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城终老,你会选择哪个城市?”
今天跟几个椰友在微信群里聊着天,有人突然发了这么一条消息。
对于已经习惯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来说,一时间竟然有点回答不上来。
来源:ScandAsia
“以后会在哪里养老?”
这个问题很现实,但,对新加坡来说却有点矫情。
平时大家都来回奔波在新加坡地铁、街道、办公室或者工地,时间很紧也很赶,生活忙碌也好像想不到那么多。
有的是因为年轻,还在上升期,有希望拿到新加坡公民。但他也不敢打包票说这辈子就确定在新加坡了。
来源:经济时报
有的则是来新加坡快20年,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当初想着来新加坡挣个钱,最后还是要回中国的。
可是20年过去,他还没回国。
在新加坡也仍旧只是拿着一张准证。再待下去吗?可是他又觉得......“一路越走越远,年龄大了,突然想回故乡。”
这话真的是戳心了。
貌似来新加坡的中国人,总有一刻是在留与不留,走与不走之间做挣扎。
01
来新14年,血检呈阳性
“还想留在新加坡,但落叶归根”
2020年很特殊。
新加坡10年以来第一次人口缩水就发生在今年。而受到影响走最多的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客工群体。
今天跟一个客工椰友仓先生(化名)聊了聊,来看看他的故事。(以下为根据聊天内容整理出来的文字)
“我来新加坡十四年了,拿的Spass准证。
喜欢新加坡,但没有想过要拿身份,也不会想在新加坡养老。毕竟落叶归根,终究还是要回去的。
今年其实身边很多工友都回国了。不管是在这里待了很多年的,还是刚来不久的。
他们回国,有的是因为家里确实有事情,有的就是纯粹想家了。
我现在还没法回去。
前段时间血检才呈阳性,短期内Igm还不会转阴。现在回国都得阴性证明,估计连飞机都上不去。
现在我也没法做工。
准证已经到期,现在拿的是白卡。今天才跟公司的人去了一趟人力部,希望准证能继续延期。
所以处境就是进退两难。
而且我自己还有一些小纠结。
想留下来,是因为在新加坡也待了十四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做工的人,不怕!
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加坡一栋栋的大楼拔地而起,有我们的功劳在里边。
不过现在。。。
今年这个疫情,很多工友离开了新加坡。其中有好一些人都对当局的处理方式不满意。
但我觉得,新加坡政府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们是小人物,不管政府怎样做,都有他们的考量。
只是说到底,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生活。
我现在处境就很尴尬。
回国需要阴性证明,在新加坡准证又到期。不能做工,没有收入,吃饭马上都是个问题。
上个月18号做的检测,检测费是自己出的,236.45新币。快1200的人民币,差不多快一半的机票钱了。
来源:BT
而且在那个时候,要做冠病检测得先有机票证明。所以我就又买了机票,前后花了差不多要七、八百新币。
而想回国,就是因为念家了。
现在已经2020年年底,再过两个月就是中国春节。
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我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不想让她为我担心。
另外还有好一些事情需要本人亲自到场处理,比如国内银行系统升级,需要做人脸识别......
我不回去,在家里的老婆一分钱也没法从银行取出来......
所以如果可以回家的话,我肯定,还是要回去的。
现在就等公司跟人力部的消息了。”
从聊天对话来看,仓先生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比较务实,他海漂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而这也是很多来新加坡的中国客工的写照。
一个在新加坡的中年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亲人都在国内。
今年客工宿舍疫情爆发,家里人也为他们担心,也会想着帮着劝就不要挣那些钱了,回家吧...
希望仓先生能等来他想要的。
02
刚毕业,充满希望
“但我找不到工作”
前几天椰子收到一条评论。
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竟然在新加坡找工作找了2个月还没有找到!
要知道,计算机科学专业,在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了。
据这位椰友吐槽,是有很多人来找他。然鹅,他更多更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
“你需要工作准证吗?”
这,就说明现在很多新加坡公司都没有准证配额了。
尤其是在今年两次上调EP、Spass的准证薪金门槛之后,可能有的公司就连原本要到期的准证员工都不想用了。
因为人力成本增加得太狠了。
来源:CNA
这对大公司来说也许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疫情时期业务量本来就不大好。
那这会准证员工被迫涨薪,公司如果不愿意加钱的话,准证到期走人的命运不更显而易见?
而且这个市场行情,在新加坡找下家又哪有那么容易?
来源:海峡时报
从前在新加坡,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但经过了这一年疫情之后的新加坡,就得学着点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赤裸裸的现实了。
椰友小静,就是这么说的。
“当初来新加坡读书,就是抱着想拼一下的冲动来的。
家里人也希望我能继续留在新加坡,最好在这里成家立业,以后他们出国玩也能多一个选择()。
来源:Forbes
但现在毕业了,才发现社会就是社会。也是我们运气不行,今年碰上疫情,很多公司面试第一句上来就是‘我们没有配额了’。
这还能愉快地面试吗?”
但就这么离开新加坡吗?
这个决定很难做。
每次她生出要回国的心思,就忍不住回忆起她在新加坡读书的点点滴滴。
新加坡是她海外的第一站,一个跟中国有剪不断的关系,又完全不同的国度。重点是感情真的很深啊!
来源:duty free magazine
“第一次刚来的时候,一落地,被樟宜机场匆匆人流迷花了眼。
从机场出来,虽然有人接送,但看着车窗外飞快略过的街景,那些跟国内完全不一样的印着英文、马来文的指示牌。
一切都很新鲜,但我却突然很想家。
我把行李搬进组屋,看到外边一片热带风光,来的路上还下着雨,很快又是大太阳,一片明媚。
我开始独自在新加坡的生活。
第一次自己搭公交车内心非常忐忑,总担心坐过了站。一个站两个站过去,它没有停也没有报站点。
我才发现,这里的公交车不会报站。
后来我自己出门,就养成了紧盯地图的习惯。
再后来,连地图都不需要,线路都熟透,还能在车上睡个觉,到站准点醒过来......
这种没有准备的事情在新加坡碰到很多。
去电影院,到图书馆、这里的麦当劳跟星巴克自习,第一次都被冻成了狗。
点咖啡,看人家非常熟练地脱口而出:“Kopi C”、“Kopi O” 、 “Kopi Kosong”、“Teh”。
顿时有种自己是“山龟(乡巴佬)”的感觉。
后来自己回寝室偷偷上网查了一下新加坡的“咖啡菜谱”,练习叫法、熟悉那些C、O、kosong到底都是个什么玩意。
这种经历还有很多。
去滨海湾看灯、牛车水下馆子、圣淘沙拍照、吃榴莲、逛新山、看跨年烟火、捞鱼生、拍紫的粉的红的橙的新加坡的多变天空。”
小静说她不是没有幻想过就这么在新加坡生活下去。她们这一代跟上一代不一样了。
新加坡有她们的读书时光,有的三年,有的七年,也有的十多年,同学朋友都在新加坡。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新加坡就是他/她们的“那些年”。
“走?
真的舍不得了。”
03
月薪6000新币,在新加坡有家
“可是我感觉很辛苦”
这又是一个在新加坡的中年打工人的故事,但跟仓先生不一样的是,他的家庭都已经在新加坡了。
椰友阿北来新加坡已经10年了。他现在拿的还是Spass。
来源:海峡时报
“10年前我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新加坡。亲戚是做建筑这行的,他在他那家公司干了10多年,让我过来也算是帮衬。
因为有这层关系,我的起点比其他人都高。起薪就是3500新币,跟国内的同学比起来好太多。
当时我自己也飘了。
住的地方公司提供,有单身宿舍,走路就能到。搭公交车三个站就能到市民体育馆,健身很方便。
吃饭去食阁解决,一顿饭四五新币就很饱了。
晚上的时候同事喊喝酒,冰镇的来几瓶也是爽歪歪。自己习惯也很好,没有抽烟也不赌博,一个月省个1万人民币没问题。
到新加坡一年多,家里就催婚了。
因为我在这边没时间出去社交认识女孩子,再加上爹妈觉得家里的女孩子靠谱,就在老家当地找了个。
我跟她是在老家结的婚,后来女儿也在老家出生。
那时候我月薪起了一点,一个月4000多新币,我就在琢磨,一直这么分居两地也不行。
想把她们接过来,但同事有提前劝我了,家里人接过来就得出去自己租,房租、老婆孩子生活费,都是大开销。
也许当时想要有个家的想法太强烈,后来我咬咬牙,觉得男人嘛,苦一点正常,就把老婆女儿接了过来。
可是接过来之后,才是生活磋磨你的开始。
女儿身体比较弱,到新加坡之后经常跑诊所、医院,记得很清楚,当时刚过来第一年开销前后算下来一年至少要一两万人民币。
有一次进医院,账单就是2000多新币。几乎是我半年的积蓄。
老婆英文不好,女儿又生病,她心里其实也是慌的。就想是不是可以让她父母来一个帮忙照顾。
来源:海峡时报
但当时的情况,我发现我的薪水(中途换了工作,找到一份月薪5200的)只够我们一家三口活的。
家里的食物费用每个月都在800新币左右,老婆都是上街买菜做饭的,所以比较节约一些。
房租1800新币。
水电煤气在400新币左右。
日用品的支出约200新币左右。
周六周日到附近的商场吃个饭每月花销400新币左右。
交通费用200新币左右
孩子看诊所的钱200新币左右
两个人的手机费用200新币左右
加上老婆和孩子的保险,每个月平均在200新币左右。
老婆一直很坚持让她的父母过来。
理由是帮忙照顾孩子,这样她也能出去找份工作帮忙。后来扛不住我工作一加薪到6000的时候,我就申请了让她母亲过来。
可是过来之后生活还是很拮据。
因为是外国人的身份,费用都不便宜。但老人家不懂,觉得新币6000啦很高啦,国内已经可以吃香喝辣了。
就时不时跟老婆各种提点,拿她们那圈子里的各种八卦来曲解我的窘迫。说什么工资那么高,要小心外边的小妖精。
经常这么晚回家,是不是有人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让人无语。
总之日子越过越难,今年的疫情还来了一拨冲击。
在新加坡,月薪6000,拿的还是准证,几次申请PR都被拒绝,现在还养着一个家。
不知道要怎么样继续,回国吗?
我是有点动了这个念头的。想要回去重新来过,但老婆劝说已经来这里10年了,再等等说不定PR就能拿到了。
话里话外都是鼓励我不要放弃。结果转身我看到她跟她闺蜜聊天讲,她不想回去,回去没法见人,要找什么借口,就说‘老公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去吗?’
所以我,到底还能怎么做?”
聊完之后心情讲真是挺沉重的。
来新加坡的中国人,有的已经拿到公民身份了,他们的现在以后没有疑问就是在新加坡。
拿到永久居民的,有的努力要拿公民,因为在这里已有家庭,双方都是永久居民,家人也都在这里,没有回国的路。
有的在犹豫要不要拿公民,再说也不是那么好拿。
来源:CNET
有的还挣扎在申请永久居民的路上,新加坡的大门还没有开,回国的门就好像已经关上了。
在新加坡的中国人,以及现在的新移民们生活在新加坡,有的为了在这里能有更好的生活,有的为了还在国内的大家小家。
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努力。
椰友们,你们也曾面临过留与不留的抉择吗?
可以一起到 留言区 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