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亲爱的朋友,这是来自2019年末的问候。时光匆匆,回望一年,是谁最长久地驻留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最深切地打动过你的心灵?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在过去的岁月里,天津市西青区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今天,我们就带您回顾2019年里,《人民日报》上的天津西青。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走群众路线,听群众声音,天津西青区——民心工程诞生记
(2019年01月13日 《人民日报》刊发)
时间:2019年1月9日到11日
地点:天津市西青区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会场
正值三九,会议现场却热火朝天。
“不能把和群众相关的服务都算作民心工程,有些本就是政府分内职责。”杨柳青镇钱雪梅代表率先发言,“就说‘提升民生案件执行效率’这一条,不入民心工程难道就不用破解执行难吗?”
“配除颤仪是好事,但相应的人员和培训都要落实好,千万不能一放了之!”梁亮针代表对“在重点位置配备100台心脏除颤仪”提出修改意见。
“‘智慧精武管理平台’和‘精武镇新春庙会’两项工作,我们有信心做好,还是不要挤占全区民心工程的名额了。”精武镇党委书记潘作成代表居然朝自个儿的“蛋糕”动刀。
“民心工程更要高质量。清单指向性应该再具体,比如8600人的就业培训,不能简单堆人数。”区人大代表、区委副书记张劲直言。
近200位区人大代表热烈讨论的,正是2019年度西青区民心工程项目清单。
百姓冷暖最挂心。这几年地方两会,“民心工程”成了高频词。
“但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项目是不是群众热切期盼的?效果群众最终满不满意?”区人大代表、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反问,“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民心工程决策就要走群众路线,听群众声音。”
今年一开年,西青区率先实施民心工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从“为民做主”真正变成“由民做主”。区政府去年年中开始组织立项征集和前期调研,比往年提前3个月。最终确定20个大项、67个子项初选清单,拿到区人代会上,按10%的差额比例,由全区人大代表票决。
“前期决策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后期建设更要全程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培芝概括,“民心工程人民做主,就要打通会前、会中和会后。”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天津西青 点亮我们的节日——千年古镇杨柳青 连办26届元宵灯会”
( 2019年02月19日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灯如昼,人如潮。观灯者有本地的,也有从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扶老携幼远道而来的。今年灯会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预计将迎来60万客人。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时代元素融进来。连办26年的元宵灯会,如今成了杨柳青的新年俗。
拱门长廊,枝叶缠绕,四时花开。四季灯棚长廊里,春桃夏荷秋枫冬梅下,一群群观灯者笑嘻嘻“遛百病”。3米高拨浪鼓灯柱上,取材杨柳青年画的红衣胖娃娃抱着鲤鱼笑。再往前走,大飞机腾空而起,FAST射电望远镜旁,一列白色“复兴号”呼啸前行……落地式、悬挂式,内置灯、串灯、灯带交织,自然之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交汇,点亮大运河畔千年古镇。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京杭大运河穿行千里,在这儿绕了个“元宝”形的弯。
漕运兴旺了商业,也带来了文化繁盛。明代吴承恩曾用“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形容当时盛况。明代楼阁建筑文昌阁、清代民居石家大院也能一窥当时之貌。杨柳青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曾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景。2006年,杨柳青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元宵灯会的一大特色,就是挖掘加入了杨柳青年画传统。”西青区文旅局于建玮指向面前15米高的组合彩灯,“像这几个胖娃娃的动作,分别展示了年画的制作工艺,勾、刻、印、绘、裱。”
“打灯喽,烤手喽,你不出来,我走喽”。杨柳青人历来重视元宵节,一首民谣唱出孩童的兴奋。“清代保存下来的年画里能看到很多元宵灯会内容,比如小孩挑着金鱼灯、莲花灯游走嬉戏。”杨柳青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宫桂桐介绍。
“我们小时候就盼过节。父母手巧的拿麦秸秆或苇子编骨架,外面糊张纸,就是灯笼。”宫桂桐笑着说,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元宵节灯会早已今非昔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融进现代声光电,五彩缤纷,亮人眼目。
“再拍一张!” 大型组灯“祝福祖国”是最受欢迎的合影地。来自河北的庞家二姐妹带着老父亲观灯,80多岁的庞老爷子笑着在花灯前照了一张又一张。热闹中国节,引来四方客。一群来天津留学的外国年轻人,也被古镇灯会招引而来,用手机拍个不停。
这样的元宵灯会,古镇连办了26年。每年都想着法子出彩出新。
“今年92组灯,比去年多12组。花灯也越来越好看,材料、编扎技术、环保灯源都在变。”于建玮说。今年每座彩灯下都有二维码,没人讲解也无妨,扫一扫,图文介绍的设计也很美。
火树千春妍,清辉映月阑。60岁的陈向立作为灯会的造型设计员,干了近30年,依然觉得“有意思”,因为“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吉祥文化”。杨柳青镇副镇长王炳建说:“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动力。只要群众喜欢,杨柳青灯展就一直办下去。”
《人民日报》要闻版整版刊发:“喜看青青柳色新—天津西青搭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新平台 古镇杨柳青迈向文旅特色小镇”
( 2019年11月01日 《人民日报》要闻版整版刊发)
引子: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
十里长堤、舟楫林立。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戴记钱铺”四合院是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作为文旅特色小镇,杨柳青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为主业,吸引企业及商户1100余家,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历经岁月磨砺,杨柳青文旅小镇因何而兴,凭何而特?守望的是啥,生长了什么?怀揣问号,我们走近津西,走近运河,触摸特色小镇的脉动。
古镇之特
青青杨柳色,十里大河边。因运河而兴、以年画闻名的杨柳青,着力挖掘历史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杨柳青缘水而生,因河而兴。
“青青杨柳色,十里大河边。岸岸鱼虾市,帆帆米豆船。”明清时期,漕运勃兴,杨柳青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码头。
随运河水漂来的还有年画技艺。
十几平方公里的小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随手勾上几笔墨线、抹上一团浓彩,是古镇人的家常便饭、生活悠情。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由此并称“南桃北柳”年画乡。
“画的是天地人,讲的是真善美。杨柳青年画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文人雅士的闭门创作,而是老百姓自个儿的生活憧憬。”津门作家冯景元说,“为啥娃娃抱鱼经久不衰?因为它画出了人们心底的企盼:年年有余,国泰民安。”
得运河之便,杨柳青年画南下冀鲁豫、苏浙皖,又沿大清河、蓟运河北上,远销东北。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收集了4000多幅杨柳青年画,不吝赞美之词:“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像这里的人一样,用如此朴实无华的图画充分地表现自己。”
杨柳青年画业协会会长李艳成介绍,2006年,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杨柳青镇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开设木版年画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毕业发大专文凭,自己开工作室,前期还有政策扶持。
一扇大窗下,并排两张桌。75岁的王文达,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0后”郗旺,大师徒弟。勾、刻、印、绘、裱,一招一式,心手相传。
择一技,终一生。郗旺感受最深的,是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需要融入时代。有款运动鞋推出过‘天津喷’,限量版,抢不上。”郗旺说,为致敬天津在19世纪初将篮球运动引入中国,品牌方选择了津门代表性元素——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通过运动鞋,再次“跑”遍世界。
走入寻常百姓家,跟上时代节拍,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
“为解决会画不会卖,我们请来北京一家文化运营公司,现在销量翻了倍。”杨柳青镇副镇长王炳建说。
重拾传统,将年画特色、时代元素熔为一炉,杨柳青元宵灯会一办26年。月色灯山,运河人家,一盏盏花灯点亮我们的节日,也将年画文化深植人心。
“传统文化要接过来,活起来。活起来才能活下来。”王炳建说。
观念之变
小小元宝岛,功能定位几经变迁。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文化古镇杨柳青,传承光大实不易。单是大运河畔一片地块建什么,10年来几经更易。
地块位置好。南运河畔,北岸石家大院旅游景区,南边杨柳青镇政府,明代修建的文昌阁静立一旁。从高空俯瞰,这块地状似元宝,被称为“元宝岛”。
最初规划商业地产,2008年开发商投资力度减缓,项目开发70%被调成住宅,2016年又打算全部改成住宅。几经争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2018年,当地政府出资回购,将过去规划的住宅开发调整为历史风貌保护区。
彼时,一度为了多要一点土地,运河曾被填埋地下。拂去蒙尘,重疏河道,运河环抱的元宝岛复见碧波。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简单消耗。高质量发展,不是把地儿都填满了,要懂得留白、留绿。”杨柳青镇党委副书记潘兴旺说。
元宝岛的新定位是“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未来面向市民开放,将成为杨柳青的眼睛。
“招商比过去难一点,动作慢一点,但绿色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潘兴旺说,“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要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留住小镇古意,杨柳青一鼓作气,又回购了石家大院以西的一片老住宅。
石家大院原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士的住宅,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以西,占地35公顷的原汁原味民居民宅,10年前被卖出。2018年,镇政府花一年时间沟通买回,修旧如旧,成为原生态的大院文化区。
“居民不都迁走,留了500户。文化旅游不能只看盆景,还得有人的生活。”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颖表示。
如今的大院文化区,与周边如意大街、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区融为一体,古风雅韵,交相辉映。
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走特色之路,搞绿色发展,已超越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小小范围,推及整个杨柳青。
白滩寺村是百年老村。“杨柳青十景”中“白滩绩蔴”,就出自这里。
“过去讲城镇化,往往是把老村都拆了,统统进城。现在呢?不简单地搞进城上楼,努力留住乡愁。”白滩寺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宇说,镇里统一规划,小城镇与新农村并轨建设,“百年以上的历史村落都要完整保留下来”。
走进白滩寺,处处皆风景。一座老厂房,外墙做涂鸦,里面是剧场。今年1月,第四届“青春影像”全国大中学生原创视频作品大赛在此颁奖。
村民住的红瓦房,门前有花,屋后有竹。蔷薇攀着墙面枝蔓缠绕,墙角点缀一圈鹅卵青石。
房主蒋观龙回来,见我们拍照,把车停远处,给大家空出视角。“过去房前屋后堆满杂物。现在知道,环境就是商机,乡村清洁起来,好多游客拍照传上网,我们都习惯当‘网红’了!”
“历史文化是最大的财富,保护传承是最好的发展。明年再来,看点更多!”王广宇接过话茬。村里和天津美院联手,白滩寺的寻常巷陌,将把年画请上墙,一个清新文明的“年画村”,将载着民俗与时代同行。
改革之路
从“特”到“优”,从“特”到“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就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
沿杨柳青镇往西北行四五公里,至津同公路处,偌大的停车场满满当当。
都是奔着杨柳青庄园来的。“赶上周末节假日,住宿全满。”运营公司农食互联董事长石永刚说。
过去单纯搞游乐,同质化竞争。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农食互联接手庄园,突出特色,农旅一体,农业观光。
“依托农业搞现代服务业,说白了,就是给都市人提供一个场景,满足大家换种生活方式、亲近自然的新需求。”石永刚说。
市场化运营,让创新性供给和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开业一年,已有7000名会员。农食互联没有止步。“一年60万游客,十七八万是学生。如何让他们玩得有意思玩得有意义?”
关注需求,找到发力点。今年7月,研学基地开放,正好赶上暑假,一下迎来京津冀三地千余名学生。
“树苗、绿植自己选,花生、红薯要赶季节。”研学项目负责人武文举说。
一群少年放下手机,拿起铲子,提上水桶,走进田间。小树栽好,孩子们雀跃着领取许愿卡,写下愿望,小心翼翼贴上去。
自然课结束,还有科技、历史、文化艺术课等着大家,每个环节都重互动参与。比如杨柳青木版年画课,先看视频,再观察老师现场演示,剩下就是体验时间。孩子们挨个上手,印出属于自己的年画。
说到市场主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柳青镇十街村也是受益者。
“以前咱是出了名的穷,集体收入才10万元。去年脱贫,今年预计能干到3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为嘛变化这么大?跟着村支书杨大华转悠一圈,有了答案。
2000亩地一望无垠,枝繁叶茂,“墨绿的是槐树,鹅黄的是金叶榆。这是碧桃,树苗一年就能卖钱,林业观光人也不少。”杨大华手指一划,“村里成立合作社,种花,种树,建田园综合体。这一大片都被提前订购了!”
地处国道,毗邻雄安,销路不愁。十街村富了,带动周边4个村一起脱贫。
创新之魂
打开思路,找到出路。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一屏娃娃抱鱼的巨幅杨柳青年画,依靠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徐徐展开、缓缓升起。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17年8月27日晚,天津“水滴”体育馆,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连年有余,是百姓心中最普遍的期盼,是一个国家所能构筑的最实在的温暖。新时代,中国经典、津门名片,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杨柳青年画,打根儿上起,就是创新的产物。”民俗文化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说。
大运河,给了杨柳青无尽滋养。运河通航的发达,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得杨柳青年画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运河沿岸的风物人情、时令习俗、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南方精细好用的纸张、颜料,京城宫廷画派的西洋透视技法,统统被杨柳青画师们“信手拈来”。
鼎盛时期,杨柳青棋布100多家画坊,每家50多张画案,200余名工人。
创新带来财气。每岁冬至前后,远近客商云集,直到腊月初货品交齐,商旅马车才络绎散去。
创新带来生机。时至今日,运河两岸绿柳依依,雕梁画栋,古镇依然画庄林立,字号满街。
引入实体企业,试水网络营销,开发衍生产品……创新给杨柳青年画插上翅膀,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振。目前,杨柳青共有年画从业人员2000多人,画坊70多家,年画衍生品研发16个类别180多个品种。前不久,杨柳青年画娃娃表情包在腾讯表情商店正式上线,迅速走俏。
杨柳青的发展不是孤本。西青区几个镇,你追我赶,努力挖掘优势资源,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行走张家窝镇,有处景观耐人寻味。张家窝是百年枣乡。规划区大片古枣树,没被直接砍伐,而是小心迁移,分植于新建的“枣林大道”两旁。“不久前,我们与李宁运动中心签约建设体育文化公园,让世界冠军认领古枣树。”镇党委书记王云介绍。
一棵枣树见理念。小城镇发展,既要重视生产,也要关注生态和生活。
与杨柳青毗邻的西青区中北镇,曾是天津大发、夏利汽车的诞生地。40平方公里小镇内,发展也不平衡。“镇西是我们的痛点。”中北镇党委书记张孟军很坦诚,“高铁周边,高压线下,高架桥下,属于城市的消极空间,种棵树都不能超过一定高度!”
难题怎么解?
中北镇花卉种植史近200年。肥沃土质加运河水源,被誉为“中国晚香玉之乡”。聘专业公司,对高铁和高压廊道整体谋划,占地面积1400亩的百年花乡项目成为中北镇西部开发“首要战役”。
光有花不够。中北镇因地制宜规划了运河文化体验区,依着京杭大运河沿岸18座主要城市的建筑风格,18个院落依次排开,市花、美食、地标性美景、传统民俗集中呈现,一站式观赏、品味、体验。“说到底,最后做的还是文化。”张孟军说。
正值周末,京杭大运河文旅展厅内,孩子们被声光电招引着,一步步走近运河文化。展厅一角的地板上,写满当年船工号子的名称,拉纤号、摇橹号、撑篙号、绞关号、打锚号……脚步挪移,不同的号子声次第响起、原音重现。千年运河史,瞬间到眼前。
悠悠南运河,哺育小镇千年,仍在滋养它的未来。
动力之源
特色小镇的发展为了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靠人。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应有之义。
杨柳青镇民俗文化节办了十几年,元宵灯会连办26届。活动期间人流量骤增,一个灯会,一天来客可达约20万。玩的人热闹开心,工作人员辛苦异常。
“如果图轻松,就不办了。”潘兴旺说。
古镇文旅产业过去都是政府自己干,今年请了专业团队。
一开始有人质疑:“大头不都让企业挣走了吗?”
“以前自己鼓捣,人仰马翻,辛苦一年挣400万元。现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投入省了,每年净赚1000万元。”潘兴旺说。
实践是最好的回答。特色小镇共建共享,需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也离不开每一位杨柳青人。
杨柳青历史上,一群普通人,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闯关东下南洋,家业肩上扛。走西口赶大营,货郎数津帮。”
“赶大营”始于140多年前。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军给养难供,招募货郎。正逢漕运衰落,敢于闯荡的杨柳青人抓住机遇,一路随军贩售,到了西北边疆。
这一去多艰辛。渡河、翻山、穿越戈壁,还要跟着大军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
西青区文物保管所存有一份大营客留下的路单,记着途经的地名和里程——他们挑着担子,推着车子,凭着两条腿走了8190里、153站。
杨柳青安家大院的主人安文忠是第一批大营客。办完天津年货出发,入伏前走到新疆。中间休息一段。白露返程,腊月到津,把新疆的货物再运过来。一次2000头骆驼,一年往返一次。成为新疆津商首富后,安文忠回到杨柳青,置业兴学,回馈乡梓。
西青区民俗专家王洪海,多次赴新疆寻访,“一辈辈大营客来来往往,带动新疆天津两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民族团结。”
2019年元旦,经过多年寻访整理,纪录片《赶大营》在天津卫视播出。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跋涉历程走进公众视野。
“今天我们发掘赶大营文化,就是要重振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的基因,化为新时代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动力。”西青区委书记李清说。
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以特色小镇、特色村庄为依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产业有说头,文化有看头,休闲有玩头,农民有赚头。大运河畔,杨柳青特色小镇引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铺展。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天津西青:让小萝卜拉动大产业”
(2019年02月22日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
天津市区往西25公里,南运河畔小沙窝村,种了300多年萝卜。
沙窝萝卜绿如翡翠,甜脆多汁,清代就有民谚“沙窝萝卜就热茶,闲得大夫腿发麻”。如今的沙窝萝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雨水刚过,万物生长,小沙窝村又开始忙活选种育苗了。
“这个春天大伙儿心气高。往年这会儿还有库存,今年一个春节全卖光,价格翻了番儿!”村党总支书记冯元洪说。
边走边听,好消息不少。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术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沙窝村所在的辛口镇建起沙窝萝卜文化体验馆,9家企业入驻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沙窝萝卜为嘛好?蒙金土,运河水,勤劳人。”70多岁的李宗峋是有名的乡土专家、曙光合作社技术顾问,“现在还得加一条:生态好。"
2010年,李宗峋代表合作社到香港参加亚洲农产品展。沙窝萝卜大受欢迎,临签协议却怯了场。“不敢签啊!人家提出到原产地看看,那时南运河水是黑的,怕砸牌子。”现在呢?天蓝了,水清了,光照强,萝卜水分多。“再走出去,底气倍儿足。”
萝卜好,品牌亮,曙光合作社创办人李树光尝到了甜头。400家农户联合生产,统一销售,“这季卖了500多万斤,一斤卖到8元。将近八成走电商,光打包就雇了120多人。”
萝卜种了300年,如今分外甜。
甜中也有涩。
如何种出标准化萝卜?得有高质量大棚。种了20年萝卜的李树发算了笔账,外面草帘换电动,里头竹木换钢架,两亩新大棚,得花近10万元。
“全村2000亩地,改大棚,硬化路,扩沟渠,加起来得一个多亿。”村委会委员于凤军接过话头说,村集体财力薄, “政策能不能再倾斜些,给农田基础设施补贴再多些?”
农民盼补贴,干部却怕补贴。为啥?资金使用限制多。辛口镇副镇长田花举例说,一个项目,上头给50万,镇里要配套50万。招投标,找中介,请设计公司,费用都花在非农的部分。弹性稍微大点,又担心被问责。
农业难,难在规模化程度低。“拿我家来说,3亩地不挨着,大早上起来,光拉电动卷帘,得跑三趟。地块小,大点的机械也使不上。”村民李国建说。
“依我看,农村眼下最缺人。沙窝萝卜甜,把式是关键。小沙窝重教育,这些年通过上学陆续出去了300多人。现今村里青壮年少,得让年轻人愿意回来,琢磨农业。”55岁的张广祥说。
“乡村振兴还得靠产业支撑。有了好企业、好产业,才留得下人。”辛口镇党委书记任秀元插话,“镇里正规划建设沙窝萝卜特色小镇,让小萝卜拉动大产业。”
“过几天咱一块合计合计,大伙儿思想咋跨越,怎么看到明天和后天。有了好政策,还得自个儿加油干。”
《人民日报》专版报道:“天津西青:奋进新时代 践行高质量发展”
(2019年09月30日 《人民日报》专版刊发)
千年古镇杨柳青曾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地,也是天津市西青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西青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著名武术家霍元甲、韩慕侠诞生于此地,中华民族“崇文”“尚武”两种精神在西青得到了突出体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从区位上来看,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1/3的区域融入中心城区,总面积565.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3.86万,常住人口86.34万,辖7镇3街,是天津的西南门户;高速路网四通八达,京沪高铁天津南站坐落在区内,半个小时可达北京,五个小时可达上海。西青区是中国北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北方汽车与科教研发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青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远郊农村地区变成了生态宜居城区,从农业主导的村落变成了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新城,西青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西青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西青人民正朝着全面小康目标加速迈进。
产业雄厚的新西青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到上世纪80年代实施强街强镇战略,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西青开发区创业发展、探索制造业发展,到新世纪三大主导产业相继崛起、打造产业集群,再到步入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加速聚集,西青区一直在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如今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区。
西青区是全国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聚集了中芯国际等著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发展壮大了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消费电子和电子模具五大产业集群。
西青区是商务部命名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聚集了丰田一汽发动机、福耀汽车玻璃、经纬恒润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汽车零部件专业配套群。
西青区是高端装备制造的聚集区,聚集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企业400余家,高压水射流、液压驱动等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优瑞纳斯、百利电气等高科技企业参与了众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现有世界500强企业47家、国内500强企业43家落户西青区。通过多年发展,西青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高端快消品、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了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三个市级示范园区以及多个专业园区的产业载体。2018年底,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35.4亿元。
创新创业的新西青
西青区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全区上下深入人心。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倾力打造创新型城区。出台《西青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等科技政策20项,海康威视、TCL北方总部、中科云从人工智能实验室、经纬恒润全国研发总部、奇安信科技集团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和智能科技项目先后落户。
进入新时代,西青区积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出了“云上西青”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北方测试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三大发展计划,随着三个计划的稳步推进,全区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层次将进一步转型提升。
生态宜居的新西青
近年来,西青区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融入中心城区,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商务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竞相发展,金融租赁、创意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聚集。
西青区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下大力开展治霾治污行动和精细化管控,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2013年的147天提高到2018年的206天,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区河湖沟塘实行区、街镇、村三级领导全面“挂长”,近三年河湖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和垃圾河道;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造林11.1万亩、植树780万株。2011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区”;2014年,成为天津市首个推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行政区;2017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区;2018年,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如今,西青区内河道纵横、碧波荡漾,西青郊野公园、水西公园、鸭淀水库风景区等大型生态公园点缀其间,成为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安全西青建设蹄疾步稳,连续多年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区百姓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攀升。
乡村振兴的新西青
西青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天津市率先出台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努力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扎实推进中北镇百年花乡、沙窝萝卜特色小镇、王稳庄镇万亩稻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坚持发展开放型农业,成功举办2018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和天津市小站稻推介会,积极引进中化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进驻西青区。
积极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全区7个镇全部开展小城镇建设。启动实施示范小城镇和村居改造“双轨并行”的村民康居工程,对16个村实施新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对15个村实施村居改造。累计投入10多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年,西青区被认定为全国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之一,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充满活力的新西青
西青区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龙头企业9家、家庭农场27家;建立项目扶持、结对帮扶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大力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实施街镇财政体制改革,4个街镇实施了经济发达镇试点建设。大力推进“放管服”“一制三化”改革,实现249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通办、南北通办”,取消了27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3项公共服务事项,取消申请材料517件,推出297项“马上办”事项、340项“就近办”事项、548项“网上办”事项和526项“一次办”事项,全区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5天,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全面缩短。
幸福和美的新西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青区民心工程累计投入473亿元,民生重点领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加。在社会保障方面,累计新增就业24.65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89%,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在教育方面,是天津市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到2020年计划形成104所幼儿园、59所中小学、多种教育资源全面提升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医疗方面,到2020年构建起由2个区级医疗中心、10个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组成的三级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文化方面,打造“杨柳青古镇”“霍元甲老家”两张名片,形成“民俗文化看西青”的旅游形象。在体育方面,拥有1个国家队训练基地、2个市队训练基地和11个市级青少年训练基地,先后培养了120多名全国冠军,连续三届获得天津市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
70年砥砺奋进,回首望初心依旧。迈入新时代,一个实力强劲、魅力独特和活力蓬勃的新西青正昂首阔步而来。
《人民日报》报道:“崇文厚德地 善美文明城——天津西青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做成惠民工程”
( 201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
千年运河古镇杨柳青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镇所在的天津市西青区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正引起广泛关注。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区考核测评中,西青区在四个直辖市的24个提名城区中以总分90.71分位居天津市第一、全国第三。成绩的背后,是西青区坚持执政为民、两个文明同进步的责任与担当。
崇文西青 秉礼尚义气自华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承载着西青区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西青区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成7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和9个达标的文体中心。推进西青区体育公园建设,实现9所公办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先后建成149个村社书屋,努力让群众文化活动有去处、有空间。
西青区加大群众文化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建成1100余支群众文化队伍,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元宵节大型灯展、“运河记忆”非遗周、杨柳青木版年画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以特色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城区文明气质,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遍洒西青区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
厚德西青 爱心哺育文明花
多年来,西青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举办六届“感动西青”模范人物评选,涌现出全国和市级道德模范及中国好人15人、天津好人160余人、感动西青人物和西青好人220余人,身边典型带动群众做好事、当好人,崇德尚善蔚然成风,百姓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人物感动着社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服务他人的行列。出租车司机孙玄,多年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王娅,捐出财产助学,身故后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荣获“中国好人”称号。道德模范的典型效应发展成为群体效应,进而扩散成为社会效应。
志愿服务奉献他人成为引领西青区社会风气的一道风景。在西青5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万多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队达到1500余支,友爱互助蔚然成风。志愿者活跃在环境保护一线、民生服务一线、文明宣传一线,疏导交通、清洁社区、关爱老人。全区67个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清整、农村全域清洁环境卫生清整和社区环境卫生清整。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似水润万物,提升了社会温度。
幸福西青 宜居宜业顺民心
用心改善“小菜市”,真情服务“大民生”。西青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与菜市场星级达标工作相结合,对全区菜市场、小商场、小超市进行改造提升,在菜市场设立质量安全检测点及文明诚信经营提示语,实现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全面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建设友谊南路延长线、广乐道等23条道路,打通阜锦道、紫阳道等10余条断头路。增设交通护栏60多公里,增加停车泊位8万余处。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分类梳理存在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完善,确保居民安全出行。招募文明交通劝导员400余名,在重要路口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
宽敞的办证窗口,热情周到的“阳光服务”,生活在西青区的居民,切实感受到办事越来越方便。西青区全面优化营商和便民服务环境,建成南北两个市民服务中心和9个街镇分中心,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创新出台“24小时预约审批”等服务举措,不让群众跑冤枉路。
因为文明,生活更加美好;因为文明,阳光更加绚烂。西青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道路上稳步前行,不忘初心,坚持惠民便民富民,取得累累硕果。
《人民日报》专版报道:“天津西青:高质量发展的投资兴业热土——创新驱动 产业兴旺 文化繁荣 生态宜居”
(2019年03月01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发)
西青,津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是天津市的经济强区、文化强区。这里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的发祥地,这里是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韩慕侠的故乡,这里历史上曾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是天津商贸集散地。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以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杨柳青运河段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以“莲年有余”为代表的年画文化,以石家大院为代表的大院文化,以开拓津疆商贸为代表的赶大营文化,以民间花会展演、元宵灯展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如今,西青区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肩负着新时代的发展使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西青区位于天津的西南部,内接中心城区,外联远郊区域,具备城市化优势和土地、生态等资源禀赋。近年来,西青区积极发挥这一“双重优势”,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精致城区;加速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古镇、运河、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达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站科技商务区、赛达产业新城、百年花乡、万亩小站稻现代化种植基地等已成为描绘西青区飞速发展的关键词。新时代,西青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而有力.
西青,一片环境优越、魅力无限的厚土
这里是天津的战略新城。北依首都北京,东眺渤海碧波,西青处在天津市西部城镇发展带及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交汇点上,被天津市定位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高等教育和研发孵化为主的科教研发基地、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区的战略新城。
这里的立体交通物流网络四通八达、便利快捷。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5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100公里,距雄安新区50公里;京沪高铁天津南站坐落在西青区内,乘坐高铁半小时即达北京,5个小时即达上海,还可直达长沙、武汉、合肥、杭州等大中型城市;京沪、津晋、津沧等9条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天津地铁2、3、5号线在区内设有站点,天津外环线有三分之一在西青界内,形成了区域内半小时、市域内一小时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小时“三大交通圈”。
这里是天津的智力高地。天津大学城就坐落于西青区,区内及周边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20多所重点高校,30多所中专职校,140多家科研机构,为西青的发展提供着雄厚的科技支撑和丰富的人才、劳动力保证。
这里是天津的文化重镇。西青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兼收并蓄、精益求精的年画文化,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运河文化,气魄恢弘、华贵典雅的大院文化,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文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赶大营文化,共同筑起了西青的人文高地。年画文化和精武文化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闭幕式上大放异彩,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西青独特的人文魅力。
这里是天津的绿色氧吧。大力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南北森林苍翠、绿地葱茏,春赏桃花烂漫,夏收满眼碧绿,秋闻白果飘香,林木绿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3%和41%,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三水相伴,碧波荡漾。
西青,一片生机勃发、投资兴业的热土
推动落实“两城三带三区”的发展布局。加快赛达新城、西青辅城建设;加快外环城市发展带、独流减河生态带、运河商旅文化带开发;打好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站科技商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张牌。
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中关村健康产业园、北京电子城等北京项目310个,协议投资额达1214亿元;中电数据、清华启迪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成功落地;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启动美丽“口子镇”规划建设。
经济结构加快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快消品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大健康、检验检测、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区,出台“支持高端制造创新20条”“振兴服务业30条”等扶持政策,优瑞纳斯、百利电气、恒润科技等高科技企业参与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辽宁号航母、“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国产大飞机C919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建设。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成功创建全市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南北两个市民中心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一门通办”“南北通办”。开展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精准招商,引进了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的中芯国际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的华侨城北方总部及南运河开发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正威北方总部项目。世界五百强企业富晟李尔、法雷奥西门子、新加坡鹏瑞利,及中铁十局集团区域总部、行业领先企业威卡威汽车部件、法兰泰克重工、福耀玻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目前已有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6家国内500强企业在西青区投资发展。
西青,一片民生改善、宜居宜业的乐土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区财政89%投向民生领域,仅2018年20项民心工程68个子项,投入就达到83亿元,民生保障体系让百姓更及时、更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举全区之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正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冲刺西青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提升幼儿园21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建设南站商务区十二年建制学校等29所学校,面向全国引入优质教育机构。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安全稳定形势良好。平安西青创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日益完善;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获评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明显,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人民日报》图文报道:“天津西青:沙窝萝卜 淡季不淡
(2019年0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
沙窝村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南运河畔,“上沙下黏”的土壤孕育了“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谈。
小萝卜,如今有了大变化。村里简易大棚换了智能温室。过去线下卖,现在75%走电商,快递闻声都赶来村里驻点。曙光合作社社长李树光说,“今年淡季不淡,价格翻了番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娃娃爱上“非遗”年画—天津西青区实验小学把杨柳青年画引入课堂 让年画文化在校园中传承”
(2019年2月2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
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坚持多年来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引入课堂,并通过探索衍生出年画剪纸、年画十字绣、年画泥塑、 年画风筝、金粉彩水年画、扇面年画、书包年画、手绢年画等近20项特色非遗美术作品,让杨柳青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校园中重获新生。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天津西青:多彩年画 扮靓春节”
(2019年2月7日 《人民日报》刊发)
我国现有的17个国家级木版年画非遗项目
天津市西青区 杨柳青木版年画
河北省武强县 武强木版年画
江苏省苏州市 桃花坞木版年画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木版年画
山东省潍坊市 杨家埠木版年画
河南省开封市 朱仙镇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 滩头木版年画
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 梁平木版年画
四川省德阳市 绵竹木版年画
陕西省凤翔县 凤翔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木版年画
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木版年画
山东省阳谷县 张秋木版年画
四川省夹江县 夹江年画
河南省滑县 滑县木版年画
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
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各地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
多地年画传承人开始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其是年轻传承人“脑洞大开”,让古老年画焕发出时代气息。
五彩年画挂起,火红灯笼亮起,湖南长沙雨花非遗馆内,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年画。
行至滩头木版年画高腊梅年画作坊,一幅贺岁生肖主题新品年画《诸事如意》,吸引了几位年轻人驻足欣赏。年画中,扛如意、捧宝盆、顶寿桃,生动的形象加上鲜艳的色彩、美好的寓意,让人赞叹。“以前我们接触的年画多是门神、灶王爷那些比较威武、严肃的形象,这么可爱、有生活味道的内容比较少见。”一位90后女孩表示自己已经被“圈粉”,“我以后肯定会继续关注年画。”
这是记者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采风活动中捕捉到的生动一幕,古老的年画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正焕发出年轻的活力。
文化信息承载丰富
古有云“无画不年”,每逢春节,中国老百姓都会张贴各式各样的年画,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邰高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家级非遗凤翔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的女儿,兼为年画技艺的传承者和研究者,她说,“年画从工艺、形式到内容,文化信息承载量相当丰富,绝对‘不简单’。”
制作一张传统木版年画,常常需要经历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等大大小小多道工序,不少年画还对刻版的木材、印制的纸张、彩绘的颜料等材质有严苛的要求。
结合年画发展史,邰高娣重点谈道,年画艺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古往今来的广大群众常常将它当作精神食粮。“它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它刻画了岁时节庆、婚丧嫁娶等平凡而又精彩的世俗生活,为终年操劳的百姓享受短暂的年节欢乐增添了光彩;它寓教于画,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浓缩到一幅幅构思巧妙的年画中,成为启蒙教育的百科全书;‘消寒图’‘耕织图’等成为向农民群众提供有关农事节气、生产操作知识的科普读物;‘二十四孝’传播了传统孝亲文化。”邰高娣介绍。
自2006年至今,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有契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有细腻工整、色彩丰富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古朴稚拙、历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有写意味厚、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木版年画;有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的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而无论是“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杨柳青年画,还是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都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发展坚持守正创新
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逸事。“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题材内容可谓洋洋大观,应有尽有。”今年93岁高龄的杨洛书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在年画世家,14岁跟随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几十年来刀耕不辍,珍藏年画各样画版1200余套。
包括杨洛书在内的传承人纷纷表示,木版年画要发展,需要寻求当代表达,不过,其前提必须是不失其本、保留其真,“如果丢失了留存下来的画样画版、制作工具以及绘稿、刻版、印刷、制作等技艺,年画记录和传递的历史和生活就‘丢掉了’,年画也就不再是年画了。”
“我们当前需一面守正、一面创新。”在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冯炳棠和其子冯锦强看来,“守正,就是保护、恢复一批年画,保持原汁原味,不断传承下去。在其基础上,才是寻求创新发展,我们近年来尝试创作了卡通版《和合二仙》等新年画,社会反响也不错。”
天津杨柳青画社不仅珍藏着自明代以来的万幅杨柳青年画以及6300余块古版,有序传承着独特工艺,也在探索创新发展,“娃娃年画”系列、“生肖年画”系列、“名著”系列,都赢得了市场认可。
在传统积淀基础上的创新作品,将精致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腊梅年画作坊创作的《诸事如意》年画套装,一个多月实现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而且还供不应求。
除了创新充实年画内容,让年画本身丰富多元起来,我国多地还在开发年画中的题材、符号、审美特色,将其充分应用到文创产品开发上来。佛山木版年画冯氏父子和陶瓷厂合作将《金玉满堂》年画做成茶具,还把年画图案开发到书签、挂饰等产品上;设计师也将杨柳青年画特色创造性地转化到瓷瓶、琉璃挂件、帆布包等产品上。在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里,古老的年画又焕发出了契合当代审美的“新生命”。
线上线下紧跟潮流
“脱单神器”“逢考必过”“一个亿小目标”……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网络流行语诠释出来,这是佛山木版年画年轻传承人刘钟萍的创意,“年画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的愿望都可以在年画里找到对应的寄托。”刘钟萍还进行分众化设计,针对老年人和钟情老物件的客户,推出传统木版年画;针对小朋友,把动漫年画的墨线稿做成材料包,让小朋友填涂颜色;针对青年人,则开发“年画脱单·和合二仙”“逢考必过·状元及第”“一个亿小目标·财神”等,使年画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紧密联系。
“大家好,年画姐姐今天介绍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它是用十多道程序制成的手工土纸印刷……”基本每天中午,滩头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都会在雨花非遗馆,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年画。
与父辈们不同,钟星琳将滩头镇的老作坊、制作年画的器材等“搬”上了互联网。她还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铺和抖音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将年画打造成“网红”。“如果不能及时追上年轻人的足迹,即便有好的产品也容易不为人所知,所以年画也得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让年轻传承人更惊喜的是,通过与网友的实时交流和亲密互动,不仅提升了年画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也推动了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不断优化,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线上重视互联网,年轻传承人还非常重视开展各类线下活动,让人们体验年画制作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同和喜爱。”钟星琳介绍,“两年多来,来我们年画作坊体验年画制作的中小学生就有上万人次,他们在我们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作品,并了解每幅年画的寓意,孩子们的热情都非常高。”她也欣喜地看到人们越来越喜爱年画,“有更多人的认可,年画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我们正在为之努力。”
曙光升腾、万物生长,西青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时和势依然在我,精气神鼓而不泄,这样的历史场景,正需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踏上时代新征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西青人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成就历史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