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昔日风沙盐碱地 今成生态示范县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屈艳枝 卢浩然 鲁杰报道“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变成了森林和良田。”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来到防治荒漠化取得显著成就的兰考。而今的兰考,为祸数百年之久的“三害”早已寻不到踪影,林木覆盖率达32.9%,成为全省第一批森林城市,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张庄村是当年兰考最大的风口,也是焦裕禄治沙的试验点。曾任张庄村会计的卞九灵,今年82岁,曾陪同焦裕禄查看风口和沙丘。他说:“焦裕禄对兰考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

焦裕禄将这套治沙的办法叫做“贴膏药”“扎针”,用淤泥黏土封住沙是“贴膏药”,再种上树是“扎针”。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开始治沙种树。这些树中,泡桐最多。

树种上了,沙丘固住了,30万亩风沙盐碱地被全部改造成良田。卞九灵说,影片《焦裕禄》拍摄时,兰考几乎找不到沙包,外景地只好选在离兰考千里之遥的陕北榆林。

荒漠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兰考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卞九灵希望想学习中国荒漠化治理经验的外国友人——伊拉克环境部长贾西姆·法拉希到兰考看一看。

风沙小了,生态好了,粮食丰收啦。育种科学家沈天民说:“1962年,兰考风沙盐碱地粮食亩产仅12公斤,如今小麦亩产已超过730公斤。曾被‘三害’‘逃荒’标注了几十年的兰考,如今成为全国最大的高产小麦育种基地。”

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栽种的泡桐,如今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

兰考现有“农桐间作”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6万立方米,形成了以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为主的“焦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达百亿元。

兰考还是全国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民族乐器村”徐场村村民徐若冲说:“一块泡桐板,当木料卖只值十几元,如果做成乐器,可以卖三四千元甚至上万元。”

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汤二法告诉记者:“今天,中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音板取自兰考泡桐,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由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

泡桐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品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20多个国家。

兰考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年产值突破320亿元,带动就业8万人,成为兰考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据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介绍,兰考冬春两季造林连续4年达20万亩,植树3000余万株。红色兰考,也是绿色兰考、生态兰考。

以上均为开封网资料图

本文来自【开封日报-开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