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无锡商业:同城不同命,冰火两重天

大约1万年前,长江流域进入到农耕文明后,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便产生了最早期的“以物易物”,此后,约4000年前,中国就开始出现货币概念,并逐渐使用贵金属来代替“以物易物”,有了现在市场的雏形。

市场,从狭义上来说,就是人们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进行物资交易的场所,一般而言,早期的城市,往往是从市场发展而来,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节点。

所以,在一座城市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个地方,商业高度发达,而这个地方大概率会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对无锡来说,这座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域,绝对是中山路。

繁华的中山路商圈

从1959年,东方红广场诞生起,到现在,中山路始终把持着无锡商业第一的位置,在没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的日子里,想要买些生活中的“大件”总不免要逛一逛中山路。同时,逛中山路,也是当年娱乐匮乏的年代里,许多无锡人,尤其是无锡的姑娘们,最爱的娱乐活动。

东方红广场(1973年)

在2004年以前,在许多无锡人印象里,城市商圈就约等于中山路,所谓逛街,基本是从商业大厦(大东方百货)到无锡八佰伴结束,顶多顺路去趟南禅寺。

到2004年,新吴区新加坡工业园进行大量招商引资后,无锡商业才第一次走出中山路。

而这个成功走出中山路的新地假日广场,也成为了那些年时无锡风头无两的高端消费场所,当时,如果有谁说一句“晚上新地假日广场有约”,那绝对是当时不差钱的时尚达人。

直到2011年南长街建成开街,新地假日广场才逐渐没落,从无锡商业的C位,变成了可有可有无的小透明。不过哪怕站在如今的时间点看,这个老广场,依然是许多新吴区厂企,尤其是外籍人士,下班或者节假日的最佳放松地点。

如果说,新地假日广场还能算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惊鸿一瞥,那么,同新地假日广场一起走出中山路的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则可以说是一个彻底被人遗忘的存在。

作为早期走出中山路的商业综合体,许多人甚至都不清楚它的存在。

太湖半岛国际广场位于在梁溪区苏锡路,当初规划的建筑面积为6.4万平方米,主打的是五位一体的休闲娱乐广场,其中包括了购物,餐饮,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五大板块内容,现在看起来,设计理念都毫不过时。

并且,这个综合体,紧挨着当时无锡最大的公共交通枢纽公交三场,周边就是无锡传统住区中桥,居住人口密集,算是一个不缺人气的好位置。

在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刚开业时,确实热闹过一段时间,对于曾经购物都要到三阳广场的南长片区居民来说,开在自家门口的购物广场,确实方便太多。

其中,明泰百货作为中桥地区唯一家百货商场,当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吃过晚饭,走去逛逛,但很可惜的是,明泰百货并没有带动中桥地区的消费。

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开业数年后,就变成了街边小摊和广场舞的天下,内部商场则几乎处于废弃状态,常年被过气的服装和打折产品包围,扣除冬夏蹭空调的市民,基本可算是门可罗雀。

太湖半岛国际广场

如今,唯一还红火的,只有肯德基、麦当劳、豪客来之类的洋快餐品牌,而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存在的唯一价值,似乎就剩下每隔几年,在无锡媒体的“垂死”商业体排行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两年,更是直接被遗忘,连“垂死”排行都鲜少有看见它的存在。

很多人推测,太湖半岛国际广场,是中桥地区的消费力不够,但实际上,2004年,无锡商品房经济发展不过数年,中桥地区做为当年无锡最大的住区,曾经也以“新城”自居。

从当时看,消费能力要比现在好太多,其最好的证明就是:当年乃至现在,在无锡都颇有名气的古罗马大酒店,就位于中桥片区,并且距离太湖半岛国际广场,步行不过210米距离。

因此,太湖国际广场的没落,肯定不完全是选址的锅。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其实,不止是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同样落寞且和选址关系不大的,还有中山路的一众百货商场,美罗百货、心族百货、常发商城、无锡第一百货、新世界百货、英武百货、大洋百货、远东百货等,都是无锡人曾经熟悉,现在泯然于历史中的名字。

退出中山路的新世界百货

它们一度都占据着中山路核心商圈,但最后都逃不过黯然离场的命运,能笑傲无锡商海的,还是只有商业大厦和八佰伴。

在2010年前,无锡商业,一直保持着长江北路和中山路的 “双核”格局,直到2010年,滨湖万达的开业,才打破了这一局面。

同时,万达的出现也对无锡商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降维”打击。要知道,在万达之前,无锡的商业形式,要么如商业大厦、八佰伴这样的百货商场,要么如新地假日广场这样的露天商业街区。

而像万达这样,整合了美食、百货、超市、电影院的封闭式大型综合体,一出现,就俘获了一众无锡消费者的心,它不受天气影响,并且将“逛街”这项娱乐活动的组成事项,全部高度集中于一个综合体内,加上此后数年,电影票价格逐渐走低,让“吃饭看电影”几乎成了一种外出标配,无形中又助推了万达的发展。

滨湖万达

无锡商业格局,由于万达的到来,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此后的2013-2014年,是无锡商业体井喷的年份,这两年间,海岸城、万象城、荟聚、苏宁广场、恒隆、云蝠相继开业,一时间,可供无锡人逛街的综合体、百货商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并且,这一年,也是无锡商业发展最成功了一年,海岸城、万象城在太湖新城站稳了脚跟、荟聚不但成为整个无锡东的商业扛把子,更辐射周边一众城市,成为了无锡“道口经济”的最佳代表。而苏宁、恒隆、云蝠,也成为了目前中山路,大家必逛的“三巨头”。

无锡恒隆广场

但时间再往后推移,无锡商业综合体虽然遍地开花,但已经很难再出现像万达、荟聚、恒隆这样影响力的商业综合体。

同时,无锡商业也开始逐渐出现空心化。

如果盘点一个无锡“烂尾”项目,那么无锡的商业肯定能写上大半篇幅,随意举几个一直被人叨念的项目:保利广场、广益哥伦布广场、金太湖广场、嘉汇环球中心、水秀坊、新区茂业、润泽十八区、平湖天地、万健商业广场等等。

每一个,讲出来都是一段心酸的故事,并且,仔细观察他们的位置,大多都属于区域核心或者副中心位置,周边也并不缺乏人气。

而“只剩一口气”的商业体,在无锡更是不胜枚举,每个区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商业发展冷热不均的情况,以“道口经济”的代表荟聚为例,实际上在它周边,同样享受“道口”优势的,还有百安居、麦德龙、迪卡侬等一众大咖,但若论起人气,荟聚依然是不二之选,甚至由于荟聚的存在,让锡东新城、长江北路等一众商业综合体,都黯然失色。

实际上早在2008年上半年,世华财讯发布的商业营业面积榜单中,无锡所拥有的各类营业面积就已超800万㎡,人均拥有市场营业面积达1.3㎡,已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水平。

而根据无锡日报同年发布的报道,12年前无锡就已经拥有各类市场452家,吸纳从业人员超30万人。

问无锡商业是否饱和,那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

如今,在无锡大多数区域,出门3公里范围内,几乎都能找到综合体,差别可能只在于规模大小的问题,更别提还有各种社区底商、超市卖场、便利店、睦邻中心等业态进行商业补充。

就算什么都没有,人们也能通过“江浙沪包邮”的便利,从网上很轻松地进行采购。

仔细观察无锡所有成功的商业,除海岸城、万象城在太湖新城一南一北属于满足区域消费需求外,能从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商业体,似乎都有着同一个特点:差异性

例如最早的新地假日广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无锡新天地东亚国际风情街,其中集中了大量具有浓郁韩式、日式风格的餐饮店铺,满足了当时外籍工作人员思乡的渴望,因此才能一举成功。

新地假日广场浓郁的日韩风(@潘部视角)

万达,则开创了综合体“餐饮+百货+电影院”的全新模式,加上选址目光毒辣,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连现在无锡人气旺盛的荟聚,在最初,也曾被媒体喊话“拿什么拯救你”,直到人们发现荟聚对于母婴、儿童的友好后,才开始聚集起了人气,现在更是成为了无数家长带孩子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毕竟,除了荟聚,无锡再也找不到一个累了就能直接躺到床上的综合体。

无锡荟聚购物中心

苏宁、恒隆、云蝠这中山路“三巨头”也有自己明确的定位,恒隆专走高端路线,想买奢侈品,进恒隆就对了,苏宁则走了中端美食路线,专攻中山路的各类吃货们。云蝠则特色更为明显,在内部整合了各种美甲店等特色商业,逛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反观那些失败的商业综合体,如最早期的太湖半岛国际广场,则明显缺乏“非他不可”的特色,被各种连锁餐饮、教育机构占据,逐渐落寞,当年退出无锡的美罗百货、心族百货、常发商城、无锡第一百货等,无一不是如此。

今年,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已开工及规划中的商业体已经超过260万平方米,除部分属于弥补区域商业空白外,这其中许多综合体,最终都勉不了要与周边原有商业进行一场激烈的厮杀,至于能否胜出,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