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陈 经
没人想到,2020开年中国就碰到了一场规模极大的疫情。
新冠疫情感染者的人数、波及的地区数量、对人们日常生活模式的影响,都大幅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
2003年非典疫情,受影响的地区其实不多。春节其间刀哥在湖南小城,当地对2003年SARS事件几乎没有感觉,一是没有病例,二是生活受影响也不大,只是看着电视新闻中几个焦点地区的疫情演变。从当时全国范围来看,防疫物资没有紧缺。
可是,这次新冠疫情真的不一样……
1
武汉,这个疫情中心虽然1月23日封城,但是武汉市长后来说,封城之前武汉向全国各地输出了500万人口。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都有输入病例。全国各地都过上了“家里蹲”生活,口罩成为外出的必须品。
恢复上班之后,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还将爆发式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干事长谭德塞访问中国后,对中国的防疫操作力度印象深刻。人口高达1000万的武汉1月23日“封城”,应该是近期人类历史首次。全国各地隔断措施之坚决,让不少人产生了“一生一次”的科幻式极限体验。
在1月31日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时,谭德塞给出了不同寻常的结论:这不是对中国没信心,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但是世卫组织担忧中国之外,一些能力不足的弱国无力应对。
中国的极限防疫操作,从春节期间的社会网格化严防死守开始,也必然延续到开工。生产逐步恢复,消费也需要恢复,如何与防疫同步进行,非常复杂。
可以有把握地说,除了中国,没有国家可以让如此多人口在工业化社会,进入严格的网格化管理。BBC在1月28日发评论,国际社会一个默认的共识,如果这么严重的疫情发生在其他的国家将是不敢想象的,因为只有中国敢于严防也有能力防住疫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可思议的严防操作,也让世界免于遭受巨大损失。
2
在必然到来的极限防疫模式中,首当其冲的是开工的公司。
一些城市即使是不大的公司想要开工,也需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其中红外测温仪、口罩必须配备,否则无法复工。比起口罩,目前红外测温仪更难买到,淘宝店里纷纷标上“急用勿拍”,要20天以后才有货。笔者找做医疗仪器生意的亲戚,靠仓库里最后一个存货,才帮助公司解决了问题。
小公司买到一个测温仪就能一直用,但是口罩不一样,每个人都需要,而且是耗品。中国人口14亿世界最多,需要的口罩数量可能高达百亿,甚至更多。特别是复工以后,外出人员将急剧增加,每天需要用到的口罩数量将数以亿计。
疫情发生时正碰上春节停工,1月23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口罩日产量经过努力也只有800万只。由于库存也不多,口罩缺口巨大。
一些国家政府和机构、国际友人向中国捐赠了医疗物资,其中有不少是急需的口罩,但是数量多的也就是百万只规模。
如韩国政府向中国提供200万只口罩援助;日本国际友人向中国赠送100万只口罩;伊朗红新月会援助中国的100万个口罩2月1日送达北京;巴基斯坦更是倾尽库存,调集30万只医用口罩援助中国。
另外,韩国LG公司援助中国120万只口罩;中国球员武磊所在的西班牙人队支援武汉50万只口罩;波音公司援助中国25万只医用口罩。国际援助体现了世界各国互相帮助共同抗疫的友好精神,但是相对中国的巨大需求,这些援助能够帮到的人群数量是有限的。
幸好,中国有世界最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而这是一次另类的展示机会。
其实中国口罩产量占世界50%,2019年产量50亿只,医用口罩占54%。仅仅从数量上看,似乎存量企业复工,再扩产一些就够用了。但是真正的考验是生产速度,单位时间的产能。
这不是提前一年备货50亿只,再等疫情来了砸出去。而是很快就要几千万上亿只,每天。在实现每日产能暴增之前,还得有足够的生产设备,这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巨大潜能。
2019年中国每日口罩“常规产能”是2000万只,相当于土耳其一年的产量。但是这肯定不够,还需要凶猛地上产能。
光靠口罩企业复工是不够的,一些其它企业纷纷参与到壮观的集体行动中。在想象中,做衣服的纺织类企业转产口罩,似乎更为自然。然而却是上汽通用、比亚迪等车企先搞起了“跨界”。
上汽通用五菱2月6日宣布生产口罩,5天后,首批20万只口罩就成功下线。
2月8日比亚迪宣布生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17日量产,月底就要日产500万只口罩,相当于全国常规产能的四分之一。
广汽集团也开始行动,让零部件事业部2月7日开始半个月的口罩生产学习。
中石化旗下公司拥有极为充足的熔喷布等口罩原材料,只要生产设备到位,不难实现极高产量。
比亚迪在代工领域的同行富士康2月6日宣布,月底日产口罩200万只,但优先供应内部员工,看情况向社会输出。
北京地方银行文件显示,小米申请50亿元贷款,用于包括口罩和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
这些跨界的“口罩企业”看上去画风另类,其实正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风格。一篇文章《中国能生产多少口罩?》计算了中国的极限口罩生产能力:全力生产,一年可生产3135亿个。但是,谁来生产?
生产少量口罩是中小企业的领域。一旦涉及每日上百万的巨量产能,很多工业化社会的共性问题就冒出来。
厂房在哪?新建不如现成的。工人哪找?社会招聘不如本公司现有员工。员工怎么培训?培训社会人员不如本就有组织架构的员工体系。建产线与原材料备货资金哪里来?大企业自有资金或申请贷款资格,都比中小企业要方便。
口罩生产历史长的中小企业的优势是熟悉行业。但是在很多工业生产技术都“白菜化”的时代,这并不构成壁垒。反而是大企业的组织行动能力,对中小企业是难以跨过的障碍。
3
这个景象,在二战中可以看到。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能力50%以上,与日本爆发大战后,大批工厂转到军工生产,形成了难以置信的巨大产能。美国航母就生产了150多艘,其中援助英国30多艘。32.4万架飞机,10.84万辆坦克、238.23万辆车、37.2万门火炮,碾压了轴心国。
大车企克莱斯勒一家,就生产了4万辆坦克,顶上德意日三国总和,日本坦克产量不及美国零头。一旦美国军工开始发力,日本海军被美国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疫情结束,中国这些产能巨大的“临时口罩企业”应该会回归本业。但已经有预期,中国口罩生产占世界的份额也会比疫前要高,世界各国产能面临冲击。
各类防疫物资都是如此,虽然各国纷纷对中国援助,但是真要到上产能管大用的时候,还得靠中国这样的工业生产大国。就连同为工业生产大国的日本,70%的口罩其实也是从中国进口的。
新加坡这样的小经济体,不太可能自己大量生产口罩,一旦疫情紧急,就非常需要国际援助。很多小国都是如此,这也是小国的弱点,非常需要国家援助。
中国大力防疫,控制了对境外的冲击。也许全球疫情到了某个阶段,一些外国还需要中国的物资支援。这是工业化大国对小国的天然优势,也是责任所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能够用巨大的工业能力稳定周边与全球局势。
中国正在对新冠病毒发起极限防疫突击,防控的力度与规模,必将创造人类历史纪录。在这个“危情时刻”,不仅中国自己,全球都将受益于中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
图片均来自网络
责编:赵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