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32位重量级嘉宾支持!“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报名正在进行


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推动着科学与社会共同进步。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悄然开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性的挑战日益增加。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但不管是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还是商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有理想、有担当、有野心的年轻人。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多元化地区之一,拥有着一批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创新青年。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凭借自己丰富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以创新的方式应对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比如,总部位于印度尼西亚的 eFishery,是一家智能鱼饲料制造商,通过提供智能喂养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更好地对其水产养殖池塘做出规划。该公司利用数据驱动技术实现鱼类生产和鱼类行为的最后一英里数据收集,以应对饲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管理、供应效率低下等挑战。而 eFishery 的创始人 Gibran Huzaifah Asmi El Farizy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创新者:凭借其创建的 IoT 智能喂养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价值 94 亿美元的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市场。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医疗健康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像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NHMRC)生物医学研究员 Katharina Richter,她开发了几种创新疗法来对抗抗生素耐药细菌。这些创新将成为对付超级细菌的重要武器,从而拯救生命;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中心(SMART)生物系统与微力学(BioSyM)跨学科研究组高级博士后研究员 Bee Luan Khoo 则专注于为临床实用而创新微流体设备,进行癌症管理和评估。这样的创新青年,数不胜数。为了找出这群在所有创新与发展背后一直勇往直前的年轻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榜单(TR35 Asia Pacific)报名已正式开启。我们希望借此榜单的力量,在更广泛的亚太区域内,发掘更多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全面的国际发展平台。同时,让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科技成果为亚太科技发展再添新章。本届榜单的评选获得了全球范围内 32 位超重量级专家评委的支持,具体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逯高清萨里大学校长
逯高清教授是英国萨里大学校长,获英国首相任命为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同时还任职于英国研究创新署董事会、国家物理实验室董事会、英国高校联合会以及大学与商业合作国家中心委员会等机构。逯教授在化学与纳米科技领域成就斐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500 余篇,引用率超 66500 次,H 因子为 128。他拥有 20 多项国际专利,曾获多个国际奖项,比如因其对教育和国际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获颁澳大利亚勋章。逯教授还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以及世界科学院院士。何德华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
何德华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以及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同时担任新加坡国家研发项目“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计划”(AI Singapore)的执行主席。何教授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2 年至 2015 年期间,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并在 2015 年荣获该学院最高学院奖“威廉姆森奖”(Williamson Award)。在新加坡,何教授身兼国大卫生系统、国家环境局、政府科技局和国防科学技术局的董事会成员,他也是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研究员及新加坡工程研究院院士。

Anton Middelberg阿德莱德大学常务副校长
Middelberg 教授目前任阿德莱德大学常务副校长,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 Fulbright 助学金进行研究工作,后加入剑桥大学任化学工程系终身教员。2003 年,Middelberg 教授回到澳大利亚,被选为澳洲研究委员会联邦会员。他是先进生物制造、肽表面活性剂和生物纳米技术领域的著名研究者。张成奇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2024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主席
张成奇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专家、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级科学博士(DSc),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长,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会士、新南威尔士州科学与工程(工程和 ICT 类)奖及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卓越研究(领导类)奖获得者。其研究方向是分布式人工智能。
张教授是在 A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位大陆华人作者,是 2020 年和 2021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的评奖委员会委员,并获选 2024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候任主席。2021 年,陈教授受邀成为上海 WAIC-2021 主席团成员之一。他曾参与多个中国项目的评审工作,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973 项目、863 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陈志坚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学系教授
陈志坚教授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教授、炎症研究中心主任和乔治 · L · 麦格雷戈生物医学科学杰出讲席教授。他是天然免疫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 cGAS、cGAMP、MAVS 等重要天然免疫分子的发现者。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曾发现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VELCADE;发现泛素化修饰对天然免疫通路的调控机制,并证明该过程不依赖于经典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发现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抵御 RNA 病毒的重要天然免疫分子 MAVS,揭示了线粒体在天然免疫中的新作用;破解了 DNA 免疫识别的百年谜题,发现了可以识别因自身病变或外源侵染而进入细胞质的 DNA 的“探测器“——环 GMP-AMP 合成酶(cGAS)及其下游信号分子 cGAMP。陈教授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包括 2018 年度生物医学卢里奖和 2019 年度生命科学突破奖。Anil K. Jain密歇根州立大学杰出教授
Anil K. Jain 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其研究领域涉及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生物特征识别。Jain 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包括富布赖特奖、古根海姆奖、洪堡研究奖,以及傅京孙奖等。他曾任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及法庭科学标准委员会委员。Jain 教授是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印度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V. Ramgopal Rao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校长
V. Ramgopal Rao 教授现任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校长。在 2016 年 4 月加入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担任校长之前,Rao 教授曾为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电子工程学院纳米技术系 P. K. Kelkar 客座教授。Rao 教授专注于在纳米级设备和纳米电子领域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 450 余篇,拥有 47 项专利。此外,他还是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和 IEEE 会员。Pooi See Lee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Pooi See Lee 教授 2002 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获得美国电化学学会颁发的诺曼黑客青年作家奖。2004 年,Lee 教授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助理教授。2009 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5 年晋升为正教授。其研究重点是用于能源和电子的纳米材料、柔性和可拉伸设备、人机界面和用于软机器人的功能材料等。2016 年获国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南洋研究优秀奖。2017 年获得南洋创新创业奖。
Lee 教授拥有 22 项美国专利,其他国家专利 60 项,参与 8 本书籍章节的撰写,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Lee 教授于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连续三年被科睿唯安评为被高引学者。她目前是 ACS Energy Letters 的高级编辑,也是多家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Dorthe Mikkelsen默沙东亚太区总裁
Dorthe Mikkelsen 现任默沙东(MSD)亚太区总裁。她是无国界医生组织“ 母亲”项目的执行大使,该项目为期 10 年,耗资 5 亿美元,致力于改善产妇健康。Dorthe 于 1997 年在丹麦加入默沙东,曾担任 MSD 中欧和全球多元化品牌的高级副总裁。目前,她是多个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包括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下属美国公司的宣传组织。2019 年被 Berlingske 评为丹麦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女性之一。2020 年入选 Business Insider 的“亚洲商业变革百人榜”。Dorthe 拥有丹麦皇家药学院的药学硕士学位以及哥本哈根商学院的商业经济学文凭。Indranil Manna印度国家工程院院长;印度 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sra 副校长
Indranil Manna 教授目前任印度 BIT Mesra 副校长。他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专注于纳米材料结构以及激光辅助表面工程和制作等领域的材料工程师。他是印度 INSA、IASc、NASI 以及 INAE 的院士,同时也是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TWAS Prize for Engineering Sciences)获得者。Manna 教授曾任印度金属学会会长、印度国家工程院副院长,并于 2010-2012 年期间担任加尔各答 CSIR-CGCRI 主任,2012-2017 年担任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校长。近日,Manna 教授接任了印度国家工程院第 14 任院长一职,任期两年。Eugene A Fitzgerald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中心(SMART)CEO
Eugene A Fitzgerald 教授目前任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中心(SMART)CEO 兼低能电子系统跨学科研究小组 PI。Fitzgerald 教授拥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是一位杰出的学者、研究员及连续创业者。他拥有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此后 1989 年加入 AT&T 贝尔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并与同事一起发明了高迁移率应变硅。为将该技术商业化,1998 年 Fitzgerald 教授与 Mayank Bulsara 共同成立了 AmberWave System 公司。目前,在手机、计算机和其他应用中的大多数硅集成电路都使用了该技术。方绚莱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
方绚莱教授于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主要专注于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制造的研究,其参与开发的微型晶格纳米架构材料获评 2015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方教授曾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纳米学会会士以及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Chao and Trigger You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 奖、国际光学委员会 ICO 奖、NSF 职业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榜单等。

陈建柱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教授
陈建柱教授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及生物系教授,获得武汉大学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前,曾在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任授课教师。陈教授专注于免疫系统及免疫干预等领域的研究,在免疫学、癌症、传染病等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人源化小鼠模型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利用造血干细胞重构人源化小鼠免疫系统这一突破性技术为研究人类免疫反应和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近期其研究兴趣集中在免疫与疾病中的巨噬细胞以及癌症的免疫疗法。
Iven MareelsIBM 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IBM 澳新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Iven Mareels 教授现为 IBM 全球业务咨询服务合伙人兼 IBM 澳新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此前,曾在 2007-2018 年间担任墨尔本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此外,他还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IEEE Fellow、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与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成员以及比利时皇家科学院与艺术学院院士外籍院士。Mareels 教授拥有比利时根特大学机电工程硕士学位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Shanker V SelvaduraiIBM 亚太区副总裁兼 CTO
在新加坡,Shanker 领导着 IBM 的技术部,该部门主要帮助亚太地区的客户探索并共同创建企业解决方案,其目标是扩大包括云原生、混合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内的战略技术的采用。2006 年加入 IBM 之前,Shanker 曾在 AT&T、NCR、富士通以及初创公司 BlueGill Technologies 担任研究、开发、咨询、销售以及营销等方向的领导职位。Shanker 拥有理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名开放组认证架构师。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工作。作为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客座讲师,他教授与服务科学和先进商业技术相关的课程。David Craik昆士兰大学教授
David Craik 教授是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他拥有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雪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3 年在维多利亚药学院(Victorian College of Pharmacy)任讲师一职,1988 年被任命为药物化学教授同时担任该学院院长。1995 年入职昆士兰大学,并建立了生物分子核磁共振实验室,现任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肽与蛋白质科学研究创新卓越中心主任。Craik 教授共发表论文 700 余篇,其研究专注于环肽、毒素以及核磁共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Uhtaek Oh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脑科学研究所所长
Uhtaek Oh 目前担任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脑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首尔大学教授。其研究专注于对多项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离子通道。作为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Uhtaek 对包括研究大脑复杂结构的神经工具等在内的最新神经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Linda Hung丰田研究院资深研究科学家
Linda Hung 是丰田研究院促进材料设计与发现小组的资深研究科学教,其研究重点在于将机器学习与材料模拟和高通量实验数据集相结合。Linda 拥有计算材料科学背景,专注于密度泛函理论、光谱学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她拥有普林斯顿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博士学位,曾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以及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担任研究职务。Nicole Wendero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Nicole Wenderoth 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同时也是新加坡 - ETH 研究中心(Singapore-ETH Centre)未来健康技术项目主任。其实验室研发通过非侵入性接口和技术“解码”人类大脑的新方式。Wenderoth 教授致力于将其发现转变为以动数字健康技术,比如神经康复医疗。她的目标是为移动设备配备临床智能,使其能够在临床环境之外使用,特别是在患者家中。蓝屏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蓝屏开教授任职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量子计算和通信技术卓越研究中心,是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荣誉院士和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此前曾在索尼和惠普担任工程师(1990-1992),也曾任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Alexander von Humboldt 研究员(2000)、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教授(2007)以及天津大学客座教授(2013-2015)。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物理、量子通信和计量学。2014 年,蓝教授荣获澳大利亚物理联合会授予的艾伦·沃尔什奖章(Alan Walsh Medal),该奖章主要授予对澳大利亚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陈小元新加坡国立大学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
陈小元目前任新加坡国立大学 Yong Loo Lin 医学院和工程学部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发表经同行审议的论文 800 余篇(H 因子 >150,引用率超 83000 次),并完成多部学术专著和专著章节。
陈教授是 Theranostics 杂志的创刊主编。他于 2020 年当选 SNMMI Fellow,2017 年当选 AIMBE Fellow。陈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 SNMMI Michael J. Welch Award(2019)、Bioconjugate Chemistry Lecturer Award(2016)、NIH Director’s Award(2014)和 NIBIB Mentor Award(2012)。陈教授还曾任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主委,中美纳米医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学会主委,以及美国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放射性药物科学理事会主委。沈春华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沈春华教授于 2011 年加入阿德莱德大学,2014 年晋升为计算机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同时还是澳大利亚机器学习研究院(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理论课题的创始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统计机器学习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工作。


2020 年 9 月,沈教授被列为澳大利亚科研终身成就排行榜中工程与计算机类奖项的 5 名获选人之一。此前,沈教授在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堪培拉实验室的计算机视觉组工作近 6 年,先后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以及终生 Lab Staff。2012 年到 2016 年,被澳大利亚科研局授予 ARC Future Fellowship。沈教授拥有南京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学位以及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学位。


Cristin Print

新西兰皇家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Cris Print 教授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曾在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Print 教授曾共同成立了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于 2007 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新西兰,他领导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由临床医生、生物学家和数据科学家等一起进行癌症和相关病理的研究。Print 教授目前担任新西兰皇家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同时在 Maurice Wilkins Centre of Research Excellence 等多个国家研究项目任项目负责人。


Geoffrey Waterhouse奥克兰大学副教授
Geoffrey Waterhouse 现任奥克兰大学材料副教授,同时也是麦克迪尔米德高级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能源项目负责人,除此以外,还在中国担任多个战略研究职位。2020 年,获新西兰化学界最高奖 Maurice Wilkins Center Prize for Chemical Science。此前,2016 年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其研究领域包括催化、传感器、药物输送平台等。发表同行评审 SCI 期刊论文 260 篇,总引用近 15000 次。他还是 Web of Science Group 高被引科学家之一。史家海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
史家海,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二十年创新药开发经验。曾参与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益可宁)开发。博士期间证明 SARS 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二聚体界面是潜在的病毒药物靶点,且该靶点在新冠病毒中保守。博士后期间师从 Harvey Lodish,参与开创合成红细胞治疗平台。利用此技术,Rubius Therapeutic 于 2018 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近 20 亿美元。现参与开创合成红细胞外囊泡基因治疗,并利用此技术成为 Carmine Therapeutic 的共同科学创始人和科学顾问。2020 年 7 月,Carmine 和武田制药达成总额为 9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的协议,共同开发 2 种基因疗法。Amitabh Kant印度国家转型研究院 CEO
Amitabh Kant 先生目前现任印度国家转型研究院(NITI)CEO,兼任印度行政服务局的成员,同时也是“印度制造”、“创业印度”、“不可思议的印度”等倡议的主要推动者。Amitabh 曾是新西兰 Sir 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奖项的获得者,并于 2017 年获得印度金孔雀经济转型领导力奖。他还在印度政府和喀拉拉邦政府担任过几个职位。Andreas Heinrich梨花女子大学 IBS 量子纳米科学中心主任
Andreas Heinrich 教授是固体原子尺度量子测量领域的知名研究员。他开创了用扫描穿隧显微镜进行自旋激发和单原子自旋共振波谱研究的先河,该方法实现了对原子和纳米结构的量子状态的高分辨率访问。Heinrich 教授曾在 IBM 研究院供职 18 年,于 2016 年 8 月成为梨花女子大学特聘教授,随后 2017 年 1 月启动了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量子纳米科学中心。Abhishek KapurKKR Capstone董事总经理
Abhishek Kapur 于 2011 年在伦敦加入 KKR Capstone,目前领导其在东南亚的团队。除团队的管理工作外,他还参与投资公司的运营,如 Avincis Group、Cognita、Goodpack Limited、Japfa Comfeed、MPHHI、Northgate、RigNet、Voyager 等。加入 KKR Capstone 前,Abhishek 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关注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工业产品等领域。此外,他还曾在新加坡和哥本哈根的马士基,负责运营和日常管理工作。Abhishek 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学士学位,以及伦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C. H. Raymond Ooi马来西亚大学教授
Raymond Ooi 教授是一位量子物理学家,专注于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和激光相互作用等领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约 110 篇。他是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2013 年获得马来西亚东丽科学基金会科学技术奖。2003 年至 2006 年期间,曾是普林斯顿大学和马克斯 · 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访问科学家。Raymond Ooi 教授于 2006 年加入韩国科学技术院任研究教授,随后加入高丽大学任助理教授。2010 年加入马来亚大学,成立“量子与激光科学”研究小组。2018 年发起并主持了第一届量子与非线性光学国际会议。Raymond Ooi 教授拥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

Maya HariTwitter 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Maya 现任 Twitter 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她在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业务。此前曾任职于谷歌、微软和思科,拥有丰富的技术和数字经验,并领导了康泰纳仕和三星的数字化转型。她是一位 TEDx 演讲家,也是一位专注于科技和可持续性的天使投资人。

Raja Noor Zaliha Raja Abd Rahman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教授
Raja Noor Zaliha Raja Abd Rahman 教授拥有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学士学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硕士学位以及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教授兼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科学学院酶与微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她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个研究项目,其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论文具有重大影响(H 因子为 38,引用率达 4997)。Raja Noor Zaliha 教授曾获多个专利、奖项和表彰,也曾参与国家和国际项目的研究,并拥有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细菌物种。
Rinti Banerjee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Madhuri Sinha 讲席教授
Rinti Banerjee 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生物科学工程系 Madhuri Sinha 讲座教授,专注于生物材料、纳米医学、药物输送和即时检测等领域。Banerjee 教授共发表论文 200 余篇,引用率超 5000 次,拥有专利 40 余项,其中 26 项已授权或实现商业化。她曾获多个创新奖,并服务于多个国际专家小组。
如果您身边有符合条件的人选,欢迎点击“”进行提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