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读本,吉林读研,西安工作。哦,我的第三方城市。
“你怎么想的,这么能折腾……”他们都这么说。他们是我的爸妈、我的好友和面试我的每一位主考官。
还没有一个能一次性让所有人信服的理由。
谁的城市
关于城市的这场纠结,在恋爱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可能很多人也这样。
我们都对北上广深没野心,尽管尹先生的信息专业去这些城市会更好。生活为大,想轻松一些、有趣一些。
学制的原因,我早他一年毕业。去年11月,我在憋论文,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一个在郑州,一个在西安。
△ 郑州郑东新区
他说,我们不着急,综合评判,到时候再选择去谁的城市。那个时候啊,真是意气风发,觉得我们是全世界最棒的情侣。
我问尹先生郑州考虑的怎么样,城市发展也不错啊。最重要是我妈说,要离家近点。“郑州,城市规划乱乱的,高楼林立,感觉没啥文化底蕴。房价也实在太贵。不太适合生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问他觉得西安如何。他说,那当然是医疗教育发达、生活气息浓、文化底蕴深……一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用他所有能表达的词汇抒发了对这个城市的欢喜之情。
△ 西安的历史与现在
我腹诽,为啥要问一个已经做了决定的人什么想法?
去谁的城市,到头来其实是让谁安安稳稳地留用,让谁重新走一遭校招火坑的问题。经历过竞争激烈的暑期实习面试的我其实对校招充满了恐惧,更何况像他说的那样遍地985、211学生的西安,我心里犯怵。
面试被考官鄙视学校出身,甚至户籍,后面详说。
在我爸中立我妈松口说“唉,你觉得在哪里生活得开心就去哪里吧……”以及他爸妈极力促成我们在一个城市的和谐氛围里,2017年3月8号,我拖着一个箱子和没截稿的毕业论文,坐上了郑州到西安的高铁。
两个半小时的行程里,我逼着尹先生各种指天盟誓,最后让他把260块的车票给报销了。
反正都是火坑 那就跳吧
“参加校招,就像一个漏斗,怎么也要投出几十份简历,才能得到几个面试机会,才有可能拿到1个offer。”这是当时跟朋友倒的苦水,而那家伙说工作得一辈子呢,不着急。
和很多2017届的毕业生一样,噗通一下跳入校招的火坑。很快我意识到,事情绝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投出去的简历有的石沉大海,有的自动过滤,在学校的那点小膨胀,人家一个拒绝电话就被戳的粉碎。
新闻和出版行业,在这个西北城市发展得并不乐观,而我又不想第一份工作就放弃专业。填写网申的过程中,烦躁感一阵阵袭来,好些岗位,根本就不想去。
可我没得选。
而这个过程,心态是什么样,五年十年后你回过头来看就是什么样。没那么轻松,也没那么可怕。
那时候还是3月底,一边是导师催交论文,一边是投了犹豫去不去的面试。尹先生时不时发来一个个招聘信息链接,到后来我已经不想点开看了。
我有那么着急工作吗?这种急迫大概仅仅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急于看到结果,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接到一个不知名出版社的面试电话后,我的烦躁感忽然达到顶峰:“我不想做出版啊!校对?搞笑呢,没工夫坐在那抠字眼。”
唉。那个时候,心气儿真是高啊。但是被现实甩耳光后,向一个城市妥协,也是分分钟的事。
时至今日,再翻看3、4月份发送的简历邮件,觉得都是什么乱七八糟。当时的状态慢慢变成,越是大家争得鱼死网破,反而对什么都不过分期待了。
西安求职第一战
来西安之前就被推荐去一个据说在西安很有受众的公号试试。抛开我本身对公众号存活率的质疑,单纯觉得风格和品味很对胃口,按要求发了简历、发了稿子,直到收到面试通知,聊得很开心。
整个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因为只要拿下这个职位,我的校招就可以宣告结束了,不喜欢这种不确定,随时都会被反悔的爸妈喊回家,随时可能坚持不下去,我迫切地想要解脱。
然而三天后收到终面老师发来的“很抱歉,你与我们的岗位设置和匹配度不符……欢迎来稿”的拒绝短信时,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 当时大概是这样
回想一下当时的尴尬,自顾自的说在一个商住两用的大楼里办公,怪吓人的,嗯扳回一局。
我不敢想最后会去哪。
至此,我上心的第一面以遭拒剧终。尹先生安慰我说,没事儿,你看人家欢迎你投稿呢。嗯,我需要被残忍拒绝才能度过这个毕业季。
总被问到的问题
第二个是个安扎在省政府大院的某报纸。简历筛选、笔试、面试,没有波折,除了提前准备了完全陌生领域的东西,难度并不大。
无非又听到了“你为什么来西安,能不能长久待下去”的质疑,是的,我的整个春招都围绕着这个问题。一个和这个城市没有半点瓜葛的人为什么来西安?
我准备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比如生活方式、比如城市发展、比如个人规划,比如到了最后,我觉得他们还是相信“哦原来是因为男朋友在这里”。其实很反感这个,一个人的所有和另一个人绑定在一起,我还不想。
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后来的我把这三个问题并到了一个维度,思考至今,不得解。但我不太以为意,这本就是个永恒无解的命题。
彼时的自己,前一秒是发面馒头,后一秒就是肥皂泡。
拒绝了这个觉得不适合但尹先生至今认为可惜的岗位,第三次被打脸的面试来了,我会记一段时日。
最不在意却伤最深的面试
我妈说姑娘家的,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多好。为了让她知道我尝试了,在严格且高大上的招聘条件下,我厚着脸皮投了简历。嗯,待遇丰厚现世安稳,陕西的一个国企新闻宣传岗。
“本次招聘公告自发布到截止日,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全球各地197所一流高等学府的2800多人通过网络投递简历,应聘者全部为硕士及上学历。
经过初步筛选,约1800人符合此次招聘条件。此次招聘按专业分为9个硕士考试组和1个博士考试组,60多名考官现场随机抽号后进入分组……”
没错,这是官网的一段话。
我跟尹先生说,想去体验下这1/1800的刺激。
△ 想要国企的稳定吗?
3月中旬的西安真是一点都不温暖,跟另外1799个进面试的“一流高等学府”的“高层次人才”一起坐在集团门前的小广场等了足足3个小时才排上分组。面试3分钟都没到。
我自以为一直都是个强势的人,为了不至于让考官脸盲,我试想在回答完他们的问题后争取到足够的表达自己的机会。甚至想到了如果是群面需要集体讨论,也要不卑不亢的按照之前所设想的率先破冰,提出讨论框架,最后成为实质上的Leader,主导小组意见。
然而,主考官一个问题,我就已经被划在了“很抱歉,虽然你很××,但是跟我们的××和××不符合”的一档。
走出集团大楼,我瞟了眼楼顶烫金的招牌大字,给尹先生发了条信息:西安终究还是没有容人的心胸,你明年要慢慢体会哦。
没错,学历、户籍这些是我意料之中的问题,只不过一下子没消化掉考官阿姨那么直接不客气的说:
我相信你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根正苗红,能经得起对比的学校出身;其次,作为外地人我看不到你留下的决心,中途离开,这个成本我们没法替你或者你们承担。
嗯,很对。我不是玻璃心,还算平静的换位思考了一番,换做我也会这么衡量。没有人理所当然的应为我们的不确定和不成熟买单。
一些很丧的哲学思考
这场被无情碾压的耿耿于怀仍然时不时被我扯出来,说到底淘汰我,对一家公司能有什么损失呢?我又哪来的自信说,对方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呢?
虽然第一次让我有了愤怒与委屈的感觉。
那时的我,还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总要有一个理由,还认为世界应该给我觉得不公平的事情一个解释。
这一场最不在意却给我带来巨大打击的面试里,最大的不对是我的出身?“国企查三代”,很多次被过来人提醒,不要去冒那个险。
我还有很多话没说,而你压根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之前很自然地认为,自己足够优秀,面对一个志趣、能力和个人经历都对口的岗位,只要我在面试中突破自己的comfort zone,表达了自己、输出了自己就没有理由失败。
等到自认为无比符合要求、笔试面试表现也无可指摘的我自己,被毫不留情地刷掉,我仔细一想,发现这件事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完全可以解释得通。
世界很大,我们很渺小。我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也并没有苛待我。
我的失败正如同每个人的失败,是一件虽然不幸,但又再正常不过、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甚至没办法说这是歧视。
后来的后来
后来,学乖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说同样的话,哪怕是谎话。
“西安政策这么好,城市建设和规划都很棒,我觉得很有吸引力”
“我爱新闻、我爱出版。”
“我喜欢稳定的生活。”
“我喜欢年轻人在一起的氛围。”
“我觉得当创意成为了一种工作其实就成了很没创意的事。”
“我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非常适合做文字类的工作。”
“我喜欢爱玩爱闹,出去跑没问题。”
“我觉得还是体制内的工作比较适合女生。”
……
再机械的提问,我就机械的回答。不对,但总不会错。毕业是一场浩大的各奔前程,犹如非洲大草原的角马迁徙,是为生存在奔波。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最好的归宿,可如果再加上一个感情的约束变量,这个线性规划,你会怎么做?
在前途未卜的压力下,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对方,怀疑我们的感情,怀疑我们的未来。最不在乎的人啊,才最自由。幸运的是,我们都不是。
回头去看那段时日,够矫情也够真实。
再后来,机缘巧合的到了现在的单位,我喜欢有趣敞亮的人,做乐意做的事,恰好他们也是,恰好这里都有。这种妥帖的安全感就像冬天掖紧的被子。
我再也不用无休止地刷新招聘网站,一遍一遍地填写网申,投递那些我完全不感兴趣的岗位。
我删掉了邮箱里几十多封没听过的公司发来的邀请信。老老实实写论文,计划听一场演唱会和一次随便去哪的旅行。以及我妈说的是时候学学做饭。
撞南墙、被打脸后,跟自己握手言和,也跟这座城市坦诚相待。
你觉得它不好,它有一万种坏毛病。但当你跟一个城市绑定以后,就会从心底希望它好。
这之后的日子,每周大概五次汇入挤到扁平的三号线/熟悉的车厢陌生的脸/这里是西安/嗯/城市没日没夜运转/来感受吧这秩序与混乱/后来我竟慢慢享受地铁里的时间/一个单程冯唐的书还没能瞟几眼/此刻手机只剩3格电……
而今,走一走被磨出青亮的石板路,明里暗里都透着烟火味道。这城市中正平和,磊落大方,粗粝磅礴,却又市井精巧。
生活本该这样吧。我们还如此年轻,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我庞大的决心留给了你,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