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四川出发 一路向南·新加坡篇⑥|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航空培训领域“掘金” 从新加坡辐射东南亚

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 赵雅儒 摄影雷远东

2012年,海特高新宣布,投资近1亿美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在新加坡新建航空培训基地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四川投资新加坡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川企走出去,为何项目会选择新加坡?作为“先行者”,又有哪些经验和心得?8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采访了海特高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飚 。

海特高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飚

航空产业发展潜力大

共同的文化认同很重要

为何选中新加坡?李飚表示,新加坡是东南亚客运货运转运中心,是连接南北半球的中转站和枢纽,航空业非常发达。樟宜机场是全球管理最好,也是亚太地区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航空产业市场庞大。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海特储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急需走出去,在更大的市场上接受锻炼。通过和国际同行的深度交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

在李飚看来,多元的文化环境也是选择新加坡的一个原因。“之前我们也走过柬埔寨、俄罗斯、巴西等地,进行航空技术和能力输出。多多少少出现水土不服。”李飚说,新加坡融合了华人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东南亚的文化。从这个方面说,双方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

对于这个投资,海特方面也是非常谨慎的。李飚说,他们专门邀请了第三方国际机构,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评估。调研结果出来后,他们判断,在东南亚航空业还有着超过15年的高速发展期,飞行培训的市场非常庞大。

当然,在吸引海特“走进来”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所表现的“诚意”也让李飚感受颇深。李飚告诉记者,从前期市场评估到土地使用,新加坡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能感受到,他们愿意创造条件让我们过去。”

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

事实上,在海特到来的前后,国际航空业巨头,先后到来新加坡开展培训业务。

外界观察者看来,新加坡地理位置便捷、拥有大量优质劳动力,同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 (EDB)还对投资者提供全面支持、税收减免、一流的营商环境等, 都让这里成为了东南亚航空培训的优质基地,由此带来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当然,这种竞争在李飚看来并不是个坏事。“我们重视的差异化和细分市场。”李飚说。

走出去要结合自身优势

融入当地经济和全球产业链

走出去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按照海特新加坡项目的商业模式,最初考虑把新加坡基地打造成集酒店、飞行员培训中心、乘务员培训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但新加坡规定,商业园的土地性质不能修建酒店。在多次商谈的你来我往中,李飚坦承,他也说过“不做了”这样的话。

目前看到的结果是双方相互磨合后的结果。“规划的住宿区没有了,原本的水上救援项目也被砍掉了。”李飚说。

“目前来看,阶段性成果还是满意的,当然距离最初的设想还是有些差距。”李飚说,目前只有两台模拟机,未来7个机位的模拟机都将陆续到位。

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飞行员在驾驶模拟机

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李飚的体会是,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以海特高新为例,之所以在新加坡做飞行培训,是因为海特在飞行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还有飞行模拟器的生产研制业务。可以将好的培训经验和服务输送出去。

其次,企业要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在技术和产业服务走出去的同时,才能在更大的平台和市场上开拓市场。“新加坡做好之后,我们也希望能走的更远,将能力更多的辐射出去。”李飚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