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艾米丽在巴黎》,这剧好“俗”,可我完全停不下来

近些年,美剧里的都市时尚剧、小妞剧集已经不是很吃香了,爱情剧经常也要搭上其他类型元素组合出现。


不过,最近一部Netflix新剧闯入了大众视野中,凭着主演莉莉·柯林斯的高颜值和“《欲望都市》+《绯闻女孩》+《穿普拉达的女王》”的故事模式吸引到了很高的期待值。


《艾米丽在巴黎》



剧如其名,《艾米丽在巴黎》讲述了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艾米丽因公司调动来到法国巴黎,从此开启了新生活的故事。“艾米丽在巴黎”本身还是艾米丽的网名,十分符合本剧简单粗暴的基调。


看上去,这会是个平平无奇、人畜无害的小甜剧,华衣美服、城市风光,搭配着职场童话和爱情故事为主的情节。


然而在剧集播出之后,它却迎来了两极分化的口碑。



一方面,《艾米丽在巴黎》对外国文化的展现非常流于表面,主创就仿佛身在巴黎却不会说法语的艾米丽一样,毫不掩饰对当地文化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态度。


法国观众看完普遍表示,槽点太多不知从何下口。贝雷帽、羊角面包、情人、遍地都是永远在调情的超级帅哥……一部剧能集齐那么多对法国的刻板印象,心累了。



而对中国观众来说,那个神似贾玲的女主好友敏迪哪儿都好,却唯独不像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作风倒是很像《摘金奇缘》里的新加坡富二代们。


不过,敏迪还是在剧中贡献了几个十分毒辣又很好笑的自黑段子


就连《欲望都市》服装设计师帕特里夏·菲尔德坐镇的服装都遭到了质疑——艾米丽颜色艳丽、浮夸而不实用的着装风格,到底是大胆时尚还是俗气没品?


瑜伽裤+露脐短上衣+AirPods,或许这才是纯正的美式穿搭?


另一方面,艾米丽在剧中过着开挂的人生,无论职业上还是生活上都顺利到了极致,轻松到不真实。


不会说法语、资历也不够的艾米丽,凭着一股无知无畏的闯劲儿来到了巴黎工作,她相信一切难题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而那些难题还真的在她面前一个个消失了。


不会说法语怎么办?那就用翻译软件!再加上,艾米丽遇到的几乎每个法国人都是英语高手,紧急关头还能帮她当双语翻译。



在工作上,艾米丽负责帮这家法国营销公司改善社交媒体运营策略。同时,艾米丽自己也有一个很红的社交网络账号“艾米丽在巴黎”,然而光看她发布的内容,实在无法理解她是如何涨粉的。


滥大街的美食照片、风景前的自拍,配上一些早已过时的双关语,轻松获得数十万粉丝,过上“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网红生活——不知这是多落后于时代的人对网红的想象?


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艾米丽在每条内容上所花的心血不超过按快门的那一秒,这又怎么可能呢。



更神奇的是,剧中还出现了艾米丽纠正法国人广告中的“男性凝视”、向他们讲解性别平等的情节,班门弄斧到有些好笑。



来到巴黎后,艾米丽面临的最大难题,似乎除了举目无亲的孤单,就只有数不清楼层数(法国与美国的“一层”定义不同)。巧的是,两个问题一起解决了。在无数次走错楼层后,艾米丽和楼下的邻居成为了朋友。



邻居加百列,就像剧中的大部分法国男人一样,对艾米丽一见倾心。



事实上,不仅男人们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艾米丽身边,女性朋友们也总能凭空出现在艾米丽的生命中。


一个人坐在公园里吃午饭可以认识朋友,一个人去买束花也可以认识朋友……



似乎因为艾米丽的生活态度太过阳光积极,就连上帝也不舍得为难她,将朋友、爱情、成功都轻轻推到她面前。


就连艾米丽被上司当面开除时,都很快被同事告知,由于离职手续过于冗杂,这场“开除”很可能拖一拖就拖没了……之前剧中反复渲染的“担心丢掉工作”的最糟结果,居然完全没有发生的可能!



这不禁让人感叹,在艾米丽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不会出错。如果艾米丽做什么都不会有真正严重的后果,那么观众也就不可能感同身受地为她的选择而担心了。


这是一种虚假的“甜”,但是,在一切都在出错的2020年,如此剧情似乎也带来了一种意料之外的心理安慰作用。


在以往,观众不再为主角担心,是剧集不再吸引观众的危险征兆。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为任何事担心”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而《艾米丽在巴黎》恰恰能为观众提供满满十集无忧无虑的观剧体验,它能拥有现在的热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至少在画面养眼方面,《艾米丽在巴黎》做得很认真。


光是为了艾米丽的超帅邻居加百列,都值得把这十集看完。



而艾米丽一集换五六套的衣服搭配,足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如果你不喜欢艾米丽鲜艳张扬的穿衣风格,那么她的上司希尔薇低调而不失性感的法式穿搭也足够吸睛。



最终,大概很多观众都会像剧中的高定服装设计师皮尔·卡特一样,在最初对着艾米丽惊恐地喊出“俗气”后,又在之后逐渐地习惯了她的存在,甚至有时忍不住想和她聊几句《绯闻女孩》的情节。


对于曾制作出《欲望都市》的达伦·思达来说,《艾米丽在巴黎》显得像是一部不进则退的新作品。


这部兼具白人傲慢与美式傲慢的剧集,在一个美剧剧情普遍更敏感、更细腻、更深刻的时代,仍带着一种过时的、粗线条的傻气,浅尝辄止地探讨着职场、爱情、人生的话题。它注定只能走上一条黑红之路,让人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