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医院厕所的“脏乱臭”一直为就医群众所诟病和吐槽,是群众对医院服务环境不满意焦点之一,也是令医院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之一。为贯彻落实“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陆续出台实施医院“厕所革命”的文件并开展督导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医院厕所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何改善?笔者目前正在参与一项地方医疗机构卫生间建设管理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从事厕所创新设计、厕所相关设备技术研发生产、厕所管理和文化建设研究的机构和专家,他们正在推广和研究的很多非常先进及人性化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虽然这些创新技术和产品有的可能还不太成熟,不太适合当前在医院马上大规模推广使用,但在当前和未来医院厕所革命和厕所建设中有很多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是值得参考的,以下精选一些做简单介绍,以期能给医建同仁更多的启发。
创新理念
1.医院公共厕所面积和厕位按需设计理念
医院公共厕所按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属于附属式公共厕所,目前医院公共厕所规划设计基本上是按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和《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进行。但是上述这两个规范标准都没有对医院公共厕所面积和厕位总数做出明确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关于卫生间的设计要求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关于公共厕所的厕位数设计要求
经过对深圳市部分医院调研,医院公共厕所面积大约占楼层面积的2%-4%之间,各医疗机构的厕所厕位配备数量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不足,但部分医院存在局部厕位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医院急诊部、门诊一楼大厅和体检科、超声科、儿科候诊区等局部高峰期有如厕排队现象,主要原因是部分医院的门诊大楼等医院建筑每层楼的公共卫生间设计在同一个垂直投影位置,并且面积、厕位数基本一致,没有按照人流量及如厕需求的不同进行设计,导致部分人流量很大的楼层厕位数供不应求,部分人流量少的楼层厕位使用率较低。
因此,有些建筑设计师提出了医院公共厕所面积和厕位数的设计新理念:即应该按医院每个业务功能区域规划设计最高峰期接待的人流量及其如厕需求数量进行测算设计。
此外,医院每个业务功能区域的公共卫生间的男女厕位数比例、第三卫生间也不宜按统一固定的比例(不小于2:1)设计,而是应该按照该功能区域的预期接待的人流量中男女比例及老、幼及行动不便者的比例及其如厕需求数据进行设计。
比如
妇产科门诊区域的公共卫生间,女厕位数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普通门诊区域的比例,相反泌尿外科等男性患者为主的功能区域的男厕位数比例应要高于其他普通门诊区域的比例,儿科等功能区域需要按实际需求情况增加第三卫生间的数量。
目前,尚缺乏医院不同业务功能区域的人流量及其如厕需求量的统计数据和测算模型,但是已经有物联网智慧厕所科技研发公司推出了可以智慧统计如厕人流量及男、女、第三卫生间厕位使用时间频率等数据的智慧厕所系统,正安装在一些公共厕所(包括医院公共厕所)进行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数据积累后,必将可以统计分析出科学的如厕需求数据,为医院公共厕所的面积和厕位数设计提供循证依据。
2.不分性别卫生间的设计理念
经过对在政府部门医院厕所革命检查结果评分排名前茅的医疗机构公共厕所进行调研发现,这些获得最高评分的公共厕所都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厕位数不超过6个的卫生间,并且发现了特别有趣的情况是这些厕所都是不分男女性别的公用卫生间,除了设计一个独立的无障碍生间外,其它都是男女通用的厕位。
▲ 一些公共场所的不分性别通用卫生间
进一步的调研发现,这些卫生间之所以获得好评,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由于厕位男女通用,不用分别分隔设置男女厕位通道,空间更加宽敞,每个厕位可以设计使用更大的面积,进而可以安装更多人性化的设施,包括每个厕位单独安装镜子等;
由于是男女通用的厕位,每个厕位需要做好隐私保护,因此每个厕位的分隔板都是下到地面上到天花,门板比较厚实,形成更加完整独立的空间,隔音效果更好,给使用者更安全、私密的良好使用体验;
由于是男女通用的厕位,因此无论保洁员是男是女,均可以更方便随时进行清洁,不影响其它厕位的正常使用;
由于每个厕位是男女通用,因此使用效率更高,减少如厕者排队等候的几率。
目前,有一些旅游景点的公共厕所也采用了不分性别卫生间的设计理念,整体提升厕位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厕位总数较少的卫生间,效果良好。固有的设计思维也许认为男女分设厕位会能更好的保护隐私、更加文明,但反过来思考,如果把每一个厕位都做好独立隐私保护,功能设计更加完善,就像高铁、飞机上的独立卫生间一样,不是更加能够保护隐私、更加文明吗?
此外,医院卫生间使用者中很多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患者,传统的卫生间 “男女有别”,也不方便家长对儿童或陪诊者对身体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厕时的照顾。无性别卫生间的出现,确实给予这些人群带来了便利,如跨性别带小孩的人群,妈妈带儿子或爸爸带女儿;也帮助孕妇或老人;另外跨性别、变性者等也从中受益。
因此,尤其是厕位数不超过6个的卫生间,这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思考的厕所设计新理念。
3.整体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近年来,随着 “厕所革命”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得到了业界的重视和飞速提升,包括无障碍卫生间、无性别卫生间、母婴室、哺乳室等人性化功能空间从无到有不断得到完善,此外其它很多人性化的配置设施也不断的得到使用。
例如
不间断的擦手纸、洗手液等耗材;临时置物架、挂钩、手机架等;感应式洗手水龙头和提供温水洗手等;小便斗、蹲坑和马桶感应式冲水开关;干手设施和镜子等;儿童适用的马桶、便池和洗手设施等;行动不便人员适用的安全扶手、呼叫对讲等设施。
但仅有这些设计还是不够的,这些设计往往是仅仅从使用者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但其实卫生间除了安装人性化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清洁卫生运维工作,保障没有 “脏乱臭”才能体现卫生间的人性化。
▲ 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设计配套保洁工具清洗消毒室
因此,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还要从对清洁卫生运维工作人员的人性化方面考虑,需要让清洁卫生运维工作人员能更方便、高效、优质的完成清洁卫生运维工作。
例如
为了降低院内感染传播的风险达到分区分类使用清洁工具的要求,需要考虑为保洁人员设计配套保洁工具清洁室和清洗、烘干、消毒设施等;想要保洁人员及时处理厕位垃圾桶,防止垃圾满出来,需要考虑在卫生间内配套设计垃圾暂存空间就近暂存;需要配套设计纸巾、洗手液等耗材存放空间,避免保洁人员频繁到库房领取,将厕位内的供纸盒设计为双个大卷筒,能减少更换的工作量,更好的保障卫生间纸巾、洗手液等得到及时补充;配套设计保洁员工作室,让保洁人员有坐下休息一会喝一口水的地方,这些人性化的关怀可以让保洁人员更专注于提升保洁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只有运维管理成本性价比相对合理,才能保障卫生间得到持续优质的运维管理。例如,目前有些厕所除臭空气循环系统,虽然可能除臭效果比较好,但由于运维成本较高,很难获得医院管理者的认可并推广使用。
因此,只有使用者、运维者、管理者在内全方位整体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提升卫生间的人性化使用体验。
4.注重安全的创新设计理念
医院公共卫生间使用者中有许多行动功能不健全的患者、老人、孕妇、幼儿等,容易摔跤磕碰受伤,因此除了规范通常要求安装的安全扶手、呼叫对讲等安全保障设施之外,需要特别考虑一些注重保护使用者安全的创新设计理念。
例如
很多没有预留降板的医院公共卫生间蹲位,为了安装蹲便器需要抬升厕位的地板高度,通常的设计方式往往会仅仅局部抬升厕位的地板,这样就造成厕位地面和卫生间内走道地面的高差阶梯,不但对行动不便使用者造成障碍,还容易造成踏空摔跤的风险,高差阶梯的直角也存在摔跤后磕碰受伤的安全隐患,并且厕位内的污水容易溅出造成内走道地板肮脏湿滑存在摔跤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建筑设计师基于安全理念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将整个卫生间厕位和内走道地面同时提升,消除厕位地面和卫生间内走道地面的高差,并且地面坡道设计比普通标准略微提升,利于地面冲洗保洁,在卫生间外走道设计无障碍防滑坡道解决高差问题,此外,卫生间内外走道地面通常比较湿滑,可以考虑安装走廊扶手以方便行动功能不健全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
▲ 卫生间门参照民航飞机上卫生间门的设计采用轨道折叠门,无论是里外的人推门,卫生间门均向侧边折叠,可以降低门板撞人的安全隐患
有些专业设计师关于医院卫生间门的设计也基于安全提出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关于医院卫生间门的设计专门提出了要求“门应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这是基于防止门外的人用力往里推门时撞到门里面的人的安全考虑。
但是门朝外开,同样依然存在门里面的人往外推门时撞到门外面的人的安全风险,因此有些专业设计师提出医院卫生间门的设计应该参照部分民航飞机上卫生间门的设计采用轨道折叠门,无论是卫生间里外的人推门,卫生间门均向侧边折叠,可以降低门板撞人的安全隐患。
在关于医院卫生间门设计的头脑风暴中,甚至有个别设计师提出,是不是可以给医院卫生间门设计一个类似汽车座椅的安全带,当有人用力快速推门时,安全带锁死,只有小力缓慢推门才能推开,当然这个创新的想法还没有经过试验不知道是否可行,但只要设计师们怀着注重安全的设计理念,就可能会发现很多可以提升安全的设计方案。
▲ 不锈钢手机搁置架(左图)改为不锈钢置物篮(右图)降低安全风险
例如
为了给带手机如厕者提供一个临时搁置手机的地方,开始设计时是选择在厕位内安装一个不锈钢手机搁置架,但经过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不锈钢手机搁置架存在安全风险,如果有人在厕位内摔跤有可能会导致刮伤,因此后来改为不锈钢置物篮,降低安全风险。
5.注重院感控制的设计理念
医院公共卫生间是各类潜在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易感人群交汇聚集使用的场所,患者携带的各类病原体都可能污染卫生间环境,并被易感人群接触形成交叉感染,进而引发传染病疫情或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医院内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三种方式传播。因此医院公共卫生间需要执行院内感染防控相关规范,强化院内感染控制的设计理念,针对三种院内感染传播方式采取有效控制的设计方案。
▲ 厕位间隔板上封到顶下封到地可更好保护隐私及防止病原体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
小厕所,大民生。在厕所革命中,医院又应该如何补齐这块“短板”?下期《医家之言》栏目黄远湖主任将与大家分享解决医院厕所问题的创新型技术。
医家之言
作者简介
黄远湖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基建科
主任、副主任医师
黄远湖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做过8年临床医生、5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和5年医院基建管理工作,曾经参与医院迁址工程项目从前期到设计、施工、装修、设备安装、搬迁开办和保修运维、优化改造的全过程管理,曾先后到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医院进行短期访问、学习和参观交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院建设经验。
近年来黄远湖致力于研究通过医院建筑优化改造和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院使用者的人文关怀体验,改善医疗服务。2017年获得中国医院建设匠心奖之“创新管理年度人物”;2019年荣获“第六届中国优秀医院基建管理者”称号;所在医院获国家卫健委授予的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行业同仁参考交流,不代表筑医台立场。
栏目定位
医院建筑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功能复杂、涉及领域广泛的建筑类型。目前医院建设界学术交流以介绍成功经验为主,缺乏对败笔的反思。失败乃成功之母,【医家之言】栏目将从医院使用者的视角,对发现的医院建设一系列缺陷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解决策略,期望能给医院建设者同行们有益的借鉴,避开类似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