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德化瓷烧制技艺
2006年5月,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八大类“传统手工技艺”项。
德化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唐后期,德化陶瓷业已较发达,编纂了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宋元时代,德化瓷大量外销,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至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珍宝”,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陶瓷已成为德化的支柱产业,德化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世界陶瓷之都”。
在德化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从明代的何朝宗,至晚清的苏学金,再到当代以邱双炯、陈明良等人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大师,一代代匠人锐意创新,为德化瓷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为了保护好这一传统工艺技术,德化县不仅成立保护工程专家小组,还制定了德化瓷雕塑工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成立德化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特别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邱双炯,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1932年出生于中国瓷都德化,德化县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创办人兼艺术总监。其作品大胆创新,杰出代表作有“中国白”大型瓷塑《五百罗汉》、《水浒一百零八将》。对弥勒造像情有独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弥勒造型,其代表作为“十态弥勒”,被誉为中国瓷塑“弥勒王”。
首创“陶瓷薄胎彩塑”新工艺,他首创了“薄胎瓷塑”新工艺,以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何氏技法”为代表的德化传统瓷塑技法和烧制技艺与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一样享誉世界,并独创了“中国白”大体量瓷塑制作新技术,如《贵妃醉酒》、《贵妃出浴》作品等。承担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白’大型瓷塑艺术品工艺革新”,创作了众多大型瓷塑作品频获奖项,成为享有盛誉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最高奖“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其中《四大菩萨》在南京牛首山佛顶宫永久陈列,《和谐十八罗汉》被无锡灵山梵宫永久收藏。《贵妃醉酒》、《坐岩观音》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代表作品】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皆大欢喜》
《升平舞》
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明良,1963年7月出生于瓷都德化陶瓷世家,师从中国著名民间瓷塑艺人陈其泰,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雕塑设计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进修。从艺近四十年来潜心于收藏德化窑古瓷研究与艺术创作,编著《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明清德化白瓷》书藉。连续几次荣登中央电视台一套《寻宝》、二套《一槌定音》、三套《综艺盛典·这箱有礼》、七套《乡土》等栏目专题报道陈明良技艺传承与宏扬事迹。多次受邀赴国内外个人作品展览,并获得金奖21枚。其独创大型瓷雕如:《千手千眼观音系列》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百态观音》荣获“首届中国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金奖;《志在书中》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敦煌神韵》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百年庆典”优秀艺术家奖等的最高荣誉奖。30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的珍藏。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历来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责,通过“名师带徒”的形式,把瓷艺传承给下一代,赋予陶瓷在历史长河上的时代意义。
【代表作品】
《志在书中》
《莲如意观音》
《王母祝寿》
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许瑞峰,1969年7月生于福建省德化县,现任福建省商学院和泉州市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德化县泰峰瓷坊艺术总监。自幼随父亲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是许氏瓷塑第6代传人。他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技艺尤其是家族传统技法;在“瓷圣”何朝宗的写意概括与“山湖祖”许氏家传的精雕细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许氏瓷塑”艺术风格。于1999年率先成功研制出“辣椒红釉”及“多彩结晶釉”,2003年该釉艺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命名为“中华红”、“宝石釉”。
作品先后七十八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并有二十六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国家珍品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德化陶瓷博物馆等海内外多家文博单位收藏。其事迹载入世界名人录。
【代表作品】
仙女散花
心经-自在观音
一叶观音
来源:微信公众号-德化文体旅游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