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北京医院特护病房里挤满了人。有人端着蛋糕,有人拿着寿桃,一声声祝福语。他们正在为病床上的老人过着百岁寿辰。
白色床单上,老人的脸更显苍白。面对众人的祝福,老人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但她依然在家属的帮助下,品尝了一口香甜的蛋糕。或许是来自蛋糕的甜味,又或许是感受到了异样的幸福,老人脸上微微泛出一丝笑容。
在场的每一个人看着无法动弹的老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老人能够撑过这一难关,坚强活下去。然而,十一天后,她还是离开了。
谢飞
2013年2月25日,她的告别仪式上,国家主席、总理、朱镕基等领导同志送来了花圈,更是有公安部机关、公安大学等直属单位干部、离退休干部500余人参加了送别。
这位被如此重视,有着如此高规格葬礼仪式的老人是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谢飞。
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谢飞
1932年,江西苏区会议上,谢飞第一次见到刘少奇。面对会议上讲话的刘少奇,谢飞并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反而觉得刘少奇讲话太过重复啰嗦。而刘少奇或许根本没有注意到谢飞的存在。
刘少奇
直到两年后,长征开始。谢飞作为卫生员,跟随长征队伍前行,刘少奇则是长征途中的后勤领导人。
八万红军战士中,仅有三十名女性同志。艰难的环境,让大部分女战士,身体都有些吃不消。因此,她们打算向负责后勤的刘少奇要一个挑行李的民工。在众人的推荐下,谢飞和另外两名女同志担任了此项任务。
就这样,谢飞第一次和刘少奇正式接触。谢飞向来口齿伶俐,刘少奇便深深记下了这个特别的女子。
一来二往中,两人接触越来越频繁,旁人自然也看出了两人的心思。后来,在周总理妻子邓颖超的撮合下,两人终于捅破了那层网纱,真正地走到一起。
邓颖超
1935年10月,两人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二十二岁的谢飞正式与刘少奇结了婚,结成了革命伴侣。从此以后,谢飞将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刘少奇身上,不仅一心一意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在工作上,更是成为了刘少奇的得力助手。
她会一同陪他到工厂进行视察工作,陪同他奔走于北平、河北、热河等多地,刘少奇忙于工作,谢飞也不会闲着,她四处宣传着党的思想。夜晚,刘少奇还在继续研究资料,制定计划,谢飞会默默奉上一杯茶,要么静静地陪伴着,要么两人探讨起革命思想,颇有一番滋味。
除此之外,谢飞还管理着党的机要文件,在工作中,谢飞从没出过任何差错。同时,她担任起了保护刘少奇安危的任务,永远将其生命放在第一位。在两人同心协力之下,他们打开了华北抗日局面,扩大了党的影响力。
年轻时的谢飞
直到1940年,在刘少奇的嘱托下,谢飞需要渡过长江到皖南军部给项英送信。在这一途中,由于日军封锁了交通要道,两人从此失联,这段短暂的革命伴侣也终是画上了句号。爱情和婚姻,在谢飞的生命中结束了,可是,她的革命生涯自始至终没有扔下过,她从没有忘记,自己生来的使命。
为革命而生
自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各地开启了屠杀共产党以及工农革命的计划。
4月22日,国民党开始在琼山、文昌、安定等地执行清党任务。而文昌正是谢飞的老家。
年仅十四岁的谢飞已经加入了共青团。谢飞的三哥谢冠洲比谢飞大五岁,早在1924年便接触了革命思想,或许也正是在三哥的影响下,谢飞对革命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反革命政变,谢冠洲带着妹妹谢飞离开了城市,来到湖山,建立了一支湖山赤卫队,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同年八月,谢飞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开启了自己的革命历程。
而这一个选择,也成为了她一生中的分水岭。
十四年前,谢飞出生在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一个农村家庭里,排行老八,刚出生的谢飞并没有名字,家里人称她“阿尾”。
由于家境贫困,年仅5岁的谢飞开始承担起家中的农活,小小的身躯,不仅要放牛,还要割草,与家人一起种地等等。
随着改革浪潮的兴起,新文化、新思潮开始在国内迅速传开,开明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也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学堂,让其学习文化,改变命运。事实证明,父亲这样的决定,不仅改变了谢飞的一生,也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8岁时,谢飞进入了学堂,有了正式的名字“谢琼香”。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谢飞越发的努力。凭借着优异的成绩,11岁的谢飞考进了海南公学,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谢飞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后来,又在三哥的影响下,她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们一心将国家、将党、将人民放在首位,殊不知,危险正在向他们的小家靠近。
兄妹二人自加入共产党,选择革命道路后,全家人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他们的支持更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上。
谢家十口人的大家庭开始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挨家挨户游说党的方针,让更多人了解了党的思想,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
对于共产党而言,他们一家是功不可没的。但对于国民党而言,他们一家成为了最大的眼中钉。
国民党开始对谢家斩尽杀绝,不仅烧毁了他们的房子,还将谢飞的父母残忍杀害。
父母的死没有让谢飞有任何畏惧和退缩,相反,她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党中央为了保护谢飞的生命安全,在1928年,秘密将谢飞送往了广东,谢飞在此地担任起了掩护工作。1928年下半年到1932年,三年多的时间里,谢飞被委派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工作。1932年回国,继续革命事业。
长征途中坚毅的女子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程就此开启。
红军长征
二十一岁的谢飞,被选为了卫生员,与剩下二十九位女战士一同与工农红军踏上了长征道路。
虽然这条长征道路,让她遇上了这一生中唯一的挚爱,她结了婚,改了名,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但是,这条长征道路,更多的还是艰辛与辛酸。
一路上,谢飞看着一个个战士倒下,她努力想要救活每一个伤员,可战争终究是要死人的,选择了革命道路,她就必然要学会接受生离死别。
作为一名卫生员,谢飞不需要到前线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但她的使命却一点也不轻松,她们必须要保障红军战士的口粮。因此,当红军战士在继续前行之时,他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寻找口粮,寻找民工。这导致她们总是会脱离部队,为了赶上步伐,她们只有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前行。
这样无休止的赶路,工作,对于男同胞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更不用说她们只是女儿身。
长征中的女红军
过泸定桥的前夕,谢飞病倒了。
同行的战士都建议将其留在附近老乡家中养病,可是,谢飞拒绝了。她心里明白,这一次选择了退缩,她的革命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于是,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上山用爬,下山用滚,过桥时,面对急流,她闭上了眼,手脚并用,屁股一点点向前挪,终是度过了难关。
后来,提及长征时,谢飞似乎忘了过雪山,过草地的难关。唯独这次过桥的经历,她一生都无法忘怀。那样艰难的环境,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过关的,或许是对革命的坚持,是对党的忠贞,才让那时的她那样坚毅。
此后,谢飞又经历了每个人都畏惧的跨越雪山,突遇冰雹,唯独谢飞尤为淡定。她仅凭一件羊毛衣,通过口含生姜的方法,抵抗了寒冷的雪地,通过一重又一重难关。
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她和大家一样,吃皮鞋、吃皮带、挖野菜等等。重重艰难险阻下,她终是顺利完成了长征任务。
一生奉献给祖国
长征任务结束,谢飞的革命事业还要继续。
她与刘少奇一同前行,直到两人分别。此后,谢飞没有再嫁任何人。身边无人,膝下无子,她将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党和人民身上。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女子,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担任过区党委委员、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地委委员等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谢飞仍然没有一刻松懈。
她没有因为党的胜利而变得浮躁,她不屑于追求名与利,而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学习和教学上,她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新中国变得越来越好。
1950年,她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一边担任主任,一边刻苦专研。1953年,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成为了第一代法学教育家。
此后的时间里,她在学校担任起各种重要职位,为培养更多人才,付诸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1983年,即便已经七十岁的谢飞退居了二线,她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红军的身份。
她开始到各个地方,宣扬红军长征精神,宣扬党的中心思想,整理历史革命知识,坚持着教育年轻一代努力学习。她的心中始终将国家放在第一位,直到2000年,八十三岁的谢飞终于跑不动,她才停歇下来,可是,她那颗爱国的心,却永远都在跳动着。
2012年,谢飞突然身患褥疮住进了医院,经过整整八个月的医治,终于得到好转。可是,长期住院、卧床不起,终是让谢飞的身体状况越发下降。
2013年2月14日,刚刚度过百岁寿辰不久,谢飞永久的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开,不仅仅是她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的句点。
为了纪念谢飞八十六年的革命生涯,谢飞的养子谢冰专门为其选了骨灰堂86号位置。
回看谢飞的一生,自十四岁加入共青团,她便开始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这一走,走了整整八十六年。
她将一生的岁月,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祖国,她放弃了儿女情长。
但是,她也并没有因此,丢失掉亲情。她将她的母爱给了养子谢冰,给了继女刘爱琴。或许,在最后的闭眼之时,她并没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