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生,又名公室,1888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大榕铺村。家庭务农,父亲曾多次往新加坡谋生。家乡的壮丽山川及父亲从外国带来的新鲜事物,使张竞生从小就形成爱好大自然、热情奔放的性格及极强的求知欲。
1904年,清政府为挽救衰败局面,宣布废科举、兴学堂、倡“新政”。张竞生读几年私塾后就考进县立小学,学习半年后又考进丘逢甲主办的汕头同文学校。1907年,张竞生受社会上“军国民主义”的影响,认为救国的捷径就是兵强械利,振兴新军就足以把列强打出去。于是,他考进黄埔陆军小学,与陈铭枢、陈济棠等人同学。他学习勤奋,法文成绩列全班第—。因受革命党人暗中散发的《民报》影响,激起反清情绪,他带头剪辫子,闹伙食改革,结果被校方开除。该校副督监赵声,早具革命思想,介绍张竞生往新加坡谒见孙中山先生,聆听教导。1910年他从新加坡回国,先后进入上海震旦学校、北京京师大学学习,并参加革命活动。当时汪精卫谋刺清摄政王未遂被囚,汪的未婚妻陈璧君曾与张竞生商量营救办法。武昌起义后,张竞生加入京津保同盟会,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南北议和南方代表团秘书。1912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稽勋局选派25名对创建民国有功的青年出国留学,张竞生是其中之一。他赴法国学习七年,1915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文学院,1919年获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间曾到英、比、瑞土等国作短期进修或游历。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反对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以及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使他受到很大影响;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既否定封建制度的黑暗,又批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把理想寄于未来的思想,使他深受熏陶。这些促使张竞生形成了反帝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倾向,并成为后来行动的指南。
1920年,潮州父老聘请张竞生为金山中学校长。他从巴黎回国,在走马上任途中,向当时的省长陈炯明上了许多条陈,其中有倡议优生节育一项,被陈炯明视为神经病。他上任后,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破天荒招收女生、开设外语课、体育课等,并清理校产。与此同时,他在汕头报上公开提倡优生节育与呼吁创办岭东大学。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超时代的主张,触犯了当地的权贵者,校长一职仅仅当了九个月被免去。
1921年至1926年,张竞生应蔡元培的聘请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蔡元培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张竞生得到一个著述与发挥才能的机遇。他讲授的哲学课程《法国唯理论》,使古老的中国哲学开了眼界,符合当时反帝反封建的需要。他编著的《美的人生观》、《普遍逻辑》、《美的社会组织法》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此期间,他为了向旧势力、旧传统、旧观念挑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激起了一阵阵的风波。如:1921年,张竞生在北京首次提倡优生节育,遭到社会与报刊的攻击;1923年,张竞生在北京《晨报副刊》上提出“有条件的、是比较的、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的爱情定则,矛头是指向封建婚姻制度与夫权思想。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晨报副刊》连续一个多月刊载争论稿件达30多篇,影响深远。1925年,张竞生任北大风俗调查会主任委员,把性问题列入调查范围,旨在移风易俗。1926年,他把调查的性材料根据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斯的理论编成《性史》第一集,因触犯封建意识禁区,立即遭到一股舆论的指责。后来,一些无耻文人假冒张竞生之名出版《性史》若干集,诲淫诲盗,象一股祸水全倒在张竞生头上。以上三例,可见他的开拓精神与阻力之大。
1926年下半年,张竞生离京赴沪,先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后又开办“美的”书店,主编《新文化》月刊,发行包括《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在内的“美的丛书”,出版“性育丛谈”、“霭理斯女性小丛书”,继续宣传性科学和翻译霭理斯的性心理学。“美的”书店很兴旺,但因别有用心的人在暗中捣鬼,上海租界警方屡次以贩卖“淫书”为罪名进行查抄罚款摧残,终致倒闭。
1929年,张竞生与恋人同到杭州西湖旅游,以消前段时间奋斗的疲劳。谁知到杭州第二天,他即被浙江省政府以“宣传性学,毒害青年”的罪名拘禁,幸有张继保释,方得回上海。至此,他在国内似无立足之地了,只得再度赴法。不久,他得到广东省主席陈铭枢寄来的资助,计划翻译世界名著,其中包括文学、科学、哲学及各种民生著作,把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他先翻译世界名著《卢骚忏悔录》、《梦与放逐》、《哥德自传》、《印典娜》、《多惹情歌》等,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论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编著《浪漫派概论》、《伟大怪恶的艺术》。上述各书组成“浪漫派丛书”,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可惜后来省长易人,资助中断,只好停止计划,于1933年回国。
张竞生回国后,又遇少时的同学陈济棠主持广东政事,得到一个实业督办的头衔,主编《广东经济建设》,兼任广州《群声报》编辑。于是,他转而写经济论述,曾在《广州民国日报》等报刊发表《与省府商榷整理省营工厂之方法》等文章,提出许多灼见,如合理调整工厂布局、防止搞回扣、用矿泉水作饮料等。后因他觉得在广州无法实现抱负,就回饶平旧居。环境、地位变了,但他爱国爱民之情不减,振兴中华之志不衰。他决心开发山区,致力于农业研究,在饶平搞实验。他主持家乡学校的教学改革,培育人才;创置苗圃,引进中外良种;筹资开公路,促进流通,并计划筹资办华侨农场。此时,他的著述又转为农业经济,如在上海《社会月报》等报刊发表《农村复兴实验谈》等文章。但因修公路触犯权贵利益,他又遭挟嫌诬告而受通辑,出逃香港,不久为陈诚赦免,于1935年回广州,任省参议员和经济委员等闲职。1937年,他又回饶平,任饶平县民众抗日统率委员会副主任。汉奸汪精卫屡次函电招致,都遭拒绝、痛斥。1941年,他创办“饶平县农业职业中学”,课余躬耕并从事著述,著有《饥饿的潮州》等小册子及杂文多篇。
1946年至1947年,张竞生北赴沪、宁,筹组“中国农民党”未成,又东渡台湾考察,先后送二批农校学生到台湾从事糖业开发,继而南访柬、越、泰,旨在筹资与引进良种,开发山区,受到华侨欢迎。他回饶平后即投入实践与著述,著有《山的面面观》、《新食经》、《前后杀狼记》等小册子。1948年,他的家乡已有游击队活动,他暗中给予掩护、支持。
解放后,张竞生于1950年出任饶平县生产备荒委员会主任,是饶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51年春,他奉调到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广东省农林厅技正,1953年到省文史馆当研究员。在文史馆期间,他写了许多珍贵史料,如《南北议和见闻录》、《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等。此外,还应新加坡、香港出版界之约,写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我的婚姻》等几部半自传性作品。1960年他自愿申请回饶平为驻外馆员,从事著述,写了《系统与规律的异同》、《记忆与意识》等哲学著作和“心理学系统”等笔记,“文革”期间,张竞生受到冲击,被遣往饶平樟溪区厂埔村。1970年6月18日深夜读书,突发脑溢血身亡,终年82岁。
张竞生一生,是开拓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他虽屡遭挫折,但仍努力奋斗,辛勤笔耕,爱国爱民,一片丹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张竞生的遗著将会得到学术界正确的评价。
为向世人展示张竞生博士的传奇人生,传播他的思想和理念,我县于2005年在浮滨镇大榕铺旧寨园投资建设张竞生博士公园,现为广东省性文化教育基地。
素材来源:饶平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