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
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前夕,
《时代》杂志做了期这样的封面。
在“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看到什么?”
大标题下,
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站在长城上,
手里拿着瓶可口可乐。
那一年,国门刚刚洞开不久,
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没听过这本杂志,
也喝不起可口可乐,
但他们能享受到的精神食粮不比现在差。
第一次到中国的里根应该很难一下子注意到,
那些藏在中国日常生活里的细微变化。
那一年,广场上,
穿着喇叭裤跳霹雳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理发店里,
烫发的话永远都要排队。
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年代,
河水也是清澈的。
1980年代的上海青浦。
那一年,
24岁的余华迎来了创作高峰,
仅仅在《北京文学》上,
他就一口气发了
《星星》《竹女》好几部小说。
32岁的王小波打算去美国找妻子李银河,
他办完签证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身新衣服,
但因为个太高买不到,
最后在一家体育品商店买了身运动服。
那一年,
北岛赴西欧讲学。
(左起)舒婷、李爽、北岛。
查海生第一次使用海子的笔名,
发表了《亚洲铜》。
顾城在《有时》中写道: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
巨大的鸟巢
疏松的北方枝条
把我环绕。
那一年,
有个外省女孩从美国留学返台,
她发现台湾人对不公不义总是麻木地忍受,
于是投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标题简单粗暴,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这个人叫龙应台。
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表演讲。
那一年,
一份对开4版的周报在广州大道中289号创刊,
创始主编左方说,
有可以不说的真话,
但绝不说假话。
这份报纸叫南方周末。
细心的读者发现,
在创刊号上有篇《陈冲美国来鸿》的文章,
在美国跑龙套的陈冲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
那一年,
19岁的济南二中学生巩俐第二次高考失利,
她一边在山东省出版社当临时工,
一边复习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
29岁的重庆妹子刘晓庆此时已经红透半边天,
出访新加坡的时候,
当地媒体称她是“亿分之一”的美人。
耐克决定签下NBA新秀迈克尔·乔丹,
为他生产一款球鞋AJ1。
李宁还只是一个奥运冠军的名字。
中国女排穿着回力牌球鞋拿下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那一年,
梁朝伟和刘德华已经是TVB的当红炸子鸡。
在《鹿鼎记》里,
一个演韦小宝,
一个演康熙。
同期出道的周星驰还在主持一个默默无闻的儿童节目——《四三零穿梭机》。
他不服输,每天看好莱坞电影揣摩角色,钻研《演员的自我修养》,穷尽所能地搞笑,却始终出不了头。节目半温不火,偶尔被调到周润发刘德华主演的片子里跑龙套,常常连句台词都没有。
那一年,
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小子》大卖2200万港币,
拿下香港票房季军,
尽管他每天的工资只有2块钱。
21岁的古典钢琴高手甄子丹被导演袁和平发现,
主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笑太极》。
《小武》片场,贾樟柯给主演王宏伟说戏。
那一年,26岁的王朔在《当代》杂志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空中小姐》。
21岁的姜文整天中央戏剧学院小礼堂排练毕业大戏《家庭大事》,戏里,姜文演一个工人家庭大家长,吕丽萍演他老伴。
27岁的话剧龙套葛优偶然被选中在《盛夏和她的未婚夫》里扮演一个小角色,葛优的名字才第一次上了演员表。
那一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演了《吃面条》。
身兼春晚串场主持人的马季演了个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站到观众中间演,就跟在自己家唠嗑一样,卖着卖着,他还真的点了根烟,抽了起来。
东北二人转赵本山还没机会登上这个最高舞台,但却被伯乐李忠堂发现,主演了他人生第一部电视戏曲片《摔三弦》。
那一年,张国荣凭借《monica》赢得了人生第一首中文金曲。
那一年,梅艳芳凭借《缘份》喜提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张曼玉演了她的大荧幕处女作《青蛙王子》。
刘嘉玲主演了她人生第一部电视剧《新扎师兄》。
那一年,金庸的小说还未被引入内地,但盗版在民间横行。如果在大学校园路灯下看到有人熬夜在看书,他们多半看的是笑傲江湖或者射雕英雄传。
1984年,周润发版的《笑傲江湖》。
邓丽君的歌,虽然仍被视为洪水猛兽,但《何日君再来》的旋律,已经由“敌台”传遍大街小巷。
那一年,悄然流行的还有一首叫《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粤语歌,这全赖《霍元甲》的热播所赐。校园里,男生们哼着“昏睡百年…”,女生们梦想能嫁给主演黄元申
那一年,Beyond在香港刚刚崭露头角,臧天朔和一帮文工团子弟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不倒翁”。
乐队成员包括后来黑豹乐队的主唱丁武。有人说,如果当年没有臧天朔,就没有后来的不倒翁,没有不倒翁,丁武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改写,丁武一改变,有没有黑豹还是未知数,没有黑豹,也就没有现在的窦唯。
窦唯很快跟臧天朔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一起演出,一起演张元的电影《北京杂种》。去年臧天朔去世第十天,窦唯在豆瓣上发了首歌悼念。
那一年,北京歌舞团的小号演奏员崔健和六个同事组建了七合板乐队,寓意七个人永远粘一块。但因为单位的反对,成立不到一年就解散了。两年后,这个未来的摇滚教父在北京工体唱出了《一无所有》。
那一年,宫崎骏推出了《风之谷》。
米兰·昆德拉创作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那一年,距离苏联解体还有7年。
1990年4月,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对立陶宛经济制裁第十天,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一家商店,人们在抢购。
距离柏林墙倒塌还有5年。
1989年,11月12日,波茨坦广场一处倒塌的柏林墙,东西德的警察一起组成人墙阻止市民涌入。
1987年,浙江舟山,一位72的台湾退伍老兵回大陆探亲,眼前那个老妇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当年的爱人。摄影|袁学军
这是那个年代红遍中国的三口百惠
那个还未走远的八十年代,不知为何,如今的人们已经开始怀念。
转载 来自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