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以蓝莓产业为抓手 打造安徽经济新增长点

以蓝莓产业为抓手,打造安徽经济新增长点——专访安徽省蓝莓产业协会会长胡勇

编者按:中国有大面积酸性红黄土壤,据中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8数据显示,我国红黄壤面积达217.9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长江上游的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的皖、鄂、赣地区。酸性红黄壤历来是困扰区域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然而,近几年来,安徽省在乡村振兴中大力开发酸性红黄壤,引进和推广对酸性土壤有依赖性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全力推进蓝莓产业化发展,变劣势为优势,在安徽省欠发达的红黄壤丘陵山区,培育出了全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目前,安徽省已发展蓝莓种植近7万亩,年产量超过1.5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带动蓝莓深加工、观光旅游、运输、包装等相关业发展,蓝莓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本报记者 邹元春)

企业家日报:胡会长您好!感谢您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什么叫酸性土壤,目前中国酸性土壤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胡勇:pH值小于7.0的土壤就是酸性土壤,绝大部分的红黄壤都是酸性土壤。目前我国红黄壤面积高达217.9万平方公里,其中酸性土壤有204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长江上游的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的皖、鄂、赣地区。仅安徽省酸性土壤面积就达234.3万公顷。这些地区由于土壤酸度较高,有机质含量偏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作物品种单调,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历史上针对红黄壤地区也采取的多项土壤改良措施,但都收效甚微,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效果难以持久保持,土壤酸化现象仍然继续,原因在于红黄壤的形成是该区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酸性红黄壤地区的农林经济开发一直是区域性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企业家日报:安徽省有那么大的酸性土壤面积,为什么想到在酸性土壤中选择种植蓝莓,而不是其他小浆果品种?

胡勇:新型小浆果品种很多,如蓝莓、树莓、黑加仑、红加仑、蔓越橘、唐棣、欧洲花楸、蓝靛果等,但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发展缓慢。蓝莓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小浆果品种,种植蓝莓对于安徽省来说,是一个除弊兴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因为蓝莓是一个对酸性土壤具有依赖性的高效经济作物,又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因地制宜种植蓝莓,可以有效利用安徽气候环境,大规模开发安徽酸性红黄壤,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符合国家和安徽省推进酸性红黄壤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企业家日报:我拜读了您2012年写的《长江流域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从蓝莓园选择、整地、品种筛选,到生产管理技术都具有可操作性。作为安徽省农科院食品加工专家,你为什么对蓝莓种植情有独钟?

胡勇:199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蓝莓,得知国际上蓝莓价格坚挺,长期稳定在每公斤20美元以上,经查阅资料才知道,蓝莓又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第三代果树的代表品种之一,果实甜酸香爽,风味独特,既可鲜食,也可深加工,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高纤维、低热量,其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水果。尤其是蓝莓果的花青素含量居各种果蔬之首,医学研究证明,具有明目强心、预防脑神经老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保健功效,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重点推荐的人类健康食品。

这两大因素激发了我从事蓝莓种植技术研究的热情,上个世纪末,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先生的帮助下,我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在蓝莓种植、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研究领域,一干就是近20年,对长江中下游皖、鄂、赣各蓝莓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具有深刻的认识和创新研究。

企业家日报:在新型小浆果产业里,为什么蓝莓是增长最快的小浆果产品呢?其主要原因何在?

胡勇:在新兴小浆果产业里,蓝莓既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功能食品,又是一种口感上佳的鲜食性水果。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保健价值,风靡北美、欧洲和澳洲,近几年来在日本、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市场也备受推崇。因此,蓝莓及其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售价昂贵。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北美和澳洲,总供给量为40万吨,而有效需求量约80万吨,且需求量还在持续高速增长。随着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市场蓝莓价格有所下降,目前销价稳定在每公斤10美元以上,鲜果的产地收购价为每公斤5美元。

企业家日报:近几年来,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首席蓝莓专家,您觉得蓝莓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胡勇:国外蓝莓产业发展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缺乏足够的酸性土壤资源;二是鲜果人工采摘的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国际市场蓝莓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国虽然具有大面积酸性土壤资源,但利用酸性土壤种植蓝莓的面积却很少。蓝莓种植的成本也很高,首先是土地成本;其次是种植成本和改土成本;三是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四是人工采摘成本居高不下。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中国种植蓝莓都是利用荒山、荒坡、荒地,机械采收无法施展,普遍采取人工除草和采收。因此,蓝莓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农民就地务工能够大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企业家日报:胡会长,目前种植蓝莓的经济效益如何呢?

胡勇:蓝莓是高产农作物,经济价值较高。一般种植2年苗第二年就可以少量挂果,定植第三年大面积挂果,定植第五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蓝莓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是70〜100元/斤,现在是采摘季可能要低一点50〜80元/斤,我们仅以每斤售价20元计算,亩产值高达4万元,经济价值是其他作物难以企及的。且蓝莓是多年生高大灌木,其经济寿命长达50年以上。种植蓝莓可以产生稳定的经济效益。

企业家日报:在北方蓝莓发展缓慢,南方发展势头强劲的行业背景下,胡会长,您认为安徽蓝莓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胡勇:一方面是气候优势。蓝莓在安徽省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性,安徽地处北亚热带,气温、光照、降水量和冷量单位可以满足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的生长需要。

另一方面是土壤优势。安徽省具有大面积适应蓝莓种植的酸性土壤,在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和皖南山区,仅酸性土壤面积就达234.3万公顷。这些土壤不需要多大的改良投入便能种植蓝莓。

第三是蓝莓自身有很大的发展优势。蓝莓属寡营养植物,仅在每年秋冬季增施少量有机肥即可满足全年生理生长和结果的养分需求。蓝莓还具有耐贫瘠、耐旱、病虫害少、枝条修剪量较少的生物特性,与其他果树相比,种植管理成本较低,可以在荒山、荒坡、低产林地大力推广种植。

第四是安徽有很大的技术和科研优势。蓝莓在安徽虽然起步晚,但是技术和科研发展较快,从2000年引种繁育开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经过多年跟踪研究,在引种、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全光雾育技术,2004年突破了种苗快繁技术难关,2005年建立了我省首家蓝莓示范园,现在已培育出多个适应安徽种植的新品种,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技术能力。

企业家日报:安徽种植蓝莓有这么好的优势,那么,安徽省在蓝莓产业发展上又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胡勇:近十几年来,为了大力发展安徽省蓝莓产业,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组织体系上保障了安徽蓝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还成立了“安徽省蓝莓协会”作为政府的决策参谋。

其次是政策拉动战略,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风险控制。建立了一套包括蓝莓种植、保鲜和深加工全过程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保障了新兴蓝莓产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三是产业推动战略。整合资源、突出优势、产业推进 客观上看,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酸性土壤分布广。通过整合土地、苗木、科研、资金和劳动力等有效资源,从而形成了我省蓝莓产业所独有的整体优势。

四是扶持龙头。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产业链形成的关键。安徽省把拥有规模化、有自主产权的种植基地;有自我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有涉及保鲜、加工和营销环节的支柱企业,作为扶持对象在土地、政策、贷款、产业发展资金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了龙头企业的规模发展。

企业家日报:安徽有那么好的基础条件,又有那么好的发展势头,胡会长,安徽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又是什么呢?

胡勇: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要求和中国经济、消费能力的增长趋势,国内外专家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将会发展成为蓝莓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因此,蓝莓产业发展对安徽6100多万的人口大省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安徽全省蓝莓的种植面积已接近7万亩,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的安庆市约4万亩(其中怀宁县3.5万亩)、芜湖市1万亩(其中南陵县0.9万亩);江淮流域的合肥市约1万亩(其中庐江县0.6万亩)、滁州市约0.5万亩(其中凤阳县近0.4万亩);皖南山区黄山市、宣城市各市县均有种植,约0.5万亩。其中,半数以上为近3年新建果园,蓝莓年产量约1.5万吨,年产值约4.5亿元。

未来,安徽省蓝莓产业将面对国内外市场,优先满足长三角大市场的巨大需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发安徽的红黄壤,到2020年实现全省10万亩的种植规模。

企业家日报:胡会长,按水果鲜食40%,加工果60%的国际惯例,现在安徽种植面积己接近7万亩,未来安徽将如何解决鲜食和加工这一对矛盾?

胡勇:蓝莓产业是一个利民利国的好产业和大产业。国际上蓝莓大概50%以上用于深加工,成为食品、饮料和医药原料,加工增值率很高,令人惊叹。仅以蓝莓浓缩汁为例,国际市场价格每吨达4万美元。日本是蓝莓消费大国,年需求量4万吨,9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

因此,安徽省还要合力打造蓝莓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定不移的采取三大创新举措。

一是坚定不移的发展鲜食市场,研发与推广“大、甜、脆、香”的蓝莓新品种。

二是坚定不移的发展保鲜加工。蓝莓的保鲜加工技术对于进入盛果期的果园相当重要。蓝莓的保鲜难度与葡萄相当,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速冻或冷藏保鲜。安徽要大力推广技术成熟度较高、节本高效的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所的研究的“专利保鲜技术”延长蓝莓的鲜食期。

三是坚定不移的发展蓝莓深加工产品。近几年来,蓝莓及深加工产品是国际鲜果和保健品市场的宠儿,我省蓝莓深加工起步于2008年,发展至今已有蓝莓加工企业十余家,产品包括蓝莓果干、果汁、果酒(发酵酒、浸泡酒)、果醋、果酱、酵素等,年产值近3亿元。要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安徽省还要进一步面向全国大力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蓝莓深加工产品。

企业家日报:胡会长,作为行业的权威专家之一,你对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是怎么看的?安徽省蓝莓产业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

胡勇:未来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我觉得,北看东三省,西看云、贵、川,中看皖、鄂、赣。作为安徽这种人口大省来讲,还要加快发展,每年要小步快跑。安徽省蓝莓产业发展迅猛,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品质和口味一般、售价偏高、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也是制约安徽省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