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80岁的回族老人马祥禄以武为伴,舞起八门拳身轻如燕,虎虎生威的招式,不敢相信他已是八旬老人。
9月11日上午,记者见到马祥禄时,精神抖擞的他白虎棍舞得生龙活虎、炉火纯青,整套表演干净利落。他已经跟八门拳打了70年的交道,无论盛夏三伏还是数九寒天,他依旧保持着每天练习两小时到三小时的习惯。
遍布我省各地的八门拳主要由单拳套路、捶拳套路、封手拳套路三部分组成,器械套路有混元刀、高家枪、金枪、炮棍、扭丝棍、琵琶条子、排子棍、八朴条子等组成,对身体的柔韧性、力度等方面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正是得益于此,马祥禄的身体十分硬朗。
在马祥禄看来,自己练习的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传承着祖辈们的精气神。虽然从小受家庭熏陶,对八门拳十分熟悉,但他深知,自己仍需要在练习中下苦功夫,才能出成绩。也正是这个过程,培养了马祥禄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受益匪浅。
2012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中,马祥禄荣获罗汉条子、白虎棍、其他拳术三个项目的第一名。多次在香港国际武术大赛中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大赛中,马祥禄技压群雄,摘得“王中王”称号。
“打拳是锻炼身体,是修心。我们家祖辈都练习八门拳,现在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要将八门拳传承下去,打出我们青海八门拳的精气神,让更多的人通过练习拳法收获健康和快乐。”马祥禄笑着说。
据马祥禄考究,八门拳是乾隆年间,武秀才杨国奇被派到西宁府守备的时候,所创编的一种拳法,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八门拳全名叫驷意八门拳,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现在主要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回族中间,2009年八门拳被青海省政府列入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祥禄经过研究,让西宁八门拳无论是从理论上、功法上,还是套路演练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使八门拳更加科学化。
现在,八门拳在青海广泛流传,汉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都有人传习。“八门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整个中华民族都应该享受它,只要他喜欢练,我就传授给他。”马祥禄说,八门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还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八门拳的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养生文化达到更高的层次,让更多爱好武术的群体了解八门拳,加入到练习八门拳的行列当中。
虽然已经80岁了,他现在抓紧培养孙女马丽椰为接班人,他希望马丽椰将八门拳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