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强烈推荐育儿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看看别人家的妈妈怎么带娃

邻居强烈推荐这部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本想午餐时下饭用,后来一口气看了六集。第二天又补了余下两集。

这不是一部教我们怎么做妈妈的纪录片,而是告诉我们世界有这么多不同的妈妈是这样与孩子相处。

洛杉矶妈妈(华人)、上海妈妈、大理妈妈、新加坡妈妈、昆明妈妈、成都妈妈、台湾妈妈……这些在不同的国家、城市,操着不同的口音的妈妈,各有自己的育儿方式。


01第1集 洛杉矶·静涵:学霸妈妈的“冠军”养成计划


第1集洛杉矶的华人妈妈想把女儿培养成花滑冠军,走的貌似就是谷爱凌小时候的路子,虽然可能没有谷爱凌那么高配,但也属于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经济支出。

这位妈妈说花滑的花费是体操的十倍,但在她看来,钱不是最重要的。

对孩子来说,付出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而且一旦选择了一项,就注定要放弃其他的。

无论运动也好、艺术也好,只要到了竞技阶段,就没有快乐可言,天天练是必需的。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相应的沉没成本。做选择的过程就要衡量沉没成本是否能够承受。


02第2集 上海·阿胖:魔都妈妈鸡娃手册

第2集的上海妈妈最像我们普通妈妈,一边上班一边鸡娃,会给孩子报很多班,天天陪作业。

辅导作业会大吼,有时候会崩溃地瘫倒,也会关注并提前准备择校信息然后又摊上摇号怀疑人生。

爱写文章发公众号,爱旅行,爱健身。

在她身上,能看到我们大多数妈妈的影子。


04第4集 新加坡·秀玮:在新加坡养娃,如何成为“卷王”


第4集的新加坡妈妈简直是卷中卷,因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就面临两次大分流,所以为了不被分下来,好多孩子要报班补习还要练几样拿得出手的特长,看起来比我们更卷。

这几集都是看到我窒息的,孩子累、家长累,整个家庭围着孩子和学习和特长转,难以避免的焦虑溢出屏幕。


05第5集 北京Lia:“非典型”海淀妈妈的养娃心得


第5集的海淀妈妈一看就感觉节奏慢下来了,这位相对佛系的海淀妈妈属于放手派,自己从小上寄宿学校非常独立,也认可家族的这种独立基因,早早就把儿子送到寄宿幼儿园,一路寄宿到小学中学。

儿子很上进也很懂事。

我发现从小寄宿的孩子都很懂事。这也是我一直不太支持寄宿的原因。

不过寄宿是要看孩子和家长性格的,有的孩子确实喜欢寄宿,不喜欢在家里,在外面他们更有发挥的空间,成长得更好。

还有些家长也确实不太会跟孩子相处,还如放手让孩子在外面成长。

这一家人从姥姥到妈妈到儿子都很独立,很自强,但也有点儿让人心疼。

独立的人都有一股清冷疏离的气质。这一家人在相处的时候,都是相敬如宾的感觉。这往往就是互相麻烦得太少,互相依赖得不足才会有有的结果。

我从小也很独立,不让爸妈操心,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希望别人给我添麻烦。

但后来还是觉得一家人就是要互相麻烦。有独立的能力,但不要非得独立。因为独立这东西,会从心理到生理,独着独着身边真的就没人了。

尤其当了妈妈之后,我希望我的儿女有独立的能力,也有适当的依赖能力,一家人就是要互相粘在一起赖在一块儿,才更温暖。


06第6集 成都·辛欣:单身妈妈要结婚怎么过娃这一关?


第6集成都妈妈是个单身妈妈,这一集一开始就是她在打孩子。

她一毕业就意外生了孩子,后来自己带孩子,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再次谈恋爱结婚。我很欣赏她对孩子的态度,孩子不是生活的中心,首先要自己舒服,“你是我的修行,我也是你的修行。”

她是单亲妈妈养大的,经历过小时候妈妈谈恋爱她捣蛋的过程。到她谈恋爱再婚,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她不避儿子,让儿子接受这样的现实,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

儿子接受现实后也很快适应了有个外人加入家庭的现实,接受有亲爸和后爸两个爸爸的命运,还跟后爸相处得不错。

“后爸”的理念也很好,他认为人养孩子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是自己亲生的,有的通过领养、有的通过重组家庭,不同的方式其实殊途同归,那就是一个生命参与另一个生命的成长。

好羡慕有这样的后爸,比很多亲爸都好。


07第7集 昆明·Tina:离开传统教育选择国际学校,靠谱吗?


第7集的昆明妈妈看得让人心酸,老公是个巴基斯坦人。

孩子是混血。本来在广州,后来去大理读国际学校,因为疫情影响生意,交不起国际学校学费后要转到公立职校,但儿子去了一周就退学了。

他不要去学习,又要参加国内高考,理由也很执著,就是想像中国孩子一样参加中国高考在中国读大学。但同时又不想像中国孩子那样学习。

儿子很任性,妈妈很无奈。


08第8集 台北·学文:孩子选择了职业学校,你会接受吗?


第8集的台湾妈妈是内蒙嫁到台湾的妈妈,自己开了个餐馆,想让孩子考大学。

孩子却对未来迷茫,天天只想打电动。孩子想进职校,做家长的很难过这一关。

后来接受了儿子选择的路,算是尊重,也算是无奈吧。

国内现在中考分流,也面临的着这个选择。

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上高中读大学。但如果孩子志不在此或是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也要说服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或是接受现实的安排。


03第3集 大理·乐乐:真·佛系育儿!单亲妈妈活成“大女主”


最让我觉得舒服和治愈的要属第3集的大理妈妈,本来是个北京的媒体人,因为喜欢大理就在大理定居了。

女儿“赵小姐”是她跟前夫(其中一位)分手的礼物,她跟第一任前夫还有一个很大的儿子,曾经是个学霸,后来因为兴趣辍学自己当编剧,自食其力做得很棒。

他说在爸爸和妈妈眼里,自由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给孩子第一满足的需求也是自由。

无论是大儿子还是小女儿,在两个孩子都能看到那种恣意成长的快乐自信,在大理妈妈身上也能看到难得的通透、豁达、从容与满足。

他们一家人的脸上、眼睛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焦虑。

大儿子对妈妈说的话是:我现在知道我爱你,而不是我需要你。

这种感觉太好了。他能接受妈妈不在自己身边,也能和妈妈的男朋友们好好相处,还能和妹妹好好相处。小女儿赵小姐提起从小就消失的爸爸来也很满足,说爸爸给了她自由。

真好,虽然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但知道有人替我们达到了,也感到很开心很满足。

看到一把年纪的大理妈妈有了好几个孩子,好几个前夫,还要不停地恋爱,也很羡慕。

说到底是“有钱人终成眷属”。


这几年见过很多妈妈,纪录片中的每个妈妈几乎都能在身边朋友中找到原型。

有风雨无阻天天陪练的妈妈,有给孩子报很多班严格要求做不好就打的妈妈,有自己在泳池旁边玩手机把孩子踢下水学游泳的妈妈,有几乎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妈妈,有带孩子在云南山间玩到上学才回广州的妈妈,还有可以绝大多数跟我们差不多,不有那么鸡也没有那么佛的普通妈妈。

有时候看看别人怎么带娃育儿,会很焦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看了这个纪录片,每个妈妈都代表了一类人。

虽然她们的很多教育理念或者育儿方式我们并不赞同,甚至还有些会招致反感,但我比较欣赏这些妈妈的一点是,她们都很坚定。

她们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自己在走什么样的路,也清楚自己和孩子为此放弃了什么。

她们不纠结,没有“既要……又要……还要……”

所以每个妈妈都了不起,我们自己也很了不起。

看到了别人家的路,再反观一下自己,自家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至于我家,就继续在普普通通的路上普普通通地走下去。

最后,把大理妈妈的话给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同时做回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