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2020年,海底捞股价累计涨幅高达91.5%,喜获“火锅茅”的称号,那为什么海底捞到了牛年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翻台率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各地疯狂扩店,已经“封神”的海底捞还是难逃被抛弃的命运。股价从历史最高价85.8港元直泻至近期最低的40.6港元,股价腰斩,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港元。微博话题#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还一度登顶热搜榜,公司创始人张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
直接诱因是业绩复苏不及预期,具体而言是利润和翻台率下滑。
6日,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报告中引述海底捞管理层透露,今年4月份旗下餐厅整体翻桌率低于3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约70%水平,亦较3月份的3.5至3.7次下跌,表现低于市场预期。
要知道,海底捞引以为傲的翻台率,19年还有4.9次,20年已经跌到了3.7次,呈逐年下降之势。
与之相反的是,海底捞丝毫没有停下的开店速度,从年初至今,海底捞在全国已开设约200家新店,4月份开设约40家新店,开店真的能挽救海底捞吗?据海底捞的财报数据,去年海底捞1200多家门店干了一年,只净赚了3亿元。这个成绩大大低于市场的预期。
显而易见,虽然海底捞近年来加速扩张,但净利润率却逐年下跌。2016 年,海底捞销售净利率为 12.5%;2019 年降至 8.8%;到了 2020 年,则已经低至 1%!
翻台率和净利润的下滑,反应出的是,人们不在那么忠实于海底捞,海底捞的客户正慢慢流失。廉颇老矣,前有业绩下滑,后有新势力追兵,不论是已成大势的巴奴毛肚、小龙坎、谭鸭血、呷哺呷哺、懒熊火锅……还是各种特色潮汕牛肉锅、滇式火锅、酸汤鱼、椰子鸡……
本就分散的火锅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海底捞如何应对?
为破除单一火锅品类的限制,海底捞近年已孵化出包括粥、饺子、土豆粉、米线、面食等不同类型的近10个中式快餐品牌,比如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等。但就目前来看,这些处在单店探索阶段的新店,还不能为海底捞博得更大的市场。
5月20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个股权奖励计划,拿出1.59亿股奖励1500余名“打工人”。对象包括管理层成员、区域统筹教练、部分家族长及餐厅经理、部分业务及技术骨干等超过1500余名员工及多名顾问。
海底捞在公告中也给出了授出股份的理由,公司认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模式。三季度起,海底捞还曾全面提升中国大陆门店一线员工基本工资标准,根据不同城市情况,标准调整为每月增加200元到1600元不等。
不知道接连的改革和激励手段能不能力挽海底捞的颓势,曾经封神的“火锅茅”还能在火锅的C位站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