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浦东新区举办“院生活·芳华”美丽庭院星级户创评展示系列活动,向孝老爱亲、教子有方、党员模范、同心抗疫、邻里友善、勤俭持家等9大类27名美丽庭院星级户代表授牌。高桥镇三岔港村的王月琴阿姨一家就入选其中。
在展演现场,观众们走近了这些美丽的家庭,展演者用艺术再现了五星户美丽又朴实的生活,他们自己也被原型家庭打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刘风在走访高桥镇五星户王月琴阿姨时说:“现在看到的浦东农村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五星户家庭也让我特别感动,爱党爱国、家美心美,点燃了我的表演激情。”
让小桥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在高桥,有座延续百年的庭院,它见证了世纪沧桑,也书写着家国情怀。
院子的主人叫朱希圣、王月琴。说起过往,夫妻二人感慨万千。王月琴父亲是位工程师,早年为谋生计独闯南洋,四处打工并攒钱买下了这片宅地,建了三间草屋。新中国成立后,一时无法回家的父亲,曾要求母女去南洋团圆,被身为共青团员的母亲拒绝了。“团圆”成了王月琴父亲一生的愿望,即便再难,也不肯放弃中国国籍。而朱家早年是官宦人家,朱希圣父亲受进步思想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因无法证实地下党员身份曾饱受冤屈。但他坚信真相终会大白,并叮嘱两个儿子不要因一时的委屈而改变共产主义的信仰。
两位老人用执着坚定的爱国心,为受家庭关系牵累而插队落户并相识相爱的朱希圣和王月琴,留下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烙印。
改革开放后,夫妻俩凭着勤奋努力过上了好日子。朱希圣也实现了入党的夙愿,与身为民革党员的王月琴,共同为家国的兴旺努力工作。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夫妻俩的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王父新加坡的朋友每到上海都要来参观交流、羡慕不已;夫妻俩还自愿把小院作为村里的睦邻点,方便村民活动锻炼。小孙女说,“爷爷奶奶,您们一定要健健康康守护好这个院子,同学都羡慕我,说我是有‘老家’的人。”
这里有家族的记忆,有岁月的传承,这里是他们永远的根!百年庭院,家国同梦。无论是土坯茅屋,还是墙砖小楼,都燃烧着他们炽热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