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成了教育圈里的热门词汇,很多教育专家、教育产品都在强调其重要性,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能力,还是有很多家长感到抽象难解。
在新加坡Sembawang中学,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给一年级学生看了一个关于濒危动物太平洋西北树章鱼的网站,并要求他们在网站上寻找更多关于温带雨林中生存的濒危章鱼的信息。
但没想到,15分钟后,老师突然说:“你们刚才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其实,太平洋西北部根本不存在树章鱼!老师此举的真正目的,是想测试学生们是否能识别出这个网站是一个骗局。
一名学生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她打趣说道:“感觉自己像个傻瓜。这个网站看起来太可信了!它甚至有一个组织的标志,所以我想它一定是真的。”
这样的课堂就是在努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通过真实的例子,教会学生通过信息对比、交叉和核对,来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关乎如何在观察、交流和思考中获取信息,并且能积极巧妙地分析、评估和运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理念。它的作用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广泛地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深度、精度和广度。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 2017 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中说:
我们需要具备勇敢、宽容和谦逊的品质,愿意参与到知识社群的辩论,愿意包容他人的想法,并愿意基于理性和证据改变自己的观点。
不过,这些不仅仅是我们希望在每个学生身上培养的重要智力技能,它们还是至关重要的基本能力——即做出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以及在新事实面前虚心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意愿。
而哈佛艺术与科学学院前任院长杰里米•诺尔斯在欢迎本科新生的年度典礼上也说过一句俏皮话,他所认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出“有人在胡说八道”。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作为全球胜任力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一种对他人的观点与思维进行质疑、评估并判断其对错的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就意味着孩子能够对任何主张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轻信盲从,也不自以为是。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呢?优小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让孩子独立思考
很多时候,孩子遇到难题,出于爱子之心,家长会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孩子,让其轻而易举就得到了答案或解决了问题,但却没意识到,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还会在丢失独立思考的过程时,丢失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在给予最基础帮助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在这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成长,而问题解决时的胜利感和喜悦感,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敢于质疑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这一批人都是质疑的先锋。他们敢于对假设提出疑问,敢于论证对错,更敢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是你想要走的路吗?这是你想要去尝试的兴趣吗?这是你想要进行的事情吗?这是你想要与之对话的人吗?多多提问孩子,也让孩子多多提问,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引导孩子大胆质疑,大胆尝试。
让孩子异想天开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但要想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就得引导孩子异想天开,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并得到技巧和经验。通过反问孩子:“我们还可以尝试些什么?”或者鼓励孩子:“让我们想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促使孩子提升“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
而这就像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何曼·哈洛尼所说:“是的,我们看重高分,但我们更看重:这个人将来会成为社会优秀的一员吗?他们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有特别的创造?会不会创造人与人、思想与思想之间新的联系与关系。”
教育的精神是一个时代变化最好的注脚,在这样一个需要时刻拥抱不确定、享受精神开阔与自由的时代,孩子们更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请不要把孩子变成储存知识的容器,或父母老师的传声筒,他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审视世界和自己,得出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见解,最终成为一个能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