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冯朝辉:从一介书生到资深藏家、学者、鉴定专家,他经历了什么?

赵之谦 书法 冯朝辉藏品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冯朝辉经常用这八个字来描述对于一幅书画真假的断定。在他看来,其实是鉴定者与幕后造假者智慧的较量与博弈,造假在前,然后鉴定者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感觉去甄别、判定。“这是一个专业,我们永远要对其抱有敬畏之心,否则稍有自满,就会使人犯错误。”

20多年,从一介书生到资深藏家、学者、鉴定专家,过手了上万件名家字画的他,始终强调这个行业是眼力、魄力、财力的较量,是文化的博弈,也因此充满魅力。他曾经的那些“捡漏”“井喷”“四两拨千斤”的故事,当然也夹杂着早期成长中“打眼”“吃药”“交学费”的经历,始终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画得好的不一定是真迹,

是真迹的也不一定都画得好。

问: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接触收藏?

冯朝辉:我一直以来非常热爱绘画,大学时在鲁迅美术学院学的也是国画专业,那时就喜欢逛古玩市场,收一些无款老画。1996年年底我去日本留学,继续逛日本的古玩店、古董大集便又成了我在日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第一次当我在日本的古董店里见到了那么多中国古画,而且可以拿在手里逐一观赏、揣摩,从小对古物件的喜爱,对中国书画的热爱,一下子又被激发了出来,并让我产生了想要拥有它们的想法。在一次大型古董展上,我结识了一位日本古董商人,在与他的交往中使我逐渐走上了书画收藏之路。

日本古董店

问:您在日本第一次收藏书画艺术品大约是什么时候?

冯朝辉:大约是1997年,当时我以每幅1000元的价格买回了10张中国晚清时期的扇面,画面多为花卉、草虫,挺精美的,当时真像捧着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带回国,珍藏了一年多,我当时觉得这些应该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国宝。后来才知道,其实它们真实的价格每幅也就值1000元。

冯朝辉2000年于大阪市立博物馆

问:最难忘的一次收藏经历是?

冯朝辉:太多了,在这个行业几十年,我真的笑不起来。第一次的收藏就摔了个大跟头,当然也是最难忘的。那是在2000年,我带着3大包古画从日本回国,因为是初涉书画回流领域,我在日本见到老画,但凡画得好的,作品年份对的就都觉得真,就把它们通通买回来,一共攒了3年,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携带着这几百张“名家字画”,我回到了北京,来到国内某拍卖公司,从大拍接待员的拒收,到小拍接待员的勉强无底价留下,到最终时累计拍卖所得人民币18万元,我整个人就好似从7楼一下子跌到了地下,又有一盆冷水从天而降。后来我知道“会画画在学鉴定上有优势,但不是会画画就会鉴定”。

日本古玩店里的卷轴书画

问:您能给我们举例分享一下比较成功的几次收藏经历吗?

冯朝辉:这件齐白石的《喜上梅梢》2007年在日本我以人民币10万元的价格购得,2015年初在中国公开拍卖,以人民币218.5万元成交。▼

齐白石 《喜上梅梢》

这张张瑞图的书法,2012年于日本拍卖会上以人民币26万价格购买, 2017年初送在国内拍卖,218万成交。▼

晚明 张瑞图 书法

这件笪重光的书法,2010年在国内拍卖以人民币40万元的价格购买的,2015年初又经国内拍卖,以103.5万成交。▼

明末清初 笪重光 书法

这是2003年,我在日本以人民币4万多元的价格购买并回流的——清代康熙年间宫廷画家陈枚的《松崖论道图》,并于当年国内拍卖售出,以18.7万元成交。2015年6月在国内大型拍卖会上,这幅画被卖家再度送拍,最终以316.25万元成交,12年增值将近16倍。▼

清 袁枚 《松崖论道图》

问:刚说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能跟我们分享几次失败的收藏经历吗?

冯朝辉:2004年尚属初涉书画鉴定领域的我,在国内拍卖的一个专题上,以人民币8万元买了这幅黄胄的《驴》,当时眼力很差,明显的假都看不出来,结果这件拍品烂在家中彻底归零了。▼

黄胄(款) 《驴》

2008年已步入书画鉴定回流领域7、8年了的我,一个疏忽还会犯错误。当时我以人民币80万元的价格在日本一个古董商手中购买了这幅清代罗聘作品,带回家珍藏快一年了,偶然翻看一本老画册,发现了这件作品图片,当时我以为是我买回的这件作品的出版,等我把画拿出来与画册图片仔细比对时,才知道我买错了,它是真迹作品的早年仿本,当时我的头一下就大了,但是既然知道是伪作了,就不能私下出售骗朋友,后来我把它按老画送去拍卖,只卖了十多万元。▼

左侧这幅画作是经张大千题签,早年售于日本一藏家的一幅罗聘的伪作,右侧为罗聘作品真迹。

别时容易,见时难。

问:你接触收藏那么多年,过手作品上万件,这些藏品中,您印象最深的一件是?

冯朝辉:收藏所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多的,作为职业收藏,不可能把所有“过手”的名家字画都留下,必须有所选择,但每每对重要藏品的割舍,都是痛苦的,更有割舍后念念不忘的情怀。张大千有一方常用收藏印——“别时容易”,对此我亦深有感受。1999年我有幸购得了一幅张大千收藏的,清代八大山人的山水作品《长松老屋》,共有二十几本书出版、著录,“别时容易”这方印即盖在画面右下角。日本人不了解它的价值,仅以相当于人民币几千元的价格售给了我,这也是我书画回流过程中的第一次“捡漏”。但迫于当时个人的经济窘况,2002年委托中国嘉德公司公开进行了拍卖,成交价77万。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但与这件藏品的缘分也结束了,这也成为了我日后收藏之路上永远的伤痛与遗憾。

八大山人 《长松老屋》

问:您最珍爱的藏品是?

冯朝辉:喜欢的作品很多,要是不喜欢我也不会留下来。但是最珍爱的藏品还是八大山人的。八大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我宁可用十件齐白石的作品换一件八大山人的作品,甚至于我认为有多少件齐白石作品都只能叫收藏爱好者,可是有了八大山人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收藏家。

《兰蕙图》 八大山人 冯朝辉藏品

问:您的收藏方向和收藏重点是?

冯朝辉:过去那些年,我累计从日本回流中国名家字画近万幅,其中精选百余件留作收藏,古代字画为精乃藏,近现代字画以名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前十位的画家为入藏标准,其中又以吴昌硕、齐白石两位艺术巨匠作品为收藏重点。

《梅寿图》 齐白石 冯朝辉藏品

冯朝辉与《梅寿图》

建立在“眼力、财力、魄力”以及“对市场的判断力”基础上的“搏”。

问:在这个行业里沉浮那么多年,您有哪些感悟?

冯朝辉:古玩界有句老话叫作“拚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行业输赢的关键及其魅力所在,同时也更增加了这个行业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有人说靠买卖古玩赚钱无异于在赌搏,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一说法不十分正确,确切地说这个行业是在“搏”,是建立在“眼力、财力、魄力”以及“对市场的判断力”基础上的“搏”。

初涉书画收藏领域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并不是会画画、喜欢欣赏画就会鉴定,画面的好坏并不是判定作品真假的唯一依据,鉴定所要求的知识不仅仅是绘画笔性、格调、内容等方面,还包括一些人文的辅助依据,而懂鉴定的人,一定要多少能书擅画,否则很难感知大师的笔性,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

冯朝辉作品

一件藏品,一段回忆,有追购时的漫长等待,有倾全部资金购买时的艰辛,有“捡漏”时的窃喜,更有原日本藏家予我半卖半赠时的感动。

人生百年,对于艺术品来说,任何一位藏家都不过是其“临时保管”者,有人保存十几年,有人保存几十年、一辈子,有的人甚至只在拍卖举牌的一瞬间拥有,“子孙永葆”不过是拥有者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呢。但不管“花落谁家”对于一件重要的艺术品,每一位过手的藏家都会格外地珍惜与保护,时代变迁,几易其主,藏家的名字往往会随这件藏品一同载入史册,于是便有了收藏这一行的专有名词“流传有序”。

收藏不单单是对物的占有,一名优秀的收藏家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认知、学识与修养,把散落于各地的零单、不确定的历史物件,通过你的入藏、梳理,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收藏体系,进而做深入地研究、归纳和整理,形成认知与成果,与世人分享,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我选择回归学院的最终目的。

《葫芦》 吴昌硕 冯朝辉藏品

书画鉴定的每一个阶段,拼的都是文化,

我也经历着从“棒槌”到“虫”的艰难蜕变过程。

问:对于想要进入书画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新手,您有何建议?

冯朝辉:把兴趣变爱好,把爱好变专业,把专业变事业。艺术品收藏的魅力不仅在于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时它还是藏家个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想一想一名成功人士家里挂个“十字绣”和挂张齐白石作品,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但这一行为必然建立在文化和知识的基础上,否则你挂张假画,让人一眼看出来了,就像穿了个假名牌,还不如不挂、不穿。

没有哪个鉴定家是生下来就懂的,一路走来,我也经历着从“棒槌”到“虫”的艰难蜕变过程,无数次的打眼,数千次的过手,当然也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捡漏。

常常有人会问我“你怎么一看就知道真假?”没有窍门,就是熟悉。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大家相处久了,不用见人,一听说话声,甚至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比如大家日常写字、画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熟悉后,不用看到他在写、在画,仅凭作品就能断定出自谁手,文有文风,画有笔性,这与鉴定字画都是一个道理。

一名优秀的鉴定者在鉴定一幅画作时,要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气息和精神面貌,这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是在鉴定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训练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事书画鉴定工作,这个实践就是市场。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 》中总结成功人生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书画鉴定也一样,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最终的“直达古人”,大体上也要经历三个阶段“假画当成真的买”“真画当成真的买”“真画当成假的买”,每一阶段拼的都是文化。

课堂剪影

懂理论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又讲不出理论,很是尴尬。

问:您如何看待当代画家的收藏价值?

冯朝辉:当代画家我们买的是未来。我们喜欢一张画其实喜欢的是这张画中所承载的文化,那么背后体现的是画这张画的人的文化。判断一幅好画,早在南朝时期绘画理论家谢赫就提出了我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重要标准和美学原则,即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均是从绘画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而言,作为非专业人士,大家一定觉得非常不好掌握,不妨从画外入手,加强对画家本人的了解,如今网络如此地迅捷与发达,百度一下,或是进入画家个人网页、微信平台,对其绘画作品、艺术文章、认知、观点、艺术行为等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观览、阅读,也当是一次学习,而后回过头来再去欣赏眼前的作品,自身的认知照比先前自会入木三分,也就多了一份正确的判断。

冯朝辉作品

问:您觉得这些年中国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冯朝辉:冲动的买家少,投资者更加冷静了,精品的价格不断被推高,普品的价格有所下降。藏家的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藏家购买实力逐渐减弱,一些大的财团开始介入书画艺术品市场,所以天价书画成交价格时常被创造出来。

问:是否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艺术品市场真品比例更高?

冯朝辉:这个主要和你进入的圈子有关,如果你天天与摆古玩地摊的人在一起,与“假”藏家在一起,几乎是没有真货的,但你要真正进入到“真”收藏家的圈子,那大家拿出来的东西几乎全是真迹。

要是说早些年,中国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海外华人手中,也包括日本人手中早年买过去的中国名家字画是有一些,那时于艺术品市场所见到的海外的真品率确实比国内高。但是现在国门大开,一茬一茬的中国淘宝大军不停地在海外扫荡,目前国外艺术品市场与国内大同小异,差别不大。

导师风采:

冯朝辉,1967年生,汉族,199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日本京都教育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3月回国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至今。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物博物系列研究馆员,辽宁省书画类文物鉴定专家,辽宁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北京荣宝斋艺术品鉴定中心书画鉴定专家。

来源:荣宝斋书画艺术品鉴赏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