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谢园:关于996,你要用时间赌明天吗?

女仕界

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壹】

“最近好烦,上班越来越累,我们公司还开始说要实施996。”

“姐,996??这是啥?”

“每天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以上这段对话,发生在今年春节回国,在北京和堂姐吃饭时。她最后那句话,留下了一脸惊愕的我。

没曾想,几个月后的某天,马云那句”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在网络上掀起了铺天盖地般的讨论。很多大佬也表明态度,刘强东说“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雷军说“优秀的人心甘情愿每天12点下班”,李国庆说“坚决反对996”······各路声音此起彼伏。

“姐,你们公司现在强制996了没?”

“还没,但是我们公司就一直鼓励大家加班,好多住得远的同事,下班到家都夜里十二点了,搞得我都不想上班了。而且我们周末都好多人加班,不过我是坚决不加班。”

“你不加班,那你们领导找你谈话了吗?”

“那倒没有,但就是给我加大工作量,完不成就扣钱,我也想开了,扣就扣吧,反正我加不了,回家路上就一个多小时,到家还得遛狗。工作现在是越干越乏力,天天一堆破事儿。我妈还催我结婚,我工作耗费了太多时间精力,连出差都加班到半夜,对结婚也没啥好憧憬的了,累都累死了。”

这是今天上午的对话。

【贰】

我想起了两个朋友的故事。

A是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当年她为了有更好的生活,去了北京。打败了八百多名应聘者,作为唯一胜出的佼佼者,应聘到了北京的一家大机构工作。

她从来没有在深夜三点前下班回家过,早上也都是九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手边时常是七八个策划案同时启动,还担任了公司的内刊杂志编辑、为媒体部写脚本、为创意部写文案,同时还要组织公司的年会。甚至持续一个星期连续通宵工作。

因为她加班,我们有半年多没有见过。后来再见她,我发现她简直像老了十岁。她告诉我,她患上了严重偏头痛和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她双目无神地问我:“我是为了更好生活来北京的,为什么我现在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生活了呢?”

B是我的一个男性朋友,普通大学毕业,金融专业。应聘到一家金融公司,他拼命学习,看书,拼命做项目,加班。因为工作上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刚过25岁,他当上了一家公司的vp,年薪已经七位数。那个家境平平的他,靠工作给自己赢来了金钱和地位。

他买最昂贵的护肤品,如同买白菜一样。但是,脸上全是因为每天熬夜加班以及饮食不规律爆出的痘痘。他吃很多瑞士的保养品,因为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伏案,没有时间锻炼,天天吃盒饭,身体有很多问题。他用工作挣的钱,在四环买了一套房子。再后来,两套,三套。

接着他辞职,去了英国读研,过了一年相对轻松的日子。回国后创业,成立公司,依然是卯足了劲地往前冲,公司做得很好,被收购。他又回到了大机构上班,业余时间还在做自己的生意。手里拥有的金钱和资源,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

之前回国的时候,他请我吃饭。席间,他说道,对北京,对自己的工作真的是又爱又恨。

【叁】

亦舒笔下,有很多职场精英女性,彰显着女性经济和情感独立的重要性。她写过一段话——工作便是工作,即便晶光绚烂的工作如拍影片,也得老老实实,一个个镜头拍,一寸寸底片剪接,在某一个程度上,也非常琐碎烦复。多少流汗的挣扎,失眠的黑夜,才华沟通那一点点效果,无限的委屈,有限的满足,有谁会真实爱上他的工作?

你看,工作便是工作,不是闹着玩。有多少人热爱自己手头那份工作,不得而知。但很多人都心照不宣的一点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挣钱生存。为了生存,不得不工作,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并不容易。有太多人都是一边坚持,一边挣扎。

我在北外读研的时候,特别羡慕亦舒笔下那类职场精英,我觉得他们玩命工作的样子特别酷。那时,我还向往着进入高大上的大公司,甚至脑海里给自己描绘过拼命工作的画面,把自己都给感动了。我以为若进入了那样的公司,我肯定会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之付出所有时间和努力。

后来,研究生毕业后,我从北京交通大学辞了职,去了英国大使馆教育文化处,做的是CFA考务,工作内容很简单,每天都是不停地机械重复。我对这个“高大上”机构里的工作,提不起半分热爱。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肤浅。

工作中,唯一开心的是,办公室里随手可吃到的零食脆脆鲨饼干。然而,很快脆脆鲨吃腻了,工作内容也腻了。每天下班,最害怕听到领导说“你们几个今天留一下,工作太多,需要你们加班。”再后来,我辞职了。从此对所有有着高大上名字的机构,不再有任何幻想。

【肆】

马云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这几年,我越来越质疑世俗对“成功”的定义。

最近因为写小说,给很多不同的人,做了很多访谈,听到了许许多多故事。这让我愈发觉得这个世界很迷人,大街上每个人看过去,看似平凡无奇,实则背后却有着各种各样,你可能一生都不会经历,甚至想都想不到的故事。

因为他们,因为这些年接触的各式各样的人,我开始明确——一个人成功与否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经历人生各种故事时,自己如何判断、对待和选择,以及是否因此积攒出人生智慧。一个有魅力的人,不一定是成功或优秀的,但Ta背后的故事一定是精彩的,思想一定是睿智的。

这个世界,有钱、有名或者名利双收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或许都是马云眼里“不成功”的芸芸众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人不能拥有美好生活,不能获得幸福。

相反,那些拼命工作,忽视了家庭,错失了孩子的成长,失去了健康,未曾感受过森林海洋之广袤、没有领略过江川大地之辽阔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幸福。

如果所有的公司,所有的领导,都像马云那样鼓吹996,那么就算挣了很多钱,那些钱也买不来耗空的精力、损耗掉的健康,也买不来陪伴家人爱人的时光。

更何况,鼓吹996的都是公司利益既得者。如恩格斯所说:“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感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的百分之一),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

【伍】

“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马云这两句话,让我看完不禁发笑。

这个年代,连高中生都懂得了并不是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多少耕耘,根本换不来收获。如果要在工作上付出巨大代价,势必牺牲掉自己的时间、爱好、生活、家庭和健康。这样的回报,值得吗?如果财富增加,但幸福感下降,这种财富不见得有多大意义。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马云还有一个论断:”在阿里呆十年,接受996,就是成长。”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世界,社会的开放和文明,在于接纳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如经济学家林采宜所说:接受这种价值观,并不代表成长,不接受这种价值观,也不代表堕落。”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是各个方面的。

一个人若从自私到懂得了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成长;

一个人若能从“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到能够做出一桌子美味菜肴,这是成长;

一个人若是从习惯性逃避问题到愿意主动解决面对问题,这是成长;

一个人若懂得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这也是成长。

【陸】

“Hi, Dominic,你好,好久不见,知道你去上海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上课。”

“对啊,在上海的工作太忙了,就像以前在美国时那样。每天七点半上班,八点下班,到家吃完饭还要继续工作到12点,太累了。”

“你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吗?”

“不太喜欢,因为太忙了,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如果你的公司给你很多很多钱,让你一直在上海工作,你愿意吗?”

“不愿意,因为我觉得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也非常重要。”

这段对话,是昨天跟我的学生上课时发生的。Dominic是美籍华人,从小在香港长大,移民美国后,进入一流大学,毕业后进了跨国企业,一直到现在做到CFO。他告诉我,他很希望以后工作不会这么忙,能有更多时间给妻子和孩子。

【柒】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并没有能力从商业管理的角度去评价996,我写的都是我看到的,了解到的,以及我经历的。

看了网上很多关于对996的看法,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日报发表的那段话: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 ”

最后,我还想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心得,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活在当今这个社会,我常提醒自己,特别需要谨记三点:

1、不要被成功学洗脑,也不要盲目崇拜精英。

2、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3、虽然工作和金钱重要,但拿命去换就不值得,健康永远第一位。

以上,与你们共勉。祝大家新的一周,生活愉快。

———— END ————

谢园

85后,爱笑爱生活,走过16个国家,现居加拿大。有情怀、有诚意,相信写作是有生之年的光和希望,文字是矢志不移的爱和温暖。出版作品《我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新浪微博&豆瓣:园园的移动城堡

如果你想联系女仕界创始人俞骅,请加微信ID:

reelstone

希望加入女仕界上海群,请联络赵燕,微信ID: joannazhaochina

希望加入女仕界青岛群,请联络Lily,微信ID:U-cafe2016

希望加入女仕界广州群,请联络Zita,微信ID:huangshihui_zita

希望加入女仕界澳洲群,请联络燕子,微信ID: wcy85222

希望加入女仕界新加坡群,请联络高艺,微信ID: adelegaoyi

希望加入女仕界温哥华群,请联络Jess,微信ID:mojitoxoxo

女仕界

ID:nvshijiequanzi

彼此成就 | 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