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食的不用说,绝对是绝大多数人,毕竟,美食,就是汽车里的95号汽油,虽然,93、95号都能让车开起来,但是,车的感觉,车知道,饭吃在人肚子里,美不美,人当然知道哈。
做一次豆角焖锅贴
爱做美食,相当于爱车的人,刚好还是个好维修工,这个比例那确实是小啦,所以,不爱做美食也不算错,谁都想会修车,但谁也没有嫌弃过不会修车的爱车人。
好修理工不容易
三个月的居家隔离,估计也没有几个能横空出世的业余厨师,就像在自驾游中,车坏在西藏高原上,呼天抢地,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得救,但,仍然不会去学习修理汽车,尽管当时多恨自己,对修车一窍不通,因为,那个小毛病,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又花钱,又受罪,都怪自己。
茴香菜拌小萝卜
想一想,居家隔离,已经是学习厨艺的最佳时候了,在几千万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的境遇下,自己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自己得多有成就感啊,就是自家版的灾难片《2012》中的约翰.库萨克,那个把全家人送进若亚方舟的大英雄啊。
最后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但,我们还是没有选择学厨,特别是有些年轻人,没有外卖时,会选择吃方便食品,有外卖时,加价送外卖,哪怕把所有的储蓄都花去,也不肯想法设法把社区提供的物资用起来。学厨还不是他们的选项。
我想学厨艺
从现实的角度讲,有厨房就有家,那份饭香背后是永无休止的油烟,从结婚第一年开始,谁被迫进厨房,基本这一辈子就扎根,永世不得翻身了,谁都从自己家里,看清楚这点事儿了,饿肚子、不好吃是暂时的,一旦进厨房,特别是万一厨艺好,那就是无期徒刑了,这点小九九,还是拎得清的。
做失败的菜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冬奥会上闪亮登场的做饭机器人,让人们已经看到,科技进步的脚步,已经踏进了有千万年历史的厨房了,男人可以把厨房用品设计的科学、精美,同样,也可以,让男人、女人都不进厨房了,甚至,饭馆里,也可以不需要人进厨房了,这是已经能够看得见的选择了。
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做菜、送菜
从邻居家的情况看,新加坡,基本上,只有富人才在家里吃饭,普通人家家里不开伙,新加坡建设要求,社区五百米之内,必须有居民吃饭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的社区美食街,一日三餐,都不在家吃饭。它们从硬件、运行机制都保证了不在家做饭可行、持续。
机器人做菜厨房
做美食,就是那个大家眼里的好人,我们敬重,但坚决不学,那份盘算、掂量里,含着几分不划算,毕竟,厨房家务的价值,当下的社会里,还没有被量化过,没有被清晰可见的货币化,更没有被法律认可、纳入社会价值衡量体系。进厨房,做美食,基本是奉献。
羊肉焖饼子
爱美食的人很多,但不爱做美食的人更多,不是不能,而是不选。本来,巨大的生活压力、焦虑中,快节奏的生活,都不是学厨艺的环境。社会富裕程度,其中,一个衡量指标就是有更多选择权。当然可以选择不做美食。
大盘鸡
同样,也可以选,爱做美食,而且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哪怕一个,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