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蒋介石花8万宴请陈嘉庚,毛主席只花了1.5元,虽简朴却赢得好感

1940年3月25日,几千名国民党军官簇拥在重庆机场的草坪上,他们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天上的飞机,不一会儿,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一驾飞机缓缓下降,落在了地上。等飞机舱门打开,他们欢呼雀跃,一片沸腾。

刚要下飞机的陈嘉庚被这阵仗给吓了一跳。他面前的这些国民党军官们一个个穿着高级皮鞋和毛呢大衣,面色红润,气派得很。看到这个景象,陈嘉庚心里不禁产生了疑惑:国民党条件这么好,还需要我捐献吗?

国民党欢迎陈嘉庚

话说蒋介石为了得到陈嘉庚的支持和帮助,那是花了很多小心思。得知陈嘉庚要来考察,他为了表达对陈嘉庚的重视,特意组织了几千名国民党军官去机场迎接,更甚者,他还为陈嘉庚准备了一顿丰盛造价8万元的晚宴,这笔钱在现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简直就是巨款啊。

在饭桌上,蒋介石派了一大批陪吃陪喝的工作人员与陈嘉庚聊天吃饭。饭后,又派了一批工作人员陪同他进行参观。不论走到哪里,陈嘉庚身边总是簇拥着国民党军官。

对于蒋介石的小心思,陈嘉庚心知肚明。他当然知道蒋介石大张旗鼓地欢迎他是何用意,不过就是想讨得他的欢心,拿到他筹集来的钱和物资。

蒋介石

在当时,蒋介石的部队并不穷,但是蒋介石为何如此看重陈嘉庚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陈嘉庚筹集到的钱数目太大了,这笔巨款让蒋介石都垂涎三尺。国民党把陈嘉庚当作“聚宝盆”,认为得到陈嘉庚的支持,就是得到了无尽的钱财,所以蒋介石才会大费周章地招待陈嘉庚。

陈嘉庚,又名甲庚,字科次,他一生充满了传奇,先后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可谓是见识过各个朝代,体验过不同的政治制度。他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爱国华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泉州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厦门集美镇)。1890年,17岁的陈嘉庚首次出洋来到新加坡,在父亲的顺安号商行习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03年,父亲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正值而立之年的陈嘉庚此时一贫如洗。父亲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到陈嘉庚,他做好准备,重新出发。经过一番奔走集资,于1904年年春购置土地,种植菠萝,后涉及多项行业,1916年将经营重点转移到橡胶业上,经营得当,盈利颇丰,发家南洋,成为南洋橡胶大王之一。

1913-1931年,是陈嘉庚事业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慈善教育,回乡创办学校,以尽国民之天职。但运不逢时,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陈嘉庚的事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最终于1934年商业全部收盘。此刻的祖国也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吞中国之土地,爱国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陈嘉庚实业收盘后继而专心组织华侨募捐,筹赈祖国。

南洋华侨为救祖国成立南侨总会,陈嘉庚担任主席,组织华侨筹款救济,在他的领导下,众华侨团结一致,踊跃捐款,捐财、捐物,成为国内抗战坚强的物资后盾。光是1939年,他们就向祖国捐了3.6亿,还派了三千多名华侨青年和大量的司机,运送了很多物资回国。

面对国民党的大肆欢迎和宴请,陈嘉庚不仅没有被吸引到,反而有些反感这些排场。他作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巨商,什么好酒好菜没见过?他回国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的!而且他也不是蒋介石所想象的那种俗人,纵横商场多年,他明辨是非,从来不会被钱财这些身外之物所诱惑。

让他更气愤的是,国民党总是在他面前说共产党的坏话。陈嘉庚心想:现在不正是国共合作,同仇敌忾,一起抗日的时候吗?国民党为何总是贬低共产党呢?

陈嘉庚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是他也知道国民党此举,不是君子所为,义愤填膺的他还专门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句话:

我带了足够的钱回国,是为了帮助艰难困苦的国家,没想到却受到了盛大豪华的款待,为什么不节省应酬的钱去帮助民众呢。

陈嘉庚对国民党失望透顶,决定不把这笔钱捐给国民党。但是这些钱又该作何打算,怎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祖国和人民呢?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共产党。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共产党,而且回国后的这几天,在国民党这里听到的都是贬低共产党的话。不过,之前早就听说过毛泽东,而且在重庆考察期间,中共领导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曾到陈嘉庚寓所拜访,中共领导人衣着朴素、礼貌温,给陈嘉庚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中国共产党人简洁大方的着装

陈嘉庚决定和共产党人多接触接触。就这样,他参加了中共驻渝办事处举行的欢迎茶会。在茶会上,陈嘉庚详细介绍了南洋华侨总会成立及其任务之后谈到:

华侨热爱祖国,支援抗战。若发生内战,将为亲者痛,仇者快,华侨将会大失所望。万望两党以救亡为前提,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会后,陈嘉庚询问:“若前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行程如何?”

叶剑英一一奉告,并说,到西安后可到八路军办事处联系,一切方便。事隔两天,陈嘉庚便接到毛泽东来电,邀他前往延安会晤。

收到邀请之后,陈嘉庚决定去延安亲自看看,看看共产党人到底值不值得托付。

蒋介石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不好意思强行阻拦陈嘉庚,于是颇有心机地说了一句话:

“您要去也可以,但是一定要谨慎一些,不要被他们欺骗了。”

蒋介石

蒋介石为了监视陈嘉庚和共产党的行动,还特意派了他部下一个叫寿家俊的科长全程跟随,美其名曰保护安全,其实是进行监视。

陈嘉庚到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在办公室兼住所的窑洞里会见了他。

对于当时会见的场景,陈嘉庚曾这样描述:

下午4点,余与侯君乘车赴毛主席之约,到时毛君已在门外迎接。其住居与办事所亦是山洞,大小与余寓略同。屋内十余只木椅,大小高下不一,写字桌比学生桌较大,系旧式乡村民用家私,盖甚简单也。毛君形容相貌,与日报所载无殊,唯头发颇长,据言多病,已两月未剪去,或系住洞内寒冷所致。余言:‘何不另建住屋,敌机如来可进洞内。’答:‘亦有此打算。’又言他办公事多在夜间,鸡鸣后始睡,故日间须下午乃起床。余云:‘何不改日工作,身体或健康。’答:‘十多年如是,已成习惯。’……”

到了傍晚,毛泽东请陈嘉庚吃晚饭。这顿晚饭和国民党的一比,那简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语。只见桌上只有白菜、咸萝卜干,外加一碗鸡汤。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特地送来的,母鸡正下蛋,他儿子生病还舍不得杀呀!”

这餐饭据后人粗略估计,大概花费了一块五,那只下蛋的母鸡是农家很看重的家禽,所以价格要稍微贵一些。但是这与蒋介石的八万块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可是陈嘉庚先生,偏偏就被这一块五的饭给打动了。

陈嘉庚原本打算三天就走,但和毛泽东一见如故,于是他在延安住了七天八夜,两人从孙中山说到了三民主义,又说到了彼时的国民政府,还谈及了彼此对抗日战争的想法,以及对中国未来的构思。

毛泽东与陈嘉庚

陈嘉庚作为一个异乡人,能在南洋混得风生水起,靠的就是他对事情敏锐的观察能力。

平日里闲来无事,毛泽东也会带着陈嘉庚在延安的街头巷尾转转。他发现,毛泽东的穿着打扮,与当地人并无二致,都是缝缝补补的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但是干净整洁的帽子。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在集市上行走,根本不需要其他人陪同。街上那些卖肉、卖菜的,几乎都认识毛泽东,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发现毛泽东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群众打成一片,完全不是“装”给自己看的。

他在延安所看到的,就是中共领导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他看到了延安的艰苦生活,但是也看到了延安人民和共产党战士们的军民鱼水情。陈嘉庚心里做出了决定,他最终选择帮助中国共产党。

1940年的延安

1945年抗战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主席给陈嘉庚发去电报,邀请他回国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电文说:

陈嘉庚先生: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日益接近胜利,需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力量,完成中国人民独立解放事业。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盛望,众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

在接到电文后,陈嘉庚异常兴奋,当即复电:

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昌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

陈嘉庚受邀回国参加政协会议,看到国内百业待兴,毅然离开居住了余年的新加坡回国定居,涉足政坛,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同时,他继续致力教育,扩建学校,兴修公路,建设家乡福建,陈嘉庚一生在国内和侨居地兴学捐资达亿美元之巨,建校余所,不禁令人钦佩!

厦门大学陈嘉庚雕像

人啊,不论你走得多远,都不能忘本。现在有些出国的青年,往往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对祖国不做贡献也就罢了,还出言攻击谩骂,实在是不可取。

不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许多漂泊在外的海外华侨都不忘本,积极钱财捐物,用自己的行动表达拳拳爱国之心,让我们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