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核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紧紧围绕国家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任务,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国际化办学工作驶上快车道。
山东师大全面加强党委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国际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国际化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健全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学校将国际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布局,将国际化办学指标列为学校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中层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实施《国际化办学行动计划(2019—2022年)》,设立国际化办学专项经费,创新开展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孔子学院特色建设等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因公出国重大任务库入库任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获评教育部孔子学院工作先进单位,是外交部授权免审核签发国外邀请函的山东省唯一属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大外事格局逐步形成。
山东师大不断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统筹教师出国学术交流规划,满足教学科研人员拓展海外视野、提升国际化研究能力的发展需求。实施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选派部分重点和优势学科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32人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236人获国家和省公派出国访学项目,资助经费22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占比近40%。学校既鼓励“走出去”,更重视“引进来”。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19人次,邀请短期海外学术专家823人次,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芬兰国家科学奖获得者等40余位国际著名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0年启动行政管理人员国际视野提升计划,学习借鉴海外高校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增强办学服务保障能力。
学校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心理学院获批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山东省“外专双百”团队项目,有力助推国际学术科研合作快速发展;生命科学学院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开展藜麦育种研究,开辟了国际科研合作新渠道;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获批国家“分子与纳米探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实现了国家级海外引智项目零的突破;新闻与传媒学院获批教育部人文交流短视频工厂项目,为学科专业建设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山东省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落户山东师大,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和德国莱布尼茨哲学的高端国际学术合作平台。学校正在积极打造“海外名师讲坛”,资助更多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国际化。
山东师大探索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60余所海外高校开展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覆盖了学分互认及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培养的全链条,派出学生3400余人。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开启了与澳大利亚大学的国际联合培养合作。56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公派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受助金额450余万元。学生境外交流项目逐渐在传统的“假期游学”“双学位”“本硕连读”等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学生处打造的“海外助翔行动”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留学生教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校生规模近千人,生源国拓展至70多个,培养层次由以语言培训生为主发展至学历生占比过半,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授课语言由中文转变为双语或全英文,英文授课专业达33个。留学生教育工作硕果累累,法国留学生英雄获第四届“汉语桥”全国在华留学生大赛金奖;加纳籍学生修万思获“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中华才艺奖,并在教育部主办的“我与中国”留学生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埃及留学生拉妮娅在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学校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入鲁韩“山东—京畿高校合作联盟”、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和中泰教育联盟。创新合作方式,拓展交流领域,构建全球合作网络框架。新增友好高校74所,接待39个国家(地区)492个代表团247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举办国际会议近30场。孔子学院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5所孔子学院布局东亚、西亚、北美、南美和非洲,学校获评教育部“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学校合作设立的巴西帕拉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逄晖获“孔子学院先进个人”。
学校将继续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统筹优化资源,强化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持续与海内外合作伙伴同频共振,共谋发展,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为推动国际人文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山师贡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冯帆 通讯员 周连勇 巩固 刘一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