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那些从小被寄养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妈妈你走开,我要跟奶奶一起睡。”

看着自己的一双小儿女,使劲往床下推自己,表姐内心五味杂陈,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流。

5年前,表姐通过一家出国劳务公司,和表姐夫一起去了新加坡务工,走的时候大宝2岁,二宝仅仅9个月。

出国这5年,两人心疼来回的机票钱,没有回过一次家,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带。

这次回来,表姐却发现,孩子能接受和自己视频,却不接受自己的拥抱和亲吻,更是直接把自己从床上赶了下来。



孩子的排斥,让表姐情绪崩溃。

“我才是孩子的亲妈啊,付出那么多,还不是为了他们,我还不是想着多挣点钱,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

突然想起来了作家小巫说过的一句话:“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那个从小被寄养的孩子,在最需要和父母建立心理依恋感的时候,被父母生生“抛弃”,让他们活成了“双亲健在,却亲不到摸不着”的“孤儿”。

这种心理上的抛弃感,一旦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父母挣再多钱,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你欠了那个寄养孩子的,不是一个童年,而是一辈子。

01

亲戚家读大二的女儿得了抑郁病,只能休学在家,靠着药物治疗。

提及女儿的病,亲戚悔不当初:“原来,养孩子远比生孩子重要,如果那年,不把丫头寄养在老家就好了。”

一开始,亲戚一个人在外地打拼,后来日子稍微宽裕点后,便把老婆和小儿子接了过去,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一人留下来,跟着舅舅一家生活。

从小学到高中,除了寒暑假把女儿接过去住上一阵子外,其余时间,女儿都是一个人在老家念书。

每次和女儿在一起,亲戚都感觉女儿对自己淡淡的,不冷也不热,话也越来越少,他以为是女孩儿大了,有了心事,便也没有太在意。

直到女儿大学的辅导员老师通知他,说是女儿有抑郁倾向,学校建议休学观察,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今,看着郁郁寡欢,精神状态一日不如一日的女儿,亲戚提前办了内退,两口子回到老家悉心照料病中的女儿。

他们带着女儿去过很多家医院,吃过很多次偏方,依旧于事无补。



为人父母,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却把孩子寄养在了别处, 错过了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那几年,这种遗憾,恐怕余生都无法弥补了。

《奇葩说》辩手颜如晶说: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第20集,他会慢慢改变。

电视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去的。

1到20岁你不看了之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未来有的是时间弥补孩子。

殊不知自己错过的,不单单是孩子的童年,还有孩子的成长。

更严重的是,因为我们的缺席,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

02

2012年,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16214人,进行了“寄养”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53.4%的人反映孩子容易任性叛逆;49%的人反映孩子性格更懦弱内向;47.7%的人反映影响孩子的活力。

67%的人反映影响亲子感情;45.9%的人反映接回来后难以融入家庭环境;57.6%有人反映寄养弊大于利。

62.9%的人希望父母亲自带孩子;72.4%的人认为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

那些从小被寄养的孩子,还好吗?

几位网友的分享,让人心痛不已。

@漫漫:从小在亲戚家寄养长大,亲戚一家对我很好,但我一直没有归属感,和亲生父母也不亲近,总感觉自己很多余。性格孤僻,喜欢独居,快30岁了,没有谈过恋爱,觉得自己不配结婚生孩子。

@小黄鸭:我们姐弟2人,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和姑姑一家走得很近,和自己的父母怎么都亲不起来。弟弟和我,性格上都有点自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了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一直自己带,不让他们尝受这种骨肉分离之苦。

@雪儿:小时候寄养在舅舅家,每天过得战战兢兢,饭不敢吃饱,话不敢多说,想要的东西不敢要,抢着干家务,活得压抑而痛苦。虽然舅舅一家对自己很好,但却整日惶恐不安,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一直带在自己身边,挣再多的钱都不如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关系,一旦没有良性发展,孩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往往会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长大后甚至会出现情感障碍。

没有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孩子,和寄养者关系再好,心中也会有遗憾,心理上也会有缺失。

寄养,伤害的不止是亲子依恋关系,伤害的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说:“错过孩子建立依恋对象期,如果推迟到2岁半以后,再好的母亲抚养都没有用了。”

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历时一年,跟踪拍摄过一群没有妈妈照顾的婴儿。

参与拍摄的一组婴儿,只和妈妈相处了3个月,便交给了育婴园的护士照看。妈妈离开的最初几天,婴儿表现还很正常,但一周后,这些婴儿开始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目光呆滞。

另一组婴儿,在妈妈离开后,由家庭的其他养育者,比如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照顾者,对孩子充满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的逐渐转移依恋对象,开始依恋照顾者。

通过观察研究,勒内·施皮茨得出一个结论:婴儿对妈妈的依恋关系是会消失或转移的,同时,错过的依恋关系是不可逆转的。

妈妈说,弟弟刚出生那会,姥姥心疼她,便把1岁刚出头的我带回家照顾。

3个月后,爸爸妈妈去接我回家,我站在姥姥家院子里,怯生生地看着妈妈,怎么都不认她。

“才3个月不见,你就不认我了,那以后我再也不让你住亲戚了。”

妈妈坦言,她宁可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再牵着一个,也要把孩子们带在自己身边。

如今,我的妈妈也已经做了奶奶,为了儿女,她可以付出所有,早起为孙子孙女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但唯独一样她却从不让步,那就是:哥哥弟弟们,谁都不可以把孩子扔给她,自己不管不问,只顾着去大城市里挣钱。

“缺爹少妈的孩子,任谁照顾得再周到,孩子心里也会不得劲,不对味。”

妈妈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育儿真相:其他养育者再无微不至,终究无法代替爸妈的角色。



寄养的孩子,就像没有妈妈的孩子,是一棵草。

04

在一档节目中,演员章龄之坦言,在她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了日本,自己是跟着姥爷姥姥一起长大的。

他们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18岁了。从小到大,她对待父母的态度,都非常恶劣。

她说:“我心里有很多缺失,每次有什么事,我一定要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午睡,躺在她边上睡一场,就像自己充电了一样。”

直到结婚后,在丈夫陈龙的鼓励下,她才敞开心扉,一点点接受父母,甚至尝试着和父亲拥抱。

寄养,是把双刃剑,让孩子身心受创,也让父母受伤。

综艺节目《变形记》,有个孩子说:“不想要钱,只想要父母在身边的陪伴。”

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在身边。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是否生育,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决定,一旦你决定了,就要知道,这个生命将仰仗于母亲与父亲存活,除此之外,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更合适的家庭。”

这世间,没有挣得完的钱,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

再多的钱,都换不回一个健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灵健康,请不要再把孩子寄养出去。

为了孩子,请左手搬砖,右手抱娃,让孩子活成一颗宝,而不是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