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
一、潮汕:一个独特而矛盾的存在。
我大学毕业以后,在潮汕生活过五年,当时为了搞业务,几乎是跑遍了潮汕的每一个县区,见过几百个潮汕的中小企业老板,跟当地一些政府机关打过交道,也认识了一帮潮汕朋友,所以,潮汕算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我的印象里,潮汕一直是一个比较独特而“矛盾”的存在。说它独特,是因为潮汕的发展轨迹,在中国其他任何城市都找不到类似样本;说它“矛盾”是因为,首先潮汕商帮以生猛凶悍的经商风格,成为中国生命力最旺盛的商帮之一;而汕头作为最早一批开放的特区,不仅没有借助政策红利直上青云,反倒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日渐没落。其次,潮汕人排外、抱团,认人不认事;但这么抱团的潮汕人,有时候会因为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一家人打得头破血流。最后,潮汕人有钱,潮汕也有很多隐形富豪,但当你走上潮汕的街道,尤其是当你去看一看练江的水,你不会相信这个地方有很多富豪,你会以为自己跑到了越南,因为潮汕的城市环境建设还不如很多三四线城市;潮汕人手里的巨额财富,跟潮汕糟糕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反差。
正是这种独特和矛盾,让潮汕商人成为中国商界非常另类的存在。所以这篇文章,大圣就结合我的观察和思考跟你唠一唠这个“异类”,我会分为三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第二部分是:潮汕人到底是咋做生意的?第三部分是: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文章内容较长,建议你先转发收藏,然后慢慢观看,因为这可能是全网对潮汕商人解读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
二、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上个世纪初,泰国国王拉玛六世写了一本书,叫做《东方犹太人》,这本书明面上是在吹潮汕人的彩虹屁,说潮汕人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实则绵里藏针,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潮汕人掌握着泰国的经济核心,并且充满了敌意。
拉玛六世忌惮潮汕人,真的是因为潮汕人太能搞钱了:潮汕人甚至一度垄断了泰国经济,陈弼尘、谢国民、苏旭明三位潮汕人,先后登上泰国首富的宝座,而前十富豪榜里,也一度被八位潮汕人所占据。可以这么说,潮汕财团跺跺脚,泰国经济抖一抖。
潮汕人不光在泰国搞钱,而且在整个东南亚搞钱,有资料显示,潮汕走出去的海外华侨一度高达1000多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最多,有305万人,印尼有50多万,新加坡有40多万,马来西亚有40多万。这里面有很多人也都搞出了名堂,除了前面说到的几位泰国首富,比方说曾经的新加坡首富、立邦漆的创始人吴清凉,也是潮汕人。所以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潮水,哪里就有潮汕商人”。可见潮汕商人分布之广。
而在国内的商业江湖里,潮汕人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个体上来说,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先后登上过首富宝座,他们全都是潮汕人;从整体上来说:2018年新财富500榜单中,潮汕共有89人上榜,从人数占比上来说,远超其他地区;而2016年的“宝万之争”,也让宝能姚振华背后的潮汕财团大鳄们浮出水面,据公开数据测算,仅富德系、宝能系、朱孟依家族、侨鑫集团等四家潮汕籍财团,所控制和影响的金融资产至少已经达到1.1万亿以上。
潮汕商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钱,或许永远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而潮汕商人搞钱能力之强、搞钱范围之广、搞钱时间之久,都让他们无愧“东方犹太人”的称号。
黄光裕
三、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
潮汕人这么能搞钱,他们到底是咋做生意的?我在潮汕呆那几年,亲眼见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白手起家,短短几年,实现年入百万甚至千万;潮汕人在做生意上的确有一套。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潮汕人做生意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一个特点是,“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我记得当时我部门招了个精神小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小伙说你们这儿的活儿太重了,我干不了,然后就要辞职,我一看人家都干不动,我还能说啥,于是就同意了,后来有一天,我跟朋友一块去衡山路吃饭,看见那个精神小伙自己开了个肠粉店,这时候我才明白,干活累不累不是重点,给谁干活才是重点。你要是以为这个精神小伙只是个例,你就太单纯了,后来我还遇到好几个这样的小伙,其中一个来我这儿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去开茶叶店了,另一个干着干着,突然跑去卖红酒了......对潮汕人来说,打工只是体验生活,当老板才是终极归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潮汕人不像内地很多地方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倒是想得非常开:“孩子不学习不要紧,只要能做生意赚钱就行。”,所以潮汕除了李嘉诚力推的汕头大学以外,几乎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但潮汕的职业技术学校倒是遍地开花,主要原因就是,上职业技术学校周期短、见效快、实用。
所以我认识那几个后来发家的潮汕朋友,其实都没上过多少学,早早就出来跑社会,要么在别人手底下混一段时间之后自立门户,要么从小生意起家日拱一卒,他们都是靠做生意快速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
当老板而不是打工,似乎成了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
潮汕人做生意第二个特点是,“哪里能搞钱,就去哪里搞;怎样能搞钱,就按怎样搞。”
潮汕商人对赚钱机会非常敏感,在地产崛起的时代,潮汕人前仆后继杀进地产江湖,以至于现在深圳地产圈里的大部分地产大佬都是潮汕人;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时候,潮汕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华强北,所以之前网上有个提问:如何在华强北找到优质货源?底下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是:学会潮汕话;因为整个华强北,几乎就是潮汕人的江湖;而到了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汕人又抱团杀进互联网江湖,利用互联网工具推动产业创新;潮汕人对赚钱机会的敏感,就像鲨鱼见到血。
哪里能搞钱,潮汕人就去哪里。而潮汕人搞钱手段之“灵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王志纲讲过一个例子:他认识一个搞保险业的潮汕大佬,这位大佬专门搞了两栋别墅,别墅里养着从各国物色来的近百位绝色美女,天上人间,莺歌燕舞,大佬把这当作武器来开路,战无不胜。
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那是因为距离汕头250公里以外的厦门,也有人曾经这样搞过。只不过那个人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
如果你认为潮汕人搞钱的手段就这么点,那就真是小瞧潮汕商人的想象力了。
30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9人被处死刑,虚开增值税金额高达323亿,骗税42亿,涉税犯罪团伙约150人…..这起发生在2001年的骗税案,成为共和国成立以来金额最大、作案最为疯狂、涉及人员最多的世纪第一税案。
而这个案件的发生地,就是潮汕。
所以,搞钱手段灵活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它健康地在风口中生长,就会长成财富的参天大树;而当它生长在灰色地带,就会成长为一颗毒瘤。
潮汕商人成为了挥舞这把双刃剑的江湖剑客,行走江湖,刀口舔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潮汕人做生意第三个特点是,低调、务实,闷声发大财。
王石曾经说过:“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
合生创展的掌门人,叫做朱孟依,潮汕人,是地产圈的教父级人物,江湖人称“朱老农”。朱老农极其低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有一回,一家媒体偷偷刊登了朱老农的照片,朱老农勃然大怒,跟媒体大吵一架,同时撤掉了投在这家媒体的所有广告。
同样低调、务实的还有宝能的姚振华。有一回,姚振华的秘书给他买了一双7000块的皮鞋,姚振华拿到以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了,就把秘书骂了一通,秘书只好把鞋退回去,换了一双2000块钱的皮鞋;姚振华有块天梭表,戴了八九年也不舍得换,姚振华说,不就是一块表嘛,能用就行,没必要非要买十几万一块的名表。
姚振华口才很好,讲话很有感染力和煽动性,有时候宝能内部开会,原本只给姚振华留一个小时的发言时间,但姚振华一旦讲起来,就能讲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根本收不住。能讲、爱讲的姚振华,却从来不喜欢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如果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他根本不想站到幕前,据说,姚振华曾经为了让自己的名字不在百度里出现,砸了不少钱。
我认识的很多潮汕老板,其实也都是这种风格:能省的钱坚决不乱花,能省则省,比方说在个人生活上不会过分讲究,不搞花里胡哨的表面工程,但是在买房上倒是都很舍得花钱;该花的钱坚决不能省,该花就花,比方说在对外投资上,在对待朋友上,都非常舍得花钱。
潮汕人的低调务实,一方面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经商风格,另一方面是刀口舔血的自保策略,这一点我就不拆开讲了,你品,你仔细品。总之,潮汕人都懂得闷声发大财,求利不求名。
潮汕人做生意第四个特点是,抱团。
2010年,国美股权之争达到高潮,黄光裕家族开始全面反击,一方面,黄家开始打情感牌,黄光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道歉和感谢》,同时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身段灵活地拉拢贝恩资本跟陈晓博弈;另一方面,潮汕商帮还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20亿资金来帮助黄家来应对危机,而在股票市场上,潮汕财团还大量购进国美股票,用真金白银来支持黄光裕;最终这场战役以黄家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2016年5月,“宝万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深交所对宝能和万科同时发出监管函,算是各打了五十大板,让这场控制权之争进入了更加微妙的阶段。而被王石称为“野蛮人”的姚振华,此时正身处风口浪尖。
2016年7月8日,姚振华在宝能总部接待了一波重要客人。这波客人里有汕头市委书记陈贤良、深圳汕头商会会长郑汉明和深圳潮汕商会会长黄育宏等人。在这次见面会上,各地会长纷纷表示,如果宝能需要支持可以尽管开口,他们都将全力以赴支持。所指何事,不言自明。
虽然在证监会的干预下,姚振华最终也没能吞下万科,甚至还付出了十年内禁入保险业的代价,而风起云涌时,潮汕商帮的挺身而出,当时无疑给了姚振华打硬仗的的底气和信心。
作风凶悍的潮汕商人,像一头又一头狼在商业江湖里猎食;而当他们遭遇危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他身后站着的是一个狼群。
李嘉诚
四、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
看完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好奇:潮汕人到底为啥这么会做生意?当我扒拉扒拉这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潮汕人生存跟发展的“血泪史”。而且我认为只有真正搞懂了这部分内容,才能透彻理解潮汕商人的集体性格和经商风格,所以请你一定要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
公元1094年,苏东坡因为跟新上任的宰相章惇有过节,被贬到了偏远地区。在“流放之地”,苦中作乐的苏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一直都是古代朝廷发配重犯的理想之地。为啥?因为岭南是真的苦啊:气候潮湿,山林众多,蛇虫鼠蚁,烟瘴肆虐,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京城到岭南路途遥远,犯人们能活着到岭南就实属万幸;而到了岭南以后,才是所有噩梦的开始,人间炼狱,生不如死。所以,那时候的官场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岭南。于是岭南就成了“蛮夷之地”、“流放之地”。
苏东坡当时被贬的地方,其实是现在的惠州,惠州往东走300公里,才真正到了潮汕,跟惠州相比,潮汕简直就是“岭南之南”。
潮汕的地形跟珠三角很多地方的地形略有不同,潮汕三面环山,一面环海,这让潮汕的可利用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人均耕地更是少的可怜,在古代时就只有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到了近代则只有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农业时代,耕地面积少,就意味着填饱肚子的难度更大。
独特地理位置带来的不光是耕地面积少,还有可怕的地震和台风。
潮汕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汇处,属于广东五大地震带之一的泉汕地震带,历史上地震多发,小震不断。
从1400年到1970年以前,潮汕有关地震的文字记录,共有127条,经国家地震部门确认的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0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18年2月13日发生在南澳附近的7.3级大地震。
那一天是大年初三,很多人正在走亲串友,下午两点左右,人们突然听到雷声滚动,空气中也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华英学堂附近的大马路上突然裂开一条30多米的裂缝,裂缝里喷出滚烫的硫磺水,路人纷纷四处逃窜。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倒塌,金山街的高升戏院除戏台外全部倒塌,压死40多人,伤及20多人。万美斋茶居整座倒下,造成20多人死亡,30多人受伤。当晚22点,又发生第二次余震,震塌了一个正在演剧的剧院,剧院内200多人无一幸免。
据《汕头大事记》等史书记载,这次地震历时20分钟,汕头楼房、商店、戏院、衙署等房屋坍塌众多,倒塌房屋百余家,被压死200多人,重伤300多人,轻伤500多人。而整个潮汕地区因为这次大地震以及地震造成的海啸,死伤近万人。
四年之后的“八二风灾”,成了潮汕人的又一场噩梦。
1922年8月2日,一场12级的台风袭击了汕头,史称“八二风灾”,《潮州县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场台风:“风方益厉,山撼岳,拔木屋”,大致意思是说台风十分凶猛,能撼动山岳,树木连根拔起,房屋也被大风掀起。
这场台风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造成汕头超过80%的地方受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超过一半的房屋倒塌,并带走了近八万人的生命。
建国以后,潮汕也多次受到台风的侵扰,比方说发生在1969年的第三号台风,这场超级台风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冲向海堤,使几个人合抱的大榕树被连根拔起,5060吨重的机帆船被潮水抛上陆地,潮阳县牛田洋垦区的85公里长、3.5米高的海堤被削去2米,只剩下1.5米高,汕头市平均进水1.5~2.0米,全市死亡1554人,倒塌房屋82381间,沿海部分被淹农田土地盐碱化,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如果地震和台风算是“天灾”,那么潮汕人需要应付还有的“人祸”,那就是海盗。
从唐朝开始,潮汕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门户,拥有拓林湾、程洋岗、樟林港等近十个良港,海运和贸易的发达,让恩格斯也曾赞叹:“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
而哪里有商船,哪里就有海盗。公元1133年2月,海盗黎盛大举进攻潮州各地,烧毁民房不计其数,期间曾进犯潮州城,城内官兵根本抵挡不住,后来在海阳县乡绅的努力下,招募大量乡勇民兵,陪合官兵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缠斗,最终才将海盗赶出潮州。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实施海禁政策。这对于物产并不丰富只能“靠海吃海”的潮汕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所迫,很多人只能铤而走险。
于是,潮汕地区就出现了新一批的兼职海盗。官兵来查的时候,他们就变身老实巴交的渔民;官兵前脚一走,他们就化身凶神恶煞的海贼。而到了晚明,就出现了不少职业海岛。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传奇海盗头子林凤。林凤带领的海盗团体,巅峰时期有三百多艘船、四万多人。1573年,林凤海盗团先后进攻了澄海、潮州和惠来,他们一边杀贪官污吏,一边抢夺老百姓。后来,林凤占据南澳,与朝廷议和,被广东总兵殷正茂拒绝。至于后来林凤远走菲律宾,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并在林加廷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这都是后话,咱们按下不表。
总之,潮汕人饱受海盗之害。1552年,潮州有95万人。第二年,海盗兴起,于随后二十年间大举入侵18次。1574年,潮州人口暴降至71.25万,减少了四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人会做生意,其实也是独特地理位置和文化属性造就的结果。
首先,潮汕耕地面积匮乏,这让潮汕人根本没办法搞小农经济那一套,没法靠种地填饱肚子,只能靠做生意,所以,与其说潮汕人是自带经商基因,不如说潮汕人是被生活所迫。
其次,为了应对长久存在的“天灾人祸”,也就是地震、台风和海盗,让潮汕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善堂文化、侨乡文化等,为啥?因为当时的政府靠不住,比方说,海盗来了,官兵要么没法及时赶到,要么赶到了也打不过,只能靠宗族快速集结力量抵御海盗;比方说,1918年的南澳大地震之后,广东当时的主事陈炯明就只给潮汕拨了2万元大洋;而1922年“八二风灾”之后,因为当时的政府忙着北伐,基本没有提供啥有效援助;潮汕人想要抵御天灾人祸,就只能抱团奋战。这就是潮汕人如此抱团的根源。
最后,鸦片战争以后,汕头开埠,让潮汕地区拥有了两大契机,一个契机是,潮汕成了最早接触海外贸易方式的地区,加速了商业化进程,同时也实现了潮汕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另一个契机是,出现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让潮汕商人大规模走向海外。这两个契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潮汕商人拥有更广泛、前沿的商业信息和眼界,从而可以快速捕捉赚钱机会。
如果用两句话总结潮汕商人,我觉得应该是这两句:
第一句是:如果可以衣食无忧,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第二句是:一半是土地,一半是海水,亦正亦邪,快意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