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狮城印记」居安思危的城市岛国 忧患意识成就它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新加坡,有很多“想不到”。

码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了,又在填海建造一座超级大港——大士港,目标是长久保持港口业务的世界领先地位;樟宜机场是亚洲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它在建的第五航站楼,竟是一、二和三航站楼面积的总和……

今天,新加坡人说“我们连一滴雨水都要收集起来”,他们背负的,是50多年来没有水源的压力;着手研究建设地下城市、海底城市,他们想到的,是50年后新加坡路在何方。

生存,忧患,安危,深植新加坡国民心间,让这个城市岛国迸发惊人的力量,也因此成就它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9年9月9日,俯瞰新加坡港口的繁忙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扑面而来的危机感

 “你知道新加坡有多小吗”,“我们人口很少”,“竞争太大了”……

来到新加坡,接触到的无论是大学教授、公司高管还是商场售货员,话语间扑面而来的是危机感。

民众如此,高层更有着清醒认识。开国总理李光耀曾把新加坡比喻为一座“永远保持脆弱、如同建在软泥地上的80层大厦”。前总理吴作栋警告说,新加坡正面临“中年危机”。

的确,新加坡面临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贫富差距、激烈的外部竞争、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带来的变数……但是,这些问题于新加坡而言,是发展中甚至发展后的问题,是如何保持领先地位的问题。

滨海湾很小,想象空间却很大。

滨海湾公路是新加坡市中心核心地段,高楼林立,交通繁忙。在这里举办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让世界赛车手们高速飙车?新加坡人真敢想,竟“脑洞大开”:白天不行,夜间来赛。于是,这条弯弯曲曲、全长超5公里的滨海公路,不仅办成了F1,更吸引了全球20亿人收看,给新加坡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经济。

新加坡长40多公里、宽20多公里,有人认为本没有条件举办马拉松赛。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新加坡人竟想到:路不够长,那就来回跑。当选手们跑过新加坡摩天大楼,奔向美丽的滨海湾城市景观带时,新加坡做了极其成功的城市宣传。


2019年9月9日,新加坡滨海湾的繁荣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金沙是新加坡著名城市地标,每天游人如织、流连忘返。这里不仅有高档酒店、会展场馆,更是新加坡新建的金融区。而过去,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曾经,莱福士坊作为新加坡金融区,四五千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云集让莱福士坊的办公楼捉襟见肘,因而,新加坡填海造地建设滨海湾,推进自身城市结构优化的同时,也力保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强烈的危机意识、精心的超前谋划,新加坡人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永不停歇的创新

 新加坡港海面上,巨大的货轮每天都井然有序地靠泊,卸货、装货。码头上场桥林立,自动化吊车一刻不停地起降。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码得整整齐齐,等待着下一个去处。

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港口。为什么世界那么多集装箱愿意取道新加坡?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外,新加坡高效的通关、码头、物流促成了客户的意愿。

“以前要花10天做的报关文件,现在1天就够了。”新加坡劲升逻辑公司销售与业务拓展副总裁黄志强举例,一箱苹果从中国运到南非,怎么走更快捷,如何更省运费,报关怎么报,“一款应用软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码头,“每天9000辆拖车进出,每辆车必须在25秒内通关。”新加坡港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司机只需扫描指纹,再通过电脑系统进行验证,就可获得集装箱所在位置,通关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及无纸化。

物流环节,“我们是做物流的,但更像做科技的。”叶水福集团战略业务发展总经理陈顺利说。叶水福集团投用的自动导引叉车、室内盘点无人机和装卸平台管理系统等等高新科技,把一度人称“日落行业”的物流企业,做到本土最大、全球知名的物流企业集团。

新加坡虽小,视野可不小。它不仅要联通全球海洋,还要通达世界天空。

平均80秒起降一架飞机,连接世界180多个城市,连续7次被评为世界最好航空枢纽,“可是新加坡永不满足,樟宜机场不是单纯的机场,而是颠覆了机场的概念。”新加坡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翟星钧说,世界最高室内瀑布、屋顶泳池、两个24小时电影院和购物店,“机场成了市民游客休闲度假的地方,真是做到了极致!”

永不满足,追求极致,因为新加坡人有一个共识:输不起!

特殊的国情、外向型经济,使得新加坡对世界经济脉搏跳动格外敏感。建国50多年来,新加坡时刻瞄准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每10年一次的产业升级,成功促成了新加坡的辉煌。

务实高效的治理

 走在新加坡的闹市区,人流密集,熙熙攘攘。可是,马路上极少出现拥堵现象。

“新加坡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国际公共交通协会主席卡尔威特这样称赞新加坡的交通。

在新加坡,除了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外,其他地方并不嫌多。新加坡管理大学林老师说,这得益于新加坡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政府把住宅、商业、轨道交通站、公交换乘站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交通综合体,人都被分流了。”

因为小,所以寸土必争。新加坡对每一寸土地都作了合理分配和精心规划,形成5个人口100万左右的大区,包括55个规划区,各级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交通等公共设施,就近解决民生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交通拥堵。

因为小,每一口空气都要清新。新加坡严格限制私人购买汽车,豪华汽车进口关税达到200%;10年前又推行拥车证制度,私人买车先缴一大笔拥车费;此外,注册费、转让费、路税、燃油税等等,使得越来越多居民放弃买车——从去年开始,新加坡汽车年增长率降为零。

多种族、多宗教人群汇聚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家,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居者有其屋,才能安定人心。由新加坡政府规划建设的组屋,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出售给百姓,并为符合条件者提供各种购房津贴。同时规定了一个组屋区内不同种族的民众的比例,以此淡化种族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如今,80%的新加坡人住进了组屋,享受着这一巨大福祉。

为了倾听诉求、联系群众,新加坡很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每栋组屋里都设有居民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基层组织。政府高官、国会议员还要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走访,筑牢民意长城。

50多年来,新加坡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现在,新加坡人忧虑的,是“50年后,新加坡的竞争力来自哪里”这一命题。

他们总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奔跑、跨越,才能永不言败。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胡续发

编辑:叶晨曲

值班主任: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