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TEAM?
在很多的教育领域或其他资料中,经常看到一个词--STEAM。
S =Science(科学)
T =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 =Art(艺术)
M =Mathematics(数学)
新加坡如何进行STEAM教育?
新加坡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教育方面也是走在前面。当前,新加坡正在推广一种名叫:STEAM综合教学的模式,在各个学校开始普及。
从具有远见的国际组织角度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年行动框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实现,正是有赖于学习力的提升,而学习力的提升,有依赖于对学习的兴趣,相比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STEAM教育更加重视学习兴趣,它反对“知识讲授 - 知识理解 - 知识记忆 - 知识测考”的传统路径,强调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价值链中,边观察边学习,边学习边操作,边操作边体验,边体验边探究,边探究边创设,边创设边提高,利用辅助游戏教学培养孩子的兴趣,全面系统地提升孩子学习力。
自2014年起,新加坡教育部与新加坡科技馆合作,在中学推行STEAM有关的应用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终身学习。
当STEAM成为国际教改的重要目标时,新加坡不高举STEAM课程,但中小学教室的学习却充满着STEAM精神:跨领域、动手做、生活应用、解决问题、五感学习。
未来5年,全球将有200万个新工作与STEAM有关,也让STEAM成为全球各阶段教育关键字。
根据调查,东南亚企业对STEAM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新加坡修读STEAM学科的学生超过52%,明显高于其他东盟国家35.8%的平均值。
美国对待STEAM的态度
STEM、STEAM不只是教育关键词,更是美国下一个5年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数10亿美元的投入,动员教育、劳动、科学等部会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将会如何影响教育现场?
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从中央政府、教育、劳动、科学等部会、地方官员,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产业、劳工、社会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都派出代表,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统筹下,举行STEM教育高峰会。各种专家和代表们齐聚讨论未来5年、符合美国竞争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的联邦STEM教育策略。
这则新闻背后,表明了STEM教育在美国,已被视为是攸关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和人才投资。在美国,要推动和统合STEM的部门不只是教育部,而是由白宫领导,把相关部会的资源和方向整合聚焦。
STEM不只是教育政策,更是国家竞争优势
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以及Math 4个字缩写,顾名思义,就是结合科学、科技、工程以及数学4个专业领域的新兴教育议题。从美国政府的行动,看到教育政策跟“国家竞争”紧紧相系,不只是口号,而是相关部会必须一起讨论落实计划的政府行动。
更让人印象深刻是,所谓的“国家竞争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原文是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cience Act(全美积极提升卓越科技、教育和科学法案),有明确又务实的政策要求,而且不论政党轮替,早从2007年,历经布希、奥巴马、川普风格与政见各异的3个总统,国家的竞争优势方向感与愿景屹立不摇,政策持续向上升级、向下扎根。
STEM历经3任总统,共识一致
把STEM这4个学科放在一起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提出,经历多方重视与讨论,定名为STEM。2011年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提出创新与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发布《总统2012预算要求和中小学教育改革蓝图法案》,推动STEM课程,2014年更投入31亿美元在STEM教育。
于是,STEM从众所关注的概念,转为具体的国家发展与教育政策。
几年下来,美国无论公私领域都在谈STEM。“STEM在教育界已经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日常用词,”在美国从事课程设计与教学多年,与纽约政府合办教师会议活动的甘恩(Jennifer Gunn)观察。
不管是STEM、或是再加上一个字母A(Art艺术),变成STEAM,这些概念,最近也成为教育关键词。
例如,以STEM/STEAM为名的非政府组织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设立。
为什么推动STEM教育?
STEM 起薪高、工作机会倍数成长。STEM、STEAM有什么魔力,让各界这样争相投入?
将这些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教育,不再只是学习各自独立发展的知识,而是能发展应用数理以及动手做、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相关技能,这是未来的世界与工作所需的竞争力。
例如,需要应用STEM技能的工作愈来愈多,而且不只是在科技业。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和研究,在2008年到2018年,STEM领域的工作机会成长是其他类型工作的一倍。根据预测,STEM领域的工作未来更将加速发展。如果没有赶快培育相关技能,将出现严重的缺工,也会影响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竞争力。
美国以外预测的趋势同样印证STEM浪潮席卷世界。英国皇家工程学院的报告也说要每年增加10万名主修STEM的毕业生,新加坡、马来西亚也不断高喊STEM教育。德国则跟美国都面对数10万的STEM相关工作职缺没有补满。
此外,在国际职场分工中,运用到STEM技能的工作,收入也比较高。根据美国国家大专与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NACE)报告,2017年大学毕业生,STEM相关的领域起薪最高。
STEM 也是未来生活力
即使不从事相关工作,现代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些能力。
常受美国《财星》(Fortune)、《高速企业》(Fast Company)等主流媒体采访的科技应用服务顾问公司安特拉解决方案(Enterra Solutions)创办人迪安洁莉丝(Stephen DeAngelis)说,因为STEM这几个科目以及整合运用,教学生判断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面对难关与利用机会。
为什么STEM又成为STEAM?
更进一步,有人把STEM拓展成STEAM,增加了Art艺术,因为担心太强调数学与科技,忽略了人文关怀。学习并结合语言、人文、设计、音乐、艺术等学科,除了更能刺激创意,也更能符合人的需求。
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发起“从STEM到STEAM”的运动,并且设立了相关推广组织stemtosteam,在民间、地方政府与教育界逐渐发酵,也把风潮吹到世界其他地方。
实际上,在进行STEM教学时,老师们也多融入了要创意、设计、如何沟通与表达、考虑对象等人文的层面,在实务运作的差异不是太大。尤其,很多学校在进行STEM教学时,学生也运用3D打印机、影音简报、设计软件,跟STEAM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STEAM未来趋势,鼓励更多女性投入
STEM跟STEAM看似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但其实才方兴未艾,带动更多新趋势萌芽中。首先,美国仍持续要增加更多女性、弱势族群在STEM、STEAM领域的接触与发展。这不只是为了要满足STEM领域毕业生的人数目标。
以女性为例,在2015年,女性占美国工作力的47%,但是在STEM工作领域,却只占了整个社会24%的职缺。在大专院校,女性也只占STEM领域25%的毕业生。
但是从事STEM工作的女性,薪资较其他领域高出35%。提高女性在STEM的能见度除了能够改善家计,也有比较大的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有助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应该立法让女性更容易进入这个领域,卡内基科学中心(Carnegie Science Center)也发展Girls Up课程,多接触女性社团,鼓励女性投入这个领域的工作。
更多元背景的人从事STEM工作,也更能发挥多样性,带来更多整合效益。过往,女性投入STEM领域,多集中在教育、医疗或是化学、生物。但未来,美国还希望带进更多女性进入航天、科技、数学、工程等领域。
为此,美国许多女性机构、或是专业组织,像是美国女童子军、女性工程师协会等,都提供奖学金鼓励女性学习这些专业。
美国持续强调,要在各种教育场景、各科课程运用更多计算机科技,让学生自然养成与时俱进的能力与习惯。愈来愈多美国学校用笔记本电脑或是iPad考试,发布重要的通知、课程、作业。学生在学校就要用计算机做研究、简报,还包括影音,就像上班族提案一样。更进一步,在准备万圣节、圣诞节等节庆布置时,校园、图书馆也大量开设软件Scratch的入门与进阶课程,教学生写简单的程序,做节庆灯饰变化、写游戏,让传统节庆多了科技味。
STEAM未来趋势,企业是重要伙伴
另外,企业也是一大动力。像Google、IBM、Tesla、Chevron等公司,都透过公益计划、或是实习、校园合作,协助STEAM扎根,连结教育跟产业发展,以及未来职缺所需人才。微软则有Technology literacy的计划,厚植大家的基本素养。
白宫的STEM高峰会议指出,无论是STEM、STEAM,最终目标都不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还要持续加强创新与创业精神,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领袖。
未来,更重要的是各方投入,多管齐下,并且相互协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资深政策顾问兼STEM教育的副主任韦德(Jeff Weld)体认,由上而下推动的方式通常可以获得很多好主意,但是真正的动能,是在地方、小区启动。
地方政府最知道他们的小区需要什么样的计划,需要中央政府帮他们什么忙,才能让STEM、STEAM教育成功。
因为科技日新月异,学习STEAM不是终点,而只是善用工具,适地、适性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最适合的学习、带得走的能力。
善用STEAM工具
因为科技日新月异,学习STEAM不是终点,而只是善用工具,适地、适性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最适合的学习、带得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