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以138亿美元的净资产(约人民币1223亿元)一举登上英国首富宝座,也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有钱的一位发明家。
戴森经常说自己并非典型的商人,更喜欢被称为“发明家”。
“我对赚钱没多大兴趣,我做戴森并不是为了赚钱。让我真正充满热情的是设计、发明,还有绘制和制作东西。”
30多年前,他还因为这些发明,负债累累,差点破了产。
戴森吸尘器:一个非常偶然的发明
詹姆斯·戴森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家具和室内设计专业, 他自称是“三差学生”,“就艺术设计还行。”那时,根本没想过要去发明家电产品。
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时,他因为对当时的吸尘器产品不太满意,就去给人家提意见,结果没被搭理。
他决定自己搞一个。他注意到可以把工业除尘机的原理结合进来,但没人愿意为这个新鲜点子买单,大家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只能独自行动。
一个“艺术生”要跨界钻研工程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用了三年多时间,他做了5126个样机,每个都失败了。
“有的时候一天测试两个,不对的话就一直做下去。”
他也陷入越来越重的债务之中,靠妻子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
“我的妻子边卖画边授课,我们不停地借钱、借钱、借钱。我们开始自己种菜吃,就连孩子的衣服都由她来缝制。”
戴森也有着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个性——第5127个样机,成功了。
最多时,他欠了银行100多万英镑。
戴森开始与欧洲的零售商们接洽。但是,没有公司对购买这项技术感冒。“而那恰恰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勇气。”
1986年,转机终于出现了。
一家日本小公司给戴森打了电话,他飞到日本。
在开了几个彻夜会议之后,戴森将吸尘器技术授权给这家日本公司,那台吸尘器被取名为G-Force。
他本人的经济状况这才开始回暖……
在日本大受欢迎的G-Force(也非常贵)
戴森产品为什么那么贵?
那台G-Force在日本的售价接近2000美元。买得起它,成了有钱的象征之一。
日本的中产阶级以拥有戴森的产品为荣。
这一策略在今天的亚洲市场仍然有效。
除了产品确有特色,昂贵的定价也帮助戴森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不过,詹姆斯·戴森也是因为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市场萎缩,才不得不在1992年自己创立了“戴森”品牌。
戴森的头发实验室,价值8800万美元
像刚起步时那样,戴森一直很看重对产品研发的投入。
比如花4年耗费5000万英镑研发新型电吹风,此后又不断迭代。
每周花在研发上的金额高达700万英镑……其中,很多产品最终都失败了。
戴森内部的员工对于正在进行中的研发都会守口如瓶。
《纽约时报》的记者曾去参观戴森总部,发现“就算是对自己人,戴森员工的口风都很紧,不会彼此交流手里的项目。办公室的绝大部分区域都禁止入内,样品们都盖着帆布。并且,禁止拍摄工程师的电脑屏幕,在一些实验室里,机器都被盖上了巨大的黑色垃圾袋。”
戴森本人相信“产品为王”,只要产品做得好,就一定会有人买单。
开发新产品前,不做市场调研?
戴森公司在研发产品之前并不会去收集消费者的意见与需求,因为那样做“也找不到革新技术的思路”。
反过来,戴森公司会“教育”市场。就如它刚打入美国市场时,拍摄的第一支广告片就拆解了吸尘器,向人们解释其中的科技成分。对于中国,戴森依然在做相似的事情。
虽然初衷只是想做个设计师,但詹姆斯·戴森无疑有着营销的天赋。
他曾对《纽约时报》说:“人们会想要买一些奇特的东西,只要那件东西有点儿用。”
《老友记》里的莫妮卡在用戴森吸尘器
为什么总是强调“设计工程师”身份?
从学生时代起,戴森就喜欢搞一些新奇的、市面上没有的东西。
比如,“海上卡车”汽艇,这是戴森的第一份工作。
当时,他还是一名留着长发、穿着大裤子和花衬衫的艺术生,在一家制造公司兼职。
接到这个造船任务时,他对船一无所知。但后来,这种玻璃纤维船被卖给了世界各地的军队、石油公司和建筑公司,也开启了戴森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这样的经历,让他后来很喜欢招募应届毕业生来工作。
“他们没有包袱,他们有热情,有好奇心……当你在做一些非常不寻常的事情时,通常最好是由之前毫无经验的人来做。”
为年轻人设立“戴森设计大奖”,图为他与一位获奖者
戴森的另一个发明是球轮手推车。
当时,刚刚毕业的他,和妻子住在距离伦敦100英里的乡下。
在务农时,他看到传统的手推车常被泥泞的地面卡住,就想到要发明一种新的手推车来解决这种窘境。
他说:“我的成功,来自于观察那些日常所用的、但一直被认为无法改善的东西。”
“我享受那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愿意付出时间、耐心并接受失败
如今,戴森公司正在兴致勃勃地研发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这个项目从2015年启动,电动车将在新加坡生产制造,2020年发布,2021年销售。
网传的戴森电动车概念图
而且,戴森公司还宣布,将把总部从英国迁至新加坡。
但这也招致一些英国人的反感,抨击詹姆斯·戴森“虚伪的令人震惊”。
因为戴森曾是支持英国脱欧的最重要的商人之一,如今却又带头“出逃”。
戴森公司解释说,搬迁总部是为了应对亚洲业务的增长,但外界猜测,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税率比英国低2%。
不过,出来回应这些问题的都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戴森自己更喜欢和工程师们待在一起,每天下午去公司的实验室寻找灵感。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他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用“工程师的思维去思考”。
戴森有过很多失败的产品,比如洗衣机。
在研发过程中,他和一群工程师研究了多种洗衣方法,努力地想让更有效率的洗衣机实现手洗衣服的效果。
那台洗衣机的市场表现很差,他便将其下架。这是商人的思维。
但他说,“我享受那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他愿意付出时间、耐心、并接受失败。这就是他说的“工程师思维”:
“我未曾失败,只是发现了一万种无效的方法”。“你无法从成功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从失败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