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麟剑《人类源流史》蒙古利亚人种1∶又称黄色人种、黄种人

蒙古利亚人种1

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色人种、黄种人、蒙古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其数量在四大人种中排名第二。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地区、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南亚、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大洋洲。

1、体质特征

部分蒙古语族具有独立的浅色特质(金发碧眼),是一种独立的的人种特征;

其肤色多呈白色、淡黄色,部分较为红润;

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胡须和体毛不发达;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鼻宽度中等,鼻尖点指数中等;

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

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

2、从语言上来分类

(1)远古时期

远古,黄色人种主要讲乌拉尔语系、汉藏语系、蒙古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A)、通古斯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B)、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等。

(2)近一万年前

在近一万年前,乌拉尔人横扫乌拉尔地区。但后来,由于乌拉尔人的文化过于落后——比如芬兰人15世纪才出现国家,他们逐渐被排挤到边远地区,乌拉尔人很早就开始和白色人种混血,现代乌拉尔人多是黄白混血种,甚至是白人,他们分布在乌拉尔地区。主要语言是匈牙利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莫尔多瓦语(不是摩尔多瓦),科米语,阿卡利阿语。

(3)现在分为九类

①乌拉尔地区:

乌拉尔语系;

②东亚:

关中平原(汉族)(汉语族),

朝鲜半岛(朝鲜族),

日本列岛(大和民族);

③北亚:

蒙古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A);

④东北亚:

通古斯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B);

⑤西伯利亚地区: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

⑥南亚:

南亚类型处在东亚类型和马来类型之间(这里的南亚类型指的是南亚黄色人种,不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或者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之间的混血印度人,说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和南亚语系,很多学者认为苗瑶语系、壮侗语系与南亚语系之间有关系);

⑦东南亚:

部分为南亚类型(这里的南亚类型指的是南亚黄色人种,不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或者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之间的混血印度人,说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和南亚语系)其余为马来类型(印度尼西亚语族);

⑧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梅里纳人为马来类型印度尼西亚人血统(印度尼西亚语族);

⑨大洋洲:

大洋洲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为印第安人血统(波利尼西亚语族)。

3、人类学视角下的蒙古利亚人种

两万年前,蒙古利亚人开始从东亚向周围迁徙。今天的中亚、西亚、南亚、东欧、中欧、北欧,生活着很多黄白混血种。今天的东南亚、太平洋诸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也有很多的民族是黄种人与赤道人种的混血种。由此,今天的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南亚的不丹、锡金;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东帝汶。以及俄罗斯、尼泊尔、印度。

蒙古人种又可分为北方蒙古人种、南方蒙古人种。有的学者把介于两者之间的汉、藏、朝鲜等民族称为远东蒙古人种或东亚蒙古人种。学者们还把蒙古人种和北欧白人的混血种叫乌拉尔人种或北极白海人种。把中亚的黄白混血人种叫南西伯利亚人种或中亚人种或突厥人种。对于南方的蒙古利亚人种,还可大致分为南亚蒙古人种和马来蒙古人种,但两者区分不大。在广阔的太平洋上,生活着的蒙古人种和赤道人种的混血种,学术界一般把他们称为玻利尼西亚人种。爱斯基摩人被称为北极蒙古人种。

历史上,蒙古利亚人种的种族特点出现的非常早。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就是铲型门齿,这是蒙古利亚人种的特有性状。但北京猿人不是现代黄种人的祖先。真正的黄种人出现在五万年前的中国,典型的是马坝人、柳江人。但更出名的是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一带的山顶洞人,他具有了大部分现代黄种人的特点。山顶洞人是一种尚未分化的黄种人,他兼具了远东、北方、北极和美洲蒙古人种的特点,甚至正如当时北欧人具有蒙古利亚人种特点一样,他也具有一些北欧白人的特点。有的学者估计,山顶洞人已经和北欧白人在隔绝状态下繁衍了两万年,即大概1000代。所以不管怎么说,山顶洞人已经是真正的黄种人了。

黄种人主要讲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南亚语系、马来语系。近几千年来,黄种人开始从东亚向西、向南大规模迁徙。

在近一万年前,乌拉尔人横扫北欧。但后来,乌拉尔人文化过于落后,开始和白人混血,现代乌拉尔人多是黄白混血种,甚至是白人,他们分布在北欧的东部和最北部。主要语言是匈牙利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莫尔多瓦语、科米语和阿卡利阿语。

两千年来,北方草原的阿尔泰黄种人先后进入了阶级社会,开始了黄种人第二次西迁,早在公元400年左右,匈奴人就进入了欧洲,征服了日耳曼的很多部落,并几次入侵罗马帝国,被称为“上帝之鞭”。现代的德国东北部的居民仍带有黄种人性状,大概就是当时形成的。后来,讲突厥语的匈奴人、保加尔人(后来被斯拉夫化为保加利亚人)、钦察人、突厥(土耳其)人,讲蒙古语的柔然(阿瓦尔)人、蒙古(鞑靼)人都曾横扫欧洲,尤其是13世纪,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领导的“长子西征”,如果不是窝阔台大汗意外病逝,诸子侄忙于东返争汗位,欧洲恐怕会全境被征服。在人类学上,黄种人的学术称谓是蒙古利亚人种。但这些民族在欧洲的后代多是黄白混血种,只有少量是纯黄种人或纯白种人。

几千年前,甘肃以西除西伯利亚和北欧外,所有的居民都是讲利雅安语的白人,甚至连汉朝的史书也记载,当时甘肃河西走廊的乌孙人是“碧眼”。但后来,讲突厥语的匈奴人、突厥人、高昌人、丁零人、回鹘人、坚昆人、克烈人、乃蛮人,讲蒙古语的鲜卑人、柔然人、契丹人、蒙古人、卡尔梅克人,汉藏语系的汉人、吐蕃人,都先后统治过中亚,西亚,甚至是南亚。形成了大量的混血民族。突厥人内部,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黄种人特点逐渐减少。土耳其人看不出太多黄种人特点,而吉尔吉斯(克尔柯兹)人,哈萨克的牧民,则长相与蒙古利亚人相似。

五六千年前,讲马来语的民族从黄河流域向东南亚分批迁徙。按迁徙的时间不同,分为老马来人,新马来人。老马来人混有赤道人种的特点,皮肤较黑,但他们人数较少。更多的是新马来人,他们的南下时间较晚,种族也较纯。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都是新马来人占绝大多数。另有一部分马来人,迁入太平洋的岛屿上,并于当地人融合,就是现在的玻利尼西亚人。另有证据表明,日本当时也有马来人居住。

在马来人南下的同时,南亚语各族也在南下。有的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越族人,他们的语言应属南亚语系。至少在两千年前,越族还有一部分生活在江浙一带,而现在越族的讲越语后代是越南人。越南离江浙已经很远了。柬埔寨人也讲南亚语。另外,缅甸、泰国、印度境内的孟族,也讲南亚语。南亚人与马来人都属于南方蒙古利亚人种。

东亚真正的主体是汉藏语系。分汉语族、缅藏语族、侗壮语族和苗瑶语族四部分。缅藏语族和汉语最接近,这些民族五六千年前就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两千多年前,这些民族就已经统治了青藏高原,大约一千五百年前,又有一部分人南下缅甸。缅藏语族的民族在中国的多数是远东人种,如藏、羌、彝、白等族。在缅甸、不丹、锡金和印度那加邦的都是南亚蒙古人种。侗壮语族和苗瑶语族的南下要早的多,因此,这些民族都是南亚蒙古人种。

汉藏语系的主体是汉语族,汉语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创造了当时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汉族各部落开始向南,向东迁徙。我国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打败了东方九黎族的蚩尤,可能就是这一过程的反映,《史记》说轩辕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然后“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就是说在五千年前,轩辕黄帝统一了汉语各部落,然通过数次战争使汉语在中国确立了统治地位。秦朝统一后,北方已经通用汉语,汉语也已经伸展到了岭南。到了南北朝时,南方也已经通用汉语。从此,在人口和疆域都和欧洲差不多的中国,有了通一的语言,汉语也一直在东亚居主要地位。汉族人的主体是远东人种,但长城两侧的人接近北亚蒙古人种,西北人也有北亚人种的特点,南方(江南)的汉人有南亚人种的特点,尤其是岭南人,比较接近于南亚人种。汉族的人种不同一性,跟地域广大和汉族历史上的扩展与同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