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暑假到了,这个病又到了高发期,出去旅游的注意了

提醒!

气温攀升,夏季来临,登革热等蚊子传染病疫情进入了流行季。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记者从义乌市疾控中心获悉,自6月20日以来,义乌发现了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暂未发现本地病例。据悉,这些患者都是从东南亚国家经商或旅游归来后感染登革热,所幸都属于轻症,经治疗都已出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卫生部门通报,截至今年6月15日,多国出现登革热疫情,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新加坡、马尔代夫、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病例接近百万

暑期已经来临,不少市民开始规划出境游。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蚊虫孳生活动的高发季,外出旅游务必做好防蚊防护工作,在室外尽量穿长袖长裤,配备驱蚊剂,在室内选择有纱窗纱门的房间,防止各类高发的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其症状为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并伴有疲乏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出疹等症状,甚至有些患者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疹等症状者,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去过何地,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预防登革热,除了预防蚊虫叮咬外,平时也要做好积水清理工作。

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记者 金晓英

编辑 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