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参与该轮融资。据悉,本次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与业务拓展等方面,优化产品和用户体验。
半年两次融资
6个月之前,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君联资本。此时其估值超1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完成融资后,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瑞幸咖啡公司董事会。公开资料显示,愉悦资本成立于2015年,主要关注早期及成长期TMT及创新消费领域,投资了途虎养车网、哈罗单车、小猪短租、摩拜单车、蔚来汽车等明星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愉悦资本关注咖啡新零售赛道,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瑞幸咖啡,咖啡零点吧也出现愉悦资本投资名单上。
在此轮瑞幸咖啡融资中,大钲资本作为老股东再次注资。大钲资本是由前华平投资集团亚太区总裁黎辉创立的,目前募得第一只中国基金,规模为10亿美元,专注于中国消费和医疗行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目前,大钲资本投了四家企业,分别是掌通家园、凯京资本、LOHO眼镜生活,以及瑞幸咖啡。负责此次项目的大钲资本合伙人周凡曾公开表示,瑞幸咖啡创新的互联网消费模式给年轻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占领了年轻白领心智,是对传统咖啡零售模式的颠覆。
与大钲资本一样,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也是作为老股东的身份再次注资瑞幸咖啡。这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主权投资基金,目前管理资产超过千亿美元。其投资了蚂蚁金服、百济神州、菜鸟网络、Snapchat、小米集团、爱康国宾等项目,也是美团点评、大众点评网、美国外卖送餐服务平台DoorDash的投资人。
而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除了瑞幸咖啡,小鹏汽车、虎扑体育、涂鸦智能、商汤科技、蔚来汽车、网易云音乐等项目都出现在其投资名单上。
备受争议的“鲶鱼”?
从项目方来看,瑞幸咖啡半年之内融资4亿美元,有人看好有人担忧。有人认为,单从融资规模、融资速度、投资方背景来看,这表明瑞幸咖啡得到了资本的认可。也有人认为,融资需求如此大,这与其“烧钱”补贴模式有极大关系。甚至有激进观点表示,瑞幸咖啡会不会是下一个ofo?
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年ofo也融了很多钱。瑞幸咖啡的融资规模和融资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这还得看时间。
不过有消息称,近日瑞幸咖啡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门店悄然上调免配送费的最低标准,由此前的35元上涨至55元。记者发现,即使购买两款最贵的咖啡(27元档),也还需支付6元的配送费。有分析认为,在前期烧钱过猛模式下,瑞幸或正收窄市场促销和补贴力度。有待观察的是,补贴停止后,前期营销获得的用户是否能够仍然保持较高的复购率?
官方信息显示,定位为“新零售咖啡”的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10月。从2018年1月份开始试运营至今,已在全国21座城市布局门店1400多家。在此扩张速度之下,瑞幸咖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
从星巴克1999年在中国大陆开第一家门店起,花了17年的时间,才使大陆门店数量达到3600家。相比之下,瑞幸咖啡可谓是发展迅猛,被称为搅动中国咖啡市场的“鲶鱼”。
此外,在今年“双十一”,瑞幸咖啡7天销售1820万杯。在这些漂亮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流量裂变”思维。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曾表示,瑞幸咖啡是线上线下融合,依托互联网介质的一家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将以用户为中心,做无限场景。
然而,新零售咖啡的“烧钱”补贴模式也引发诸多质疑。关于资金主要花费和何时实现盈利的疑问?瑞幸咖啡还未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作出回应。值得一提的是,钱治亚曾公开表示,在市场教育方面会准备比较大的资金。在A轮融资时,她称瑞幸没有盈利时间表。
新零售咖啡成热门赛道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表示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不论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都离不开人货场这三个基本要素,因而新零售的本质就是人货场的重构。
新零售以及新消费备受创投圈关注,而细分领域新零售咖啡也成为热门的投资赛道。传统餐饮也开始拥抱“新零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这意味着星巴克正在打通线上线下。
根据记者观察统计,咖啡新零售备受资本青睐。除了瑞幸咖啡,另一新零售咖啡品牌连咖啡也融资不断。其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3月12日,获得了启明创投、高榕资本的B 轮1.58亿元融资。此外,咖啡零点吧、友咖啡、咖啡之翼、莱杯咖啡等智能自主咖啡机也纷纷获得融资。
新零售咖啡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将消费场景“人找咖啡”重构为“咖啡找人”,让消费者更高效率地获取性价比高的咖啡,一定程度上解决不方便和价格贵的问题。
鲸准研究院认为,咖啡新零售模式将带来结构性机会。一方面在对于原有咖啡馆的模式的成本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在于满足新的用户消费分层需求。
高榕资本副总裁韩锐曾公开表示,新消费在开启万亿级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精细体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