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儿童画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千年文化哺育合川美育


美育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如此看来,这“美育”似乎还是个洋玩意儿,但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出现美育的雏形——“礼乐文化”。到如今,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洗礼,华夏民族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也融进了合川这个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的江畔之城。无数文化、风土人情像江水一般融汇,滋养着合川人的精神世界,也孕育出了合川美育的萌芽,同时衍生了这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符号——儿童画。




“美育是不教而教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青年学者、北京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美育论坛执行总监丁旭东的这句话,或许就是对合川美育及儿童画的最佳诠释。自古以来,合川都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涛涛的江水流淌不息,将文化与岁月的痕迹牢牢刻印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巴楚文化浪漫诡谲的想象力、独钓中原的钓鱼城遗址、相映生辉的二佛寺与涞滩古镇,还有杜甫、范成大、周敦颐等千古名士留下的灿烂诗篇……在合川的大地上生活成长起来的合川儿童,眼中所见尽是纯净善美的自然景观与厚重深远的人文传统,耳濡目染下,便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了极强的艺术感知力。


悠悠的三江,曲水流转,涛声不绝,在孩子们的眼中犹如彩色的缎带;宁静的乡村田园里,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香梨、绿油油的青山……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以斑驳缤纷的色彩冲击着孩子们的艺术感官;盘山傲立的钓鱼城,带来横亘千古的肃杀气息,那绵延不绝、卧于山岭之上的古朴城墙,在孩子们的眼中便是象征着华夏威严的长龙。这样的艺术感知可能是出于对美的享受和追求,其实也离不开孩子的天性。在得天独厚的外界环境的熏陶里,孩子们依着自己的天性,产生了表达家乡美好生活、表达脑海中美丽世界的创作渴望。久而久之,在这样充满创作激情的氛围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会加入到队伍中来,合川美育及儿童画的格局也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可以说,合川的美育和儿童画,与合川独特的文化土壤、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让合川成为了著名的“儿童画之乡”。


“儿童画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合川儿童画无疑是合川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几十年来,合川少儿书画作品获国际国内比赛金银铜奖1860件,选送到法国、日本、美国、韩国、捷克、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200余件。2007年6月合川被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授予“重庆农村儿童画之乡”,2008年11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儿童画)之乡”……一系列骄人的成绩证明了合川美育及儿童画发展的成果,而这如今光芒万丈的康庄大道,背后却是几代合川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换来的。


时间回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都满怀激情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而努力。彼时的合川自然环境极其优美,田地井然,山林茂密,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村镇的人们大多在田间劳作,在这之中,一批具有艺术天分的农民自发地搞起了创作。他们以劳动为主题,以农民为原型,通过绘画歌颂着勤劳的人民与美好的生活。这些画作在构图上大多简单朴实,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人们改造生活的美好愿景。在色彩的运用上,大面积的红色、黄色、绿色极具张力,显示出一种天然质朴的美感,而这些特质恰恰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开始模仿这些绘画,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儿童特有的天马行空的纯真想象,渐渐形成了一股独特的风潮。老师家长们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在各乡镇学校里,一些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便在大人们的组织下相继开展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川的农村儿童画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事物越来越多,儿童画的题材和风格也愈加开放,大多数作品都反映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由衷赞美。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在文化部门任职的邓建强敏锐地捕捉到了儿童画蕴含的极大能量,开始与政府相关机构筹划如何将儿童画正式地推广起来。于是,在1984年5月,由当时的县文化局、教委、宣传部、农村商业银行等数个机构联合主办,文化馆承办的“合川少儿书画现场比赛”拉开了帷幕。这是合川儿童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刻,至此之后,合川的少儿书画现场比赛便以每年一届的形式持续开展起来,合川儿童画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众多学校和单位加入到儿童画创作的队伍中来,从最初的几所学校数十人参赛,到后来的几十所学校几千人参赛,合川儿童画在社会各界积极的参与和支持下扬帆启航。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设立美术特色单位,这一举措强有力地推动了合川儿童画的可持续发展。


从1997年开始,为了适应发展,让全社会了解到合川儿童画,少儿书画现场赛的场地改设在城市广场。合川儿童画变得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成为了合川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每到比赛的时候,合川的街头呈现出节日一般热闹的场景,数百孩子席地而坐,在百米的长卷上分工合作。放眼望去,仿佛一个个炽烈的灵魂火苗熊熊燃起,以燎原之势,挥洒出合川儿童画的辉煌篇章。




2005年,合川农村儿童画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农村儿童画展,标志着合川儿童画走进了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终于,在2008年,合川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儿童画)之乡”称号,合川的农村儿童画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阶段。


新时代下的美好明天


合川儿童画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与其本身具有的非凡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儿童画图形简单、画面单一,但是合川儿童画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已经发展出了独特而丰富的风格和技巧。从题材上来看,合川儿童画主要反映新农村的生活变迁。小到花鸟虫兽,大到谷场农田、街头巷里,孩子们以稚嫩的童心,画家乡的山山水水,描绘心中的七彩世界。从类别上看,合川的农村儿童画包括版画、水墨画、色彩画、儿童素描等等。同时,绘画材质与表现形式也十分广泛,画面上的色彩与厚薄巧妙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与视觉冲击力。另外,百米长卷的创作也是合川儿童画的一大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合川农村儿童画便开始探索这种百米长卷。1997年,一幅庆贺香港、澳门回归的儿童画长卷的诞生,不仅是合川儿童画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腾飞的颂歌。不同于单人单幅创作,百米长卷非常考验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工意识,通常一幅百米长卷由一个学校单位完成,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孩子们分成不同小组,分头规划练习自己要创作的部分,最后在现场进行创作。这一活动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与互动性,是合川儿童画积极创新,探索美育实践的一大成果。


近年来,合川儿童画始终保持着积极发展的势头,并在此基础上就基地建设、美育教学、文旅推广上做了充分的尝试和探索。




在基地建设方面,以区内各美术特色学校为农村儿童画创作基地,在巩固现有的创作基地基础上,力争每年争创1至2个重庆市级创作基地。目前,合川创建全国美育百强名校1所,市级美术特色学校4所,区级少儿美术基地10余个,少儿美术培训机构80余个。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儿童画教师培训、名家示范等公教活动,着力培养一流的美术辅导教师队伍和儿童画创作队伍,在保证现有的100名骨干辅导教师队伍和5000人创作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在学术交流方面,坚持开展儿童画现场比赛,参加和举办国内外儿童画比赛、展览与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儿童画艺术节。在品牌打造方面,创作以儿童画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开展儿童画特色学校文艺展演活动,举办辅导、讲座等与儿童画相关的各类培训活动。在市场开拓方面,开发装饰品、壁饰品、礼品画、画册、挂历、台历等儿童画产品,打造儿童画文化产业,定期举办儿童画拍卖会,并在旅游景区和工艺品店增设农村儿童画专卖点,从而加快合川儿童画产业发展。


此外,合川区美术馆与合川儿童画学会一道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以儿童画公共教育为推手,通过特色比赛、多元化培训等公共教育项目,以活动促发展,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艺术审美、体验和创作中,增强文化艺术传播、文化艺术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儿童画进校园活动项目主要包括儿童画辅导培训、带孩子一起看展览、展览进校园和儿童画辅导教师培训等系列活动,通过多元方式的培训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师生对儿童画的发展认识,增强美育育人作用。




目前,合川儿童画各项活动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因为疫情原因暂时中断的少儿书画现场赛也即将恢复筹办。合川儿童画发展到今天,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推动合川艺术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合川美育的重要实践来源和理论结晶,对全国的少儿文艺及美育事业都起到了示范作用。相信在合川美术馆及有关文化部门的带领下,新时代的合川儿童画会再创新高,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合川美术馆

文:仵迪

来源:《重庆客》APP

编辑:仵迪

审核:江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