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百对老人集体庆金婚
搬张小板凳,一起听听老人的幸福经
昨日,梅山新兰村,102对金婚老人聚在一起,共庆属于他们的金婚纪念。
东南网6月11日讯(海丝商报记者 黄俊涛 赖香珠 李想 文/图)10日,在梅山镇新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金婚庆典在这里开展,102对走过半世纪风雨的金婚老人胸戴红花,相伴步入庆典现场,共同迎来属于自己的金婚纪念。在灿烂的笑容、发白的鬓角和深深的皱纹,记者看到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
当天上午8时30分,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起,102对金婚老人陆续进场,现场一片热闹喜庆的氛围。
一大早,82岁的陈阿伯牵着老伴叶阿婆来到现场,亲手帮老伴戴上了红花。“我们结婚63年了,他经常手牵手拉着我去散步,他靠路边走,让我走里边,这十几年来我身体不好,家里洗衣做饭都是他在做。”阿婆笑着“炫耀”起宠她的老公。
记者注意到,许多老人都捧着一张喜庆的合照,对于参加活动的老人们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我今年71岁了,老伴70岁,结婚50多年了,从来没过什么纪念日,我和老伴也从来没拍过一张像样的合照,这次金婚庆典总算体验了。”陈清明和妻子陈秀莲是这次庆典中最年轻的金婚夫妇,如今已经四世同堂。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中,最年长的已有96岁,最小的也超过70岁,结婚最久的已经相伴走过66年,可以称得上“钻石婚”了。
“这个活动筹备了1个多月,把这么多对金婚老人聚集到一起举办庆典,是想让他们给年轻人做个榜样,教导年轻人好好相处,让社会更和谐。”新兰村老人协会会长陈甫宏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送老人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新兰村村民陈建成背着一部相机,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帮老人们拍照。“差不多跑了90多户吧,因为有些老人不在家、身体不适等因素,还得多跑四五趟,总共用了一两个月。”陈建成告诉记者,辛苦是值得的,“拍下这张16寸的照片只是一瞬间,却可能成为他们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三对金婚老人的幸福秘籍
10日,新兰村金婚庆典,记者采访了三对具有典型代表的金婚老人,聆听他们平实温暖的金婚故事,了解牵手半个世纪背后的幸福秘籍。
“穷光蛋”爱上“富家女”千封情书传情
讲述者:陈瑜91岁 陈莹81岁
这次102对金婚老人中,最浪漫的要数91岁的陈瑜及81岁的陈莹。从相遇到相识到结婚,他们的经历可以写成一篇爱情小说了。
从1960年到2018年,当被问到半个多世纪的相处之道,两位老人扬起嘴角笑了起来,连弧度都差不多。
时光要追溯到1950年,当时年仅13岁、正读五年级的陈莹坐在蓝园小学教室里,望着斯文帅气的语文老师陈瑜,心生爱慕与崇拜。当时她的愿望是将来做一名老师,跟这位语文老师一样优秀。而这位学习优秀的小姑娘,也在陈瑜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毕业后,读初中的陈莹靠着书信和陈瑜保持联系。一来二去,两人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渐渐萌发了情愫。“他的文采很好,写的情书很动人,每周都会写2-3封信给我,追上我后就不写了。”在讲述中,记者看到了老人脸上少女般的娇羞。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考入了南安一中,毕业后又就读进修学校。23岁那一年,我作为一名老师,被分配到洪濑小学。”陈莹笑着说,爱情就此开始发酵,“当时他恰好也在洪濑小学教书,一直在教学上指导我,帮我解决各种难题”。
但这段长达近10年、上千封书信传情的自由恋爱,因为双方家庭悬殊和年龄差距,并不被人看好。原来,陈瑜7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和5个兄弟姐妹一起打工,家境贫寒。而陈莹家是菲律宾归侨,家境殷实。陈莹的父母得知两人是师生关系,年龄相差10岁时,更是极力反对。
陈瑜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学校努力表现,并经常登门帮忙做事,最终成功将岳母岳父搞定。冲破种种阻挠的两人,终于如愿结婚了。
“每次他们产生意见分歧,婆婆都会让着公公,他们从来没吵过嘴,红过脸,有时候还非常幽默地互相打趣。”二儿媳陈紫英说,公公婆婆是她们这些晚辈的榜样。
一旁的二儿子陈晓辉说,父母两个人恩爱多年,相互照顾走到了今天。“记得20多年前,母亲爬到7楼屋顶晒衣服,后面由于心脏病发作晕倒。行动不便的父亲急得六神无主,硬是撑着从1楼爬到7楼,发现母亲晕倒后,急忙呼救邻居帮忙将母亲送去医院。医生说幸好发现得及时,不然就无力回天了。”
最浪漫的“拍拖”是他骑着脚踏车带我去看戏
讲述者:曾培元87岁 黄素华87岁
87岁的曾培元与87岁黄素华是通过亲戚介绍认识的,如今结婚66年了。昨天8时左右,黄素华就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来到现场。记者注意到,曾培元双手关节肿大,他告诉记者,这都是痛风惹的,“30岁时就开始了”。
虽然坐在轮椅上,曾培元依旧和老伴手牵着手有说有笑,黄素华亲切地称丈夫为“老兄弟”。
“阿婆,你们年轻时候阿伯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记者八卦了一下。
“年轻时我爱看戏,他虽然身体不舒服,但还是会骑着脚踏车,带我到几公里外的地方看戏。他载着我爬过鼎诚村的美井山,离这里有8公里,他在前面哼着小曲,我在后座拉着他的衣角听。”在阿婆眼中,这便是阿伯做过最浪漫的事。
后来,家中买了电视,阿婆和阿伯就在家中一起看戏,闲暇之余阿婆还会拉着阿伯一起上街赶集。
“他兜里老是揣够了钱,我爱吃什么,他就给我买什么。”但是自从3年前,曾培元做手术后只能坐轮椅后,两人就很少上街了。
“幸好有老婆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帮我洗澡,洗衣做饭,推着我外出散步。”曾阿伯告诉记者,为了照顾他,老伴把赶集的“瘾”都戒了。
“一路相互扶持,我不觉得辛苦。记得50岁那年,我因为身体疼痛,吃不好睡不好,他为我熬药、洗脚……现在他老了,走不动了,就换我来照顾他。”黄阿婆泪眼婆娑地说。
虽然老了,但曾阿伯没改掉浪漫的“毛病”。“结婚60周年时,他给了我2000元,说喜欢什么买什么。那一年,我们还一起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深圳等地游玩。”黄阿婆说。
“他们俩一直这样,走到哪都黏在一起,让别人艳羡不已。”黄阿婆的女儿说。
“他脾气大我就让着他”
讲述者:陈台岁89岁 戴盼治86岁
陈台岁与戴盼治夫妇,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裸婚。戴盼治依然记得64年前的结婚日期。
两人是通过当时的梅山乡乡长牵线搭桥认识的。“第一眼我没瞧上他,后面觉得他人还算老实,又耐不住当初乡长的软磨硬泡,1年后还是嫁到新兰村了。”戴盼治22岁嫁到新兰村,当时陈台岁一贫如洗,6口人住在一间瓦房里,条件非常艰苦。
但戴盼治毫无怨言,尤其是1958年到1959年期间,总是有那么几个月断粮,她总是去找亲姐匀粮。“当时规定五谷不离乡里,几次背粮食都是趁晚上大家睡着了。”戴盼治回忆道,有一次运粮要走出康美时,被乡里人发现了,10斤大米也抢走了。“那时候2个儿子饿了几个月了,我心想干脆跳河算了,后来想着家人,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夫妻俩省吃俭用,培养孩子读书上学,日子渐渐走上正轨,没曾想好景不长,陈台岁身体越来越差。
40多岁时,陈台岁因胃穿孔、胃病多次往光前医院跑。“由于没钱住院,我都是陪丈夫睡在医院门口的地板,邻里乡亲东拼西凑几十元后,才办理住院手续。”戴盼治说,“孩子要读书,丈夫住院要花钱,当时我5分钱买根油条,就可以啃上3顿”。
这些年来,陈台岁住院不下11次,每次阿婆都随身照顾。陈台岁脾气比较差,有时候会对老伴大声吼叫。“夫妻哪有不拌嘴的,他脾气大,我就让着他,闭嘴不应,他的脾气也就消了。”戴盼治笑着说,1个月前,丈夫摔倒导致脑震荡,行动不方便,她就一个人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洗澡喂食把尿,这个月再没出过门。高不过丈夫肩头的她,仿佛成了丈夫的另一根拐杖。
“以前总觉得他啰唆,但自从他脑震荡后,不怎么能说话,总觉得身边少了个唠叨的人,特别不习惯。”戴盼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