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迎头赶上开新局 | 汕头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近日,在汕头市海滨路全线、金环路的中山路至海滨路段等处,路灯杆上挂满“中国红”,为城市形象增色不少。而在华灯初上之时,汕头时代广场及周边高层建筑打造的灯光秀也闪亮登场。这些亮丽的城市景观,是汕头在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着力美化市容、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具体举措。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亮色,更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2016年5月,汕头全面启动“创文强管”,着力拆违建、抓交通、补短板、优环境。今年新年伊始,汕头市吹响文明创建集结号,以省文明委部署的“九大行动”为载体,发出奋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员令。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拓展,汕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深植千家万户,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全面提升。

航拍汕头亚青会主场馆。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建成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每周五晚上,当游客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游玩时,总会见到一群穿着黄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小公园文明驿站前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向群众科普应急救援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汕头,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类似这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是随处可见。自2016年以来,结合全市创文强管工作,汕头各级各部门纷纷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出行”交通主题宣讲活动、“汕头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千家企业万名员工支持创文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在濠江区,“学党史 颂党恩”楹联灯谜系列活动也是一大亮点。其中,濠江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内外楹联、灯谜创作大赛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收到700多名联友、谜友来稿应征,收到约3900则灯谜作品,约2800副楹联作品,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汕头通过开展“汕头好人”“最美创文人”等一系列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培育树立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道德典型,树立了汕头良好形象、弘扬了社会正气。

近年来,汕头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效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汕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区(县)、街(镇)、社区(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聚焦“老大难”全面提升城乡面貌

提升城市环境,从何入手?答案是拆违治乱。自2016年6月中旬起,汕头市集中开展“拆除违建,还路于民”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全面拆除违法建筑的整治行动。

在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方面,汕头聚焦“老大难”问题,消除“隐患点”,营造良好安全环境。其中,汕汾高速公路作为汕头市较早建成的高速公路,外砂河大桥桥下违章点自2012年以来,长期被非法占用为停车场、汽车修理场和杂物堆放场地等,存在私拉电线、使用明火等危险行为,给桥梁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对此,今年以来,汕头市交通运输局以汕头创建文明城市及全面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为契机,将该安全隐患点列入汕头市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存在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挂牌督办,牵头组织协调多部门及汕汾高速公路公司进行摸查排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使违占户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自行腾退。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汕头共清理违法占用面积1060平方米,恢复桥下空间原貌交还高速公路业主单位。至此,该处长期违法占据外砂河大桥桥下空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妥善解决。

以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汕头还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1768名。目前,纳入平台监管的38条黑臭水体均完成治理,全部实现“长制久清”。

农家书屋巩固乡村文化阵地

走进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花灯室,放眼望去,教室里悬挂着的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鱼灯、五角星灯、六角宫灯等,明亮的色彩将整个教室映照得鲜活起来。这是乡村“复兴少年宫”和潮汕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共生的魅力。

今年8月,汕头22所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得益于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建设,各类有特色、有内涵、有新意的实践项目进驻乡村,素质教育活动成为常态内容。

事实上,建好用好乡村“复兴少年宫”,是汕头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的一项内容。此外,汕头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我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等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除乡村“复兴少年宫”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外,今年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举办阅读分享交流、村史大家讲等活动,用好用活党史农家书屋这一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巩固“乡村文化”阵地。

当前,澄海全区文明村镇达标创建率达90%以上,溪南镇西社村、莲下镇建阳村等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东里镇观一村、莲华镇碧砂村等2个村获评“广东省文明村”;盐鸿镇、莲华镇等2个镇获评“广东省文明镇”。

与此同时,汕头各地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 蔡沚彦

坐标1

小公园开埠区:

百年街区焕发新活力

近期,汕头小公园这个汕头文化地标,频频在网络上刷屏。尤其是电影《暴风》在汕头小公园开机拍摄期间,掀起了市民游客“打卡”热潮。

今年7月,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2处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的“出圈”,得益于汕头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今年年初,汕头印发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搭建一批平台、打造一批街、建设一批馆、出版一批书、编排一批戏、做好一批考古项目、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其中,“打造一批街”就聚焦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的老城区的改造提升。

汕头提出,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商埠文脉统一起来,采用“分片实施,重点示范”的策略,分阶段以街区为修复单元,循序渐进开展活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汕头市实施顺昌街区示范工程,按照“汕头源地·活力街区”的总体定位,以文化、产权、工程为导向,用“绣花”功夫整体打造一个精细的历史文化街区。

除了通过修缮破旧建筑、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汕头还围绕中山纪念亭等核心地标,有机融合非遗展示、非遗文创活化、美食体验、红色教育等主题元素,打造“民俗特色文化”经济圈。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编制了《汕头小公园风貌保护及业态控制导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小公园风貌总则永续保护“面—线—点”风貌要素体系。其中,严格保护“一心两片三十三街廓”的风貌结构,街廓肌理传承“双重叠合·四类街廓”的肌理组合形式和空间尺度,街巷格局延续“聚心向海·扇形放射”的传统格局,将构建“中山纪念亭+54座博物馆+60座转角骑楼”地标体系。

同时,将利用历史遗迹或文物建筑打造超级IP,依托超级IP衍生国潮跨界文创零售,利用历史故事等创作数字化泛娱乐体验,与相关艺术活动策划团队开展合作,打造潮汕文化IP秀、国际户外展等系列活动打响小公园文化名片。

【记者】 杨立轩

坐标2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文化盛宴在这里上演

近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在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举行。这场全民体验的粤菜盛宴,除了让市民群众感受到闻名海内外的粤菜文化,也充分展现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潮味”。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于2013年底启动建设,今年7月竣工验收。该中心由国内著名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50137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46.3米,包括地上五层和地下一层,总投资超8亿元。建筑风格取材于极具潮汕韵味的山海特色、红头船、潮汕民居,汇聚着潮汕文化精髓,由于该中心位处汕头内海湾南滨人文中轴线,背山面海,与北岸城区遥相呼应,形成“山海一体”连贯的人文景观中轴线。因此,从海的方向看,它是一个潮味十足、让人眼前一亮的标志建筑;从山的角度看下来,它表现出文化建筑的庄重性,给人“潮汕文化殿堂”的感觉。

走进中心大堂可见,围绕“时光隧道”大厅形成了自然舒展、错落有致的波浪形平台,大堂内嵌了一艘巨型红头船,蔚为壮观,象征着潮汕人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心东侧为静态的主题性博览空间、西侧为动态的公共艺术展览空间,并配套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对外交流中心和通用馆。

作为汕头市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大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设置了汕头美术馆、潮汕华侨博物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汕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4个公益性展馆,这将填补汕头市一直没有美术馆的空白,集中展示潮汕揭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打造粤东地区文化地标。

目前,中心内的汕头美术馆、潮汕华侨博物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已完成布展,并在今年国庆节期间试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主会场首次走出北京演播厅,就选址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进行录制。夜幕下,该中心潮味十足、绚丽多彩。

可以预见,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未来将成为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全方位体现和展示“大潮汕”文化的大型博物馆,也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重要文化展示交流载体。

【记者】 杨立轩

坐标3

广东潮剧院:

传承创新唱响家国情怀

11月5日,大型潮剧现代戏《英雄长歌》在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上演。《英雄长歌》以荣获“八一勋章”“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的战斗英雄麦贤得及其妻子李玉枝为创作原型,用潮剧的艺术形式讲述了战斗英雄麦贤得从参与1965年“八六”海战到培养儿女参军报国的人生历程,是全国首部展现战斗英雄麦贤得先进事迹的戏剧作品,获得潮剧业界较高评价。

潮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潮剧,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通过传承创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联结海内外潮汕人的亲情纽带。

今年3月,新编现代潮剧《望海潮》在汕头公演赢得广泛好评。《望海潮》是广东潮剧院大力推进潮剧精品创作、精心打造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潮汕题材现代潮剧。该剧以“侨”为线索,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花送郎赴南洋”到汕头经济特区设立、海外华侨回汕投资,再到2020年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潮商转向口罩生产,有华侨的奋斗史,有改革开放的变化,也有“一带一路”的愿景;有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更有新时期潮人及华侨的家国情怀。

《望海潮》公演当天,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到场观看演出,给予中青年演员高度评价。她说,她一直关注潮剧发展,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愿意用心学习,继承发扬潮剧艺术,并编排了像《望海潮》这样的优秀剧目,提升青年人的表演艺术水平。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伴随着时代变迁,潮剧艺术的一些特点逐步发生变化。业内人士称,近年来,众多潮剧工作者通过不断创新创作,除了音乐剧、改编剧、武侠剧、卡通片外,还推出了不少新故事、新剧目,如《绣虎》《古城风雷》等佳作。其中,新编武侠潮剧《情断昆仑剑》在新加坡的演出获观众好评。

此外,潮剧还结合新的传播方式,通过云剧场、直播间等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推动潮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记者】 张伟炜

坐标4

亚青盛会:

品质提升尽显城市魅力

近日,亚奥理事会第40届全体大会在阿联酋迪拜市举行,亚青会汕头市执委会应邀于线上参加此次大会并作筹备进展情况报告。亚奥理事会充分肯定了汕头亚青会筹备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考虑到当前全球疫情形势,经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和汕头亚青会组委会的共同协商,第三届亚青会延期至2022年12月20日至28日举行,以充分保障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尽管汕头亚青会延迟举行,但亚青会的筹备工作步履不停。

记者从亚青会汕头市执委会获悉,目前,竞赛组织有序推进,场馆建设全面完工;文化活动加紧筹备,视觉形象系统已获亚奥理事会批复同意;各项服务保障持续完善;宣传推介有声有色,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为亚青会代言,汕头籍奥运冠军谢思埸受聘为亚青会形象大使,民间人士自发携吉祥物金凤娃“登顶”珠峰宣传亚青;市场开发成效初显,已与银行服务、保险、家具、票务服务、乳制品、法律服务及茶叶等7个类别的企业签订赞助协议。

亚青会是亚奥理事会旗下的五大综合性运动会之一,由亚奥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隔四年举行一届,参赛运动员为14岁至17岁的青少年。

2019年3月,汕头市获得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2020年11月,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在汕头成立,“亚青时间”正式开启。

其中,备受关注的场馆建设加速推进。按照“节俭办赛”原则,汕头市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在新建2个场馆(群)的同时,升级改造23个原有场馆(群)。今年6月,汕头亚青会25个场馆及运动员村全面完工。

据介绍,汕头市始终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全力以赴把亚青会办成增进青年交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精神、展示城市形象的青春盛会、体育盛会、文化盛会,向世界呈现中国气派、广东风采、汕头魅力。

【记者】 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蔡沚彦;杨立轩;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