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首次发行20元纪念钞,这位潮汕女子被印在钞票上

今天,为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了20元新钞票。这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次推出20元纪念钞,正面是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伊沙克(Yusof Ishak)的肖像,背面则是8位对新加坡社会作出显著贡献的代表人物。

而这8人中有3位华人,分别是华教先驱陈嘉庚、新加坡“国宝”许哲以及新加坡杰出女教育家王惠卿。

记者注意到,许哲女士祖籍是广东潮汕,她于1898年生于汕头礐石的一个小村庄,后一生因关爱贫苦病弱者被誉为新加坡“特蕾莎修女”。

无独有偶,纪念钞设计师、身为新加坡设计界名宿的翁锡礼,也是一位潮汕人。他1941年生于潮州潮安,8岁时随母亲移居新加坡。新加坡1999年发行的肖像系列纸币,也是由他设计的。

新加坡“特蕾莎修女”

许哲2011年12月7日,新加坡最大的人瑞(德高望重的长者)、多年以来积极从事公益活动的华裔潮籍许哲女士在后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13岁。她一生创办了9所养老院,收容、照顾孤儿和受虐儿,关怀社会不同角落里贫苦病弱的人们,被誉为新加坡“特蕾莎修女”。

许哲于1898年出生于汕头。家庭变故致使她跟着母亲和姐、弟、妹5人离开家乡,到马来西亚生活,直到27岁才开始念小学。后来,她为躲避提亲而跑到香港,却意外谋得一份高薪职位。二战时,她避难到重庆,在一支英国反战的救伤队担任翻译工作。战后,她前往英国。

1953年,许哲从英国皇家伦敦护士学会毕业后,收到一封寄自南美洲巴拉圭的信函,由多个国家成员组成的“兄弟协会”向她发出邀请。当她得知这个“兄弟协会”是一个专门收容穷人的慈善机构,便毅然前往,成为收容所里唯一的护士。1961年,她回到阔别多年的槟城。2年后,许哲带着母亲搬到新加坡与姐姐同住。

来到新加坡, 许哲从姐姐口中得知有一个穷人医院,从1901年创办至那时,没有一个护士。当时里面380个病人,她便自己推荐到医院来照顾病人。1968年,在姐姐的支持下,许哲在新加坡建造了专为老弱和孤苦病人而设的福利养老院,义务收容当地250位贫病老人。

在志愿者的协助下,许哲还成立了“心连心”服务组织,为那些被遗弃的老人、弃妇、儿童提供中途站,给予他们家庭成员般的关爱。83岁时,她卸下养老院的工作后,私下负担起照顾27名老人的责任。她还时常收集旧衣服,分送给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印度的穷人。105岁高龄时,她还千里迢迢到柬埔寨山区,把粮食和日用品分发给那里的村民。

每当有人将许哲与德雷莎修女相提并论,她总是谦卑地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别的责任,就是爱,时时刻刻都去爱人。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谈及许哲女士,新加坡作家邹璐说:“她年纪很大时,还坚持做运动以及公益事业,整个社会都很敬仰她。”

正在广东留学的新加坡籍“90后”华人蔡欣仪回忆道,小时候在学校读《弟子规》时,老师多次提到许哲女士。“她创办的养老院免费照顾贫病老人,善行不分种族、宗教和性别,到了九十多、一百多岁的高龄,仍坚持照顾别人,给受助者家庭成员般的温暖,这是我所认识的许哲女士。”蔡欣仪动情地说。

“她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在新加坡“华二代”江绮茵看来,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许哲女士用善举阐释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真正含义和最高境界,“无私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尤其是穷、病、老、苦的人,她做了一辈子,一直在默默地坚守”。

新加坡潮籍艺术家翁锡礼

1941年生于潮州潮安的翁锡礼,8岁时随母亲移居新加坡。儿时,他在祖父的古董店帮忙。从小,翁锡礼就对绘画有浓厚兴趣,画画、书法总是名列前茅。16岁时,他报读新加坡艺术学院课程,学制三年,每周上课两次,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严格要求自己,学了三年素描,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60年代开始,翁锡礼与同伴参加“六人画展”“东南亚文化节”等,开始崭露头角。他的早期作品多以街头写生为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当时的街景、社会。

经过3年专业艺术培养后,翁锡礼加入新加坡的一家电视台工作,后供职于教育出版社、建屋局、国家公园局。2009年,他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退休后,专注于艺术创作,成为全职画家。为获取创作灵感,他去过不少地方,如故乡中国潮州、中国台湾、泰国、尼泊尔、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也曾远赴印度、法国。

【记者】龚春辉

【视频】周鑫宇 龚春辉

【统筹】郑幼智

【校对】符如瑜

【作者】 龚春辉;周鑫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要闻自营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