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乡经济全面紧张,市场商品短缺,特别是农产品短缺之时,华侨亦伸出援手,支援家乡发展生产,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恰逢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在彬园警史馆,记者了解到一封新加坡合安信局寄发一桶共计四包“肥田粉”的侨批。
该侨批由侨批专家邓德勤提供,展示了在南洋谋生的吴兴茂对故土乡亲的牵挂。他支持家乡农业发展,而对自己在海外的辛劳却只字不提。
新加坡合安信局寄发一桶共计四包“肥田粉”的侨批
此件侨批首先是固定格式的附言——“亚默吾嫂、亚康侄儿收悉:10月17日大宝来轮由新加坡开往汕头,我委托合安信局装配去肥田粉一桶计四包,接信时,可前往许广源信局或诏安华侨服务站探询,领妥后祈即将所收物件详细复信告知为荷,此祝近安”。
这里所说的“肥田粉”即是“化肥”,而吴兴茂在下面另外书写的附注里同时寄了30元港币及其他物品。
吴兴茂在附注里写道——“铁桶内还有2寸铁丁5斤,屐丁5斤,马标内外柅(即马牌自行车内外胎)一付,铁支一盒,菜仔二罐,如顺利接到,望即回音告知,此外,叔又打算于日内从邮政局寄去一些药品,如收到,也请示知。兹逢邮便付去香港币叁拾元正到祈查收,又查前月寄去糖精三瓶,如有收到也望来信告知,並望嫂嫂、侄儿身体均要保重为幸,自行车以后有机会才寄。”
“从附言可知这是一封特别的实物批,因为其既属于寄化肥的实物批又是兼寄现汇的侨批。”彬园警史馆馆长朱奕毅说。
据了解,在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内粮食紧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国大力提倡华侨购买农业生产急需的肥料寄回来,然后卖给国家。
朱奕毅告诉记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都关怀家乡建设,踊跃集资购买化肥等物资,支援国家的农业生产。
“直接寄化肥实物的侨批对解决当时我国缺乏肥料,急需进口化肥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侨批既支援了祖国和家乡的农业生产,又使侨眷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朱奕毅说。
【记者】沈丛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沈丛升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