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很平实,却真切到让人泪奔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如戏的人生,每个人都在两个剧本之间来回拉锯:一个剧本上,写着理想中的、有序的、由我们所掌控的故事;另一个剧本上——如果也可以称之为剧本的话,却布满了现实中的、无序的、常常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故。纪录片《人生第一次》12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给出的有序或无序、可掌控或措手不及之时,都那么投入地想去演好剧本中的自己,很平实,却真切到让人泪奔。

时间是这部纪录片的主线,抓取人们从出生到告别的12个人生节点。时间线上的这些节点、阶段是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但每一集切入的视角都颇有新意。《出生》一开始的场景,是准爸爸们在分娩阵痛体验仪上,感受妻子将要承受什么样的痛。这一集虽然拍的是妈妈们的生产,镜头中的爸爸们却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参与分娩时的镇定、抱起宝宝时眼里的温柔、面对妻儿有危难时的担当,让人感受到父亲这个角色在生产和育儿这件事上深度参与的重要性。《当兵》聚焦的是特殊的“成长仪式”。当“巨婴国”“妈宝男”一次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纪录片中刚加入空降兵部队的这几名小伙子,绝对是一股清流。日复一日、刻苦严苛的训练,只为那万里长空之上的纵身一跳。当张书豪们乘着降落伞的“翅膀”顺利回到地面,不禁令人生出感慨:持久的自律和耐心助人达成目标,成就人生的成长。《相守》则讲述了肿瘤医院旁的“抗癌厨房”,老万夫妇10多年来为癌症患者和家属提供“借火”服务。一日三餐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永恒的纽带,想对一个人好,就想让他吃好一点,即便对方已经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亲手做一点饭菜喂给他吃,亦能够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就是这么朴素的行动,小巷里简陋的露天厨房诠释了与爱人、亲人“相守”的含义。

空间作为另一条线,也被编织进了《人生第一次》的故事之中。同一片日月星辰,不同地方的人们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上学》中活泼的上海小姑娘郭雨晴,被监督她做作业和弹钢琴的妈妈“搞疯了”,大城市的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云南漭水的沉默男孩施应锁,坐在墙边写下“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它/抚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亲吻了家里的白墙/染黄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距离阻挡不了异地恋的徐鹏(来自徐州,在上海打拼)和孙玮(来自西宁,在江苏教书)想要《结婚》,也阻挡不了上海姑娘佳梦远嫁到新加坡;而对于《上班》中郑州残友培训基地的学员王燕钊和周奕好来说,相知相爱的婚姻里永远都伴随着两张轮椅,不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所有的爱情都要跨越重重障碍才能修成正果。在北京,一心想《买房》的英语老师闫晶,集父母、岳父母、自己三家之合力决定买下一套小户型,穿上人生的“盔甲”以抵御漂泊的不安定感;天天带着客户看房子的中介小伙黄昆仑,兢兢业业、屡败屡战,只因梦想着10年后也能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在云南曲靖,王银花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继续在家依靠烟叶种植年入5万元为生,还是离开两个孩子和腿脚不便的丈夫《进城》去,到上海做薪水颇高的护工。巨大的地区差异冲击着观众,更撼动人心的是,不论什么样的境遇,都浇灭不了人们心中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燃起的火焰。

重新回到时间的线,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大半辈子之后,终于可以《退休》《养老》了。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阶段,退休和养老从终点变成了一个新的起点。杨敏在老年大学圆了少时的舞蹈梦,失明的童华容终于有机会天天牵着老伴的手一起上学堂。戴华万般不舍地离开家去了养老院,却在那里遇故知、结新友,养老也可以不是默默走上归路,而是去迎接新的挑战。最后,人生到了需要《告别》的时候。如何陪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呢?就像巢文臻面对的那样。你正在慢慢忘记我,可是我还深深爱着你,你可以忘记我的人,请不要忘记我是一个好人,这样你就不会抗拒我来照顾你。

纪录片制作团队努力地把人的一生浓缩到12集故事中,我也努力地把这12集故事浓缩在这些文字里。然而不论怎样努力,我都只能旁观而不能亲历别人的人生。必定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而我们也只拥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人生。第一次彩排就是生活本身,不管有没有准备好,站到舞台之上,都必须说出自己的台词,迈出自己的脚步。那生活到底有什么价值呢?不论有没有答案,都无法阻挡我们在不断发生的“第一次”中用力地去找寻,也无法阻挡我们认真地去活,就像剧中的人们所做的那样。(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