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刘云廷:太极一脉 百年传承

初夏时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刘云廷早早来到达活泉公园。在公园北门东南侧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地下,已聚集了多位王其和太极拳习练者,“来,大伙儿练一趟儿!”“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刘云廷边观察边向习练者示范动作要领。1953年出生的刘云廷,身材魁梧,眼神犀利,精气神十足。示范动作一招一式,圆活连贯、刚柔相济,一趟拳路下来,让一旁习练者啧啧称叹。

百年传奇 源于邢湾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习练太极拳不仅影响了我,更深深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今年66岁的刘云廷出生于任县邢湾镇环水村。该村地处滏阳河、澧河等九河下梢,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也是文化与武术交融之地,“我的师祖一代太极大师王其和就出生于此。”刘云廷谈道,清末民初,是太极拳发展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像“郝为真、杨澄甫”等一代太极大师。生活在同时代的王其和,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对武术的痴迷热爱,先后拜师清末武举景廷宾苦练景家刀法,拜著名镖师刘瀛洲学习“三皇炮捶”,后经老师刘瀛洲举荐到永年广府拜一代太极大师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达六年之久。后随老师郝为真进京,又得遇一代太极大师杨澄甫的器重和厚爱,留在其身边朝夕学艺。

20世纪初,杨澄甫南下开办国术馆传拳,此时的王其和谢绝恩师挽留回到家乡环水村,躬耕乡野之下,隐居山水之间,悉心研练,根据自己的体悟,默识揣摩,将几位大师所传拳艺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

这套拳路下盘结构严谨、步法灵活、转换自如,上身舒展大方、庄重柔和。整体拳架大小适中,圆满紧凑,练用结合,健身与实战完美统一。行拳时,以心行气,以意导形,内气发自丹田,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使气息通达全身,并回归于丹田。体用时,动作轻灵,外柔内刚,手法绵软而发劲干脆。这套拳法既使杨式、武式太极拳的精髓得以传承,同时也形成了其独有的“重内功,善实战,能健身,古朴实用”等特点。

王其和同时代的师兄弟,跟随师傅杨澄甫不断开枝散叶,逐成为一代名师,经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包括建国后太极拳改良运动,太极拳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适应了当今社会健身的需求,却渐渐失去了其传统的内涵形式。

深在乡野的王其和却将清末民初太极拳最鼎盛时期太极拳精髓保留了下来,以中国历史上最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通过“口传心授”一代一代原汁原味传承了下来。经第一代王其和,第二代刘仁海、王景芳,第三代李剑方、刘云廷等人,保留了其拳种的原生态状态,成为当今太极拳活化石。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时,文化部相关专家学者正是看中此拳种原生态的珍贵性、稀缺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小时候我常听前辈讲太极拳如何厉害,粘人不能动,轻灵一抖发人丈外,竟心驰神往,产生兴趣。”刘云廷回忆道。

受习武之风影响,六岁时刘云廷便跟随本族祖父一代太极拳大师刘仁海学习王其和太极拳、推手、散手、技击及器械等功理功法。随后几年间又拜邢台著名太极拳师寇长青为师,从习掩手拳、杨式太极拳等。多年后又到武学大师曹珂处深造,学习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形意拳、刀、枪、剑、棍等。得益于三位武学大师的精心栽培,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刘云廷的太极拳功架纯正,功力深厚,舒展大方、圆活连贯、刚柔相济。自青年时代就从刘仁海众门徒中脱颖而出,受到刘仁海大师的器重。

口传心授 言传身教

百年来,自王其和起,至第二代刘仁海、王景芳,再至第三代李剑方、刘云廷等。几代传人谨遵师承传统,通过“口传心授”,“面对面、手把手、单对单、言传身教”,用最原始最传统的形式一代一代将拳术传承了下来。

“刘仁海大师,王其和太极拳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任县邢湾镇一位朴实的农民,其天生聪慧一生练拳不辍,他对武术的钻研精神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刘云廷谈到。自青年时拜王其和为师后,日夜练拳爱至痴迷。据后人回忆,每天他比家人早一个多小时起床,练够五趟拳,家人起来后就一起下地干活,晚上不练够五趟拳不睡觉。为了练拳,他中午不像一般人要歇晌,常和师弟王景芳(王其和之子)一同来到村外河岸的柳荫下,练习推手,旁边放一盛满凉水的大木桶,口渴体乏就喝上一通,一晌下来,差不多就喝光一桶水。夏夜便和师弟到村外打麦场,赤膊光腿,勤学苦练切磋技艺。师祖王其和特别看重他,去世前几年春夏秋三季经常每到中午,提一壶茶水,等在刘仁海干完农活回家路过家门口,练过一趟拳,交过一回手,才能回家吃饭,冬季则差不多天天在一起练拳。

“刘仁海大师学历不高,但天生睿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农村人说他‘肚里富’,即文化修养高,初次见面的人说他不像农民,谈吐风度倒像个功成身退的隐居高人。恩师一生嗜研太极拳谱,记忆力超人,晚年尚能熟背大段拳谱原文,令年轻的弟子们叹为观止。”

“刘仁海大师不但全面继承了王其和宗师的技艺,而且有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几近达到技击性、健身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凡见过他演拳的人,都说他的拳架虎势好看,既震慑心魄又极富美感;与他推过手的人,都盛赞他技术精湛。”刘云廷谈到。“恩师推手沾连粘随功夫把握极准,凡身受者,未觉其动或如弹丸般腾空跌出丈外;或如落陷阱般前仆于地;或若木鸡般在原地动弹不得;或如捕风捉影般在他身上找不到着力点;或如踏水上葫芦般足下无根随其摇摆飘荡;或起步时面北背南,却稀里糊涂地被抛掷在位于北墙根处的炕上。”

刘云廷回忆,著名武式太极拳太师姚继祖先生,生前几次提到恩师时说:“刘仁海先生推手水平高,别人比不上。”1960年,刘仁海受县政府推荐参加了在巨鹿县城举办的邯郸市武术运动会,那时的邯郸市合并了原邯郸市、邯郸地区和邢台市、邢台地区,武术人才荟萃,恩师以总分19.25分、技术分近乎满分的成绩取得了成年组第一名,一时名满冀南。

刘仁海大师留有一套拳照,传人珍秘如宝。先生拳式中正圆满,舒紧适中,端庄大方,气魄雄伟,行拳稳健顺畅,步法灵活,转换轻灵,运劲松净,速度较快,风格飘逸洒脱,极富形象美和韵律美,是王其和太极拳的典范。

据粗略统计,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中后期,刘仁海传人约有千人之多,刘仁海大师授拳“有教无类”。授拳者以农民为主体,其余为私营店主,店员,解放后则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工人、医生、中小学教师、科技人员等,“恩师真正是位诲人不倦的太极拳教育家。”刘云廷感慨到。“‘言教、指教、深教、心教’是传统武术最典型的传承形式。”刘云廷回忆,小时候为了练好拳架,在师傅的要求下一个动作每天练上四五个小时,稍大些,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开始和恩师学推手,当时小院有2米多高的麦秸垛,往往是使出浑身之力却常常被抛出丈外麦秸垛上,晨风夕露,寒暑易节,一次次磨练摔打,才有今日之基础。“也正是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严谨师风,王其和太极拳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刘云廷感叹道。

继承创新 发扬光大

“王其和太极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清末民初。是王其和太极拳形成的研练时期,形成基本的拳架功法套路;第二个阶段是以刘仁海为代表的第二代传人,在改革开放之前的60多年间,对王其和太极拳进一步完善,并得以较大范围的传播;第三个阶段是自1980年之后,在第三代传人的努力下,王其和太极拳得到了迅速发展。”刘云廷谈道。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王其和太极拳的拳架套路和拳理拳法日渐丰富、完备。如今常练套路有八十四式传统套路、十三式、二十四式和二十九式简化套路、三十八式快拳套路,还有刀、枪、剑等器械套路及推手、散手等。拳理拳法上的主要成果有:“修炼四字要旨(德、真、悟、恒)”“十字要诀(正、静、顺、轻、松、柔、圆、活、灵、空)”“浑圆劲的修炼”“散手战略战法”“内修门径”“松柔、知觉、内劲三大功夫”等,形成了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法、劲法、心法等完备的功理功法体系。这些成果不仅是本门派的练功指南,也为丰富大太极理论做出了贡献。

随着王其和太极拳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参与和习练的人群越来越多,也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青睐和关注。

今年年初,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辑部牵头举办纪念“太极拳好”邓小平题词四十周年活动,特意举办了一期太极拳时政培训班,学员全部为北京高校的学者和教授。为检验习练效果,特意聘请北京301医院相关专家,通过最先进的热成像技术测试太极拳健身的功效。北京体育大学知名教授习练王其和太极拳后,热成像技术对练前和练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血管拥堵的区域得到明显改善,科学数据再次验证王其和太极拳神奇健身功效。特代表培训班全班成员将印有“明师传宗拳、风范献京城”的锦旗送至王其和太极拳协会,表示对王其和太极拳“功力、功法”的认可。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迅速在北京刮起王其和太极拳热潮,各大高校纷纷邀请协会传承人授课。北京某高校的两名博士生导师和一名外国留学生习练太极拳多年,直至真正接触到王其和太极拳,被其深深吸引,纷纷称赞这是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并正式拜师,成为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

2014年,随着王其和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并相继在全国各地成立分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其和太极拳传习站(点)也正式成立。协会广泛组织开展正规授业拳师培训、参赛队员培训、推手比赛等活动,涉及人员数万人次。同时成功举办了2016“王其和太极拳杯”北京国际武术节等多项大型活动,这些都为王其和太极拳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其和太极拳自创始以来,由任县传播到邢台市区及巨鹿、平乡、广宗、隆尧、宁晋等县,随着第三、四代传人交流传拳的扩大逐渐传入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江苏、广东、吉林、宁夏、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并已走出国门,在美国成立了王其和太极拳(美国)协会,还在新加坡、日本等地传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随着社会的变革,当前的传承也面临着问题。一方面是人才的问题,一方面是拳术完整性传承问题。”刘云廷表情坚毅、心怀长远。

刘云廷谈道,一个拳种的发展和传承需要人才,需要青年人才和专业队伍,现在练拳的人群年龄偏大,而青少年群体参与人数还不是很多。特别是青少年专业队伍组建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社会支持和家庭的支持,能发掘一个自身爱学、身体条件又好,家庭又支持,能从小开展专业化训练的青少年人才是当前重要工作。

另外就是拳术完整性传承问题,太极拳习练分三个阶段,一是练架子,二是推手,三是散手;散手也就是自由搏击。随着社会的变革,习练太极拳更多的是强身健体,众多习练者多以习练第一阶段,少数人习练到第二阶段,习练到第三阶段的人少之又少。

自王其和那一代起,太极拳不仅“能健身,更是善实战!”传承过程中,“我们不能传承的越来越少,要保护和挖掘,前人留下的精华和精髓,要100%的传承下去,这是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非遗名片:

王其和太极拳:

王其和太极拳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是由太极大师王其和先生在长年习练武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将两拳精心相融而创编出一套新型拳式。该拳自创始以来,在民间原汁原味传承百年,至今还保持着其传统风貌,被业界誉为太极拳活化石,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重视和青睐。现在该套拳路已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载入《永年太极拳志》;2014年,又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中代表人物有李剑方、刘云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