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你是否知道,有一个节日,叫潮州节?

来,坐,嗜茶。

上回,我们聊了工夫茶,外地朋友们都很感兴趣,谢谢各位的支持和鼓励。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乡情。

你知道吗? 有一个节日,叫潮州节。

世界上目前还没有这样全球性质的潮州节,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2014年推出的潮州节是一种首创。

通过展出潮州文化遗产、美食与工艺品,让新加坡民众能一睹潮州文化之美。

潮州文化是新加坡华人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也是新加坡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展区更设有潮州文化馆,向民众讲述潮汕先辈到南洋谋生的历史。



看到这里,估计潮汕地区的众多小伙伴会咋呼,其实大可不必,合力发展才是正道。


在海外华人眼里,“潮州”是个广义概念,为今广东潮汕地区,面积10918平方公里。分属今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古代为潮州府,海外潮汕人、华人仍称潮州。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广义“潮州”和狭义“潮州”是有很大区别的。


广义“潮州”是一种文化归属,是“追本溯源”,是“根”。为了避免有些人杠,那我们称为“潮州府”。


古时“潮州府”下辖八邑:


海阳-Teoann(潮安区、湘桥区、枫溪区)


潮阳-Teoyall(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


揭阳-Kityall(榕城区、揭东区、蓝城区、空港经济区、揭西县大部)


澄海-Tenhigh(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


饶平-Joepen(饶平县、南澳县)


普宁-Poeland(普宁市除西部客家地区外)


惠来-Hwelie(惠来县、普宁市南部山区)


丰顺-Hongsoon(丰顺县)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点,我们看古城图,在潮州府南城门的牌匾上赫然印着“三阳门”金漆大字,指的便是下属三邑“海阳、潮阳、揭阳”。


而在南北朝梁时期,潮汕地区叫“瀛洲”,下辖五个郡,地理范围从今广东惠州东部到福建泉州西部,可谓之大。但目前很多人并不知晓这段历史,而往往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书法大家,喜欢在落款处,提名瀛洲某某人。


还有一点,在八邑里面是没有“汕头”两字的,不可否认,当今的汕头市作为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在带动区域发展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不过,历史始终是历史,而文化自有其归属,正视历史,才能自强于世界。


历史上,“潮汕”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以前有个统一说法如下:

至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旭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这是很多人印象里“潮汕”的起源,同时另一段历史也为这种说法加大了力度。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岗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庭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斥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岗起义。“潮汕”之名也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虽然潮汕地区被外界熟知,但是海外华人一直以来还未曾改口,称原乡为“潮州”。


目前,对于“潮汕”一词的起源,网上又有了新的讨论。


有一种说法如下:

1883年2月13日,潮海关(纯洋人管理,征收条约赔款的海关)呈总税务司文及附件中,有中文备注“大美钦命驻扎潮汕等处办理本国人民通商事务副领事官”。(见下图原档案)这是中国领土上第一次出现“潮汕”二字。完全是商埠洋人一手导演的,并非中华原生态文化形成,也非民间约定俗成。



至于以上说法是否成立,还有待专家考证。


归根结底,其实我们只是想表达,就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更何况,在海外潮人的心里,都有共识,那便是“一杯工夫茶,乡情人情品一生”。


不止新加坡的潮州八邑会馆有举办“潮州节”,在香港,同样也有。



2015年9月23日,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香港潮州节的相关情况。陈幼南致辞指:

目前在香港定居的潮汕地区人士120多万,是香港很重要的一个族群。而潮州文化融合了中原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夫茶、大锣鼓、潮剧等众多“潮”字品牌,成就了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海内外全体华人所共享。


为了更好展现“潮州节”的盛况,我们今天重点介绍新加坡“潮州节”。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国度,主要民族构成是华族,印度族,马来族,欧亚族。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分支的“潮州文化”是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海外潮人的重视,势必能引起全球的关注,作为文化传播的“活橱窗”,我们更应该展现美好的一面,看到本就应该有的多元、平等与团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comelah所写的这篇游纪吧。


在这里特别感谢comelah,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潮州”。



潮州节是由新加坡八邑会馆主办的,初衷是“让大家聚在一起讲潮州话,看潮州戏,品尝潮州美食,购买老家土特产,与乡亲沟通,进一步认识潮州文化,让年轻一代对祖籍文化播下好种子,产生兴趣,甚至对身为潮州人感到自豪。”


美食、戏曲、特产、乡音…...这些都是潮州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声势浩大的人头攒动中,浓浓的潮味,温暖亲切的情谊,和那种与时光记忆阔别重逢的喜悦,在10天的潮州节发生,升温,让人动容。


新加坡潮州节开幕式那天,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尤深,当时在金沙门口看到了一辆旅游大巴车,上面写着“潮州节多伦多团”,车上下来了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不远万里从多伦多飞来新加坡就为了参加这个两年一度的全球潮州节。那一刻,我深深的被潮州人的思乡之情感动到了。


< 美食 | 记 号 >

在外的潮州游子,肯定都惦记着家乡那些独特的味道;新加坡的潮州人,也会念念不忘印象中他们曾为之惊叹的一种味道,这些味道都是潮州的记号。

牛肉丸;鱼丸;肠粉;蚝烙,卤鸭…...采用新鲜的食材,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那些远近驰名的潮州美食老店,都一一被请到潮州节现场了,美味重现,是思念了好久的味道。

粤兴牛坊牛肉丸

浓浓的牛骨牛腩熬的汤,弹牙的牛肉丸,加上一把芹菜粒,绝了。

晶华鱼丸

潮州的鱼丸,颗颗饱满有料,味道也跟新加坡的完全不一样。

卤鸭饭

潮汕的卤鹅卤鸭远近驰名,肉质肥美,卤汁香醇,传统的味道。

彬哥创新肠粉

说肠粉是潮州人的宝贝,一点也不过分,潮籍博士张文彬亲手为你调制潮汕肠粉专属的丰富层次。

汕头阿彪蠔烙

新鲜的珠蚝,比例刚好的粉浆煎在一起,完美。

潮州包点

潮州包点,皮特别薄,馅尤其香。

泰国猪脚

泰国猪脚也是潮州节一大亮点,香滑不腻,配上米饭,真的太好吃。

各种从潮州来的摊位和现场热闹场面:


< 纪 念 品 | 传 承 >

文创纪念品区,是潮州节上生意最好最火爆的。许多白发老人,一过来都抱着红桃粿,豆沙饼的抱枕笑个不停。

不少全球各地的潮州人,全家三代都来了,孩子才四五岁。到了第三代,孩子已经不会讲潮州话了,但阿公阿嫲爸爸妈妈会买件T恤给他们穿,上面印着:“我是小小潮州人”,然后会教他们念,告诉他们你是小小潮州人…让人会心一笑的一幕,每天都在发生。

各种潮州节纪念品造型可爱~

这些潮州口头语,你看懂几个?

看到口头语,逗得笑不拢嘴。

红桃粿造型的抱枕,在潮州节热卖,几乎路过的顾客都要抱着它合个影。

< 戏 曲 | 回 味 >

在潮州节,小梅花潮剧团的演出,是场场满座的,大多是那些两鬓斑白的老人,很多人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场接一场,看不够的戏剧,鼓不完的掌,他们是真开心啊,好久没这样热闹一整天了,仿佛回到小时候搬着小板凳去看戏,一看也是一整天。

当然,里面也混着年轻人。一个男孩说,一开始是新奇,看了一天,竟然品出味道上了瘾了。

潮剧人物的扮相…

小梅花戏剧团在表演。

老人和潮剧角色合影留念。

坐着轮椅却也看得很开心的阿伯。

< 手 艺 | 匠 心 >

巧手出的精品,在潮州节特别设计的骑楼背景下,仿佛回到了那个潮州年代,商业繁盛,手艺非凡,编灯笼的阿伯,刺绣的阿姨,木雕的师傅,都是几十年传承的老手艺,匠心独运…...手工制作,在一个“快”的年代,引人驻足细品。

第二届潮州节独特的骑楼设计。

文化馆里有大量侨批珍藏。

精美的刺绣。

师傅现场展示刺绣手艺。

SK Jewelry打造的潮汕“四点金”金品

精美的手工木雕。

< 志 愿 | 乡 情 >

最辛苦的是那些潮州节的志愿者们,他们穿着红桃粿图案的T恤,忙前忙后,诚挚用心服务。

他们或是潮州来新加坡留学的孩子,因着对家乡深深的爱与念,细心地为来潮州节的人介绍讲解,用潮州话和老一辈聊天,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也有不是潮州人的年轻人来当志愿者,在这个过程接触、了解潮州,你们都辛苦了。

在异国,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志愿者为老人写批

纪念品区,志愿者们开心和红桃粿合影。

志愿者开心工作中。

志愿者团队。

< 回 馈 | 感谢支持 >

为期十天的潮州节,在新加坡掀起一股潮州热,为了赴一场属于“家已人”的约,不远万里,大家齐聚这里。潮州人的乡情、团结和文化,闪闪地在异国他乡发着光…让我们期待,下一届潮州节见。

以上就是comelah所见所闻的“潮州节”。

看到如此浓浓的乡情,不知道乡里乡亲作何感想,我们自己倒是很感动,这是一种凝聚力。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乡情,是家国情怀,更是一个人在历经万水千山后的精神依归。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乡情”。

对季羡林而言,月是故乡明;

在流沙河心底,那是一只蟋蟀的歌声,歌声中有雕竹做笼,呼灯篱落,有月饼,有桂花,有雁南飞;

于汪曾祺来说,它具化成味觉,是红油滋滋冒的端午咸鸭蛋,是脆嫩多汁的杨花萝卜;

……

而你的乡情呢?正安放于何处?

纸短情浓,素笺暖心。

“搏击风浪、挺立潮头、迎接新一天的太阳”就是潮人先辈留下来的“红头船”精神。

这种精神在一代代潮人的血脉中延续传承。过去的潮州人,现在的潮州人也行;外面的潮州人行,家里的潮州人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