杠杆的加持保护。
50岁以上要不要买人寿?
谨慎考虑,更应该考虑传承类的终身寿险。因为这是阶段已经步入老年,所有贷款已经慢慢减少,子女长大,又不需要太大的花销,对定寿的需求已经明显降低。并且对于原本高杠杆比的定期寿险,由于高龄带来的费率已远不如年轻人。建议考虑传承意义并且可变换被保险人的储蓄险,这样可以满足既有保障的同时,又可以进行延续。
人生阶段所对应的人寿保险的需求 保险虽然是一纸契约,但它就与我们的家人一样都是陪伴我们到终身,能有幸购买到性价比足的保险,相信已经值回一张来回的飞机票了,不是吗?如此努力的你,值得拥有一份30年期,100万美金的定期寿险,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