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筛查真的能救命!结直肠癌筛查啥?咋筛查?全帮你整理好了

中医肿瘤医生接诊晚期癌症患者比较多,这其中,大部分情况又是确诊即晚期。遇到一些特别可惜的患者,免不了埋怨一句,“怎么不早一点去筛查?”以往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筛查究竟可以发现多少早期癌症?降低多少死亡率?一直缺少精确的数据。

现在,它来了。

1/5的结直肠癌可通过筛查发现 图源pexels.com

结直肠癌筛查真的能救命

22.3%的患者通过筛查发现了结直肠癌,其中,65.6%是早期癌症(Ⅰ期和Ⅱ期)。这意味着,每100个结直肠癌患者,至少22个可以通过筛查发现,其中至少14个是早期。这14个患者,几乎都可以获得治愈。

通过筛查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83.4%,而没有筛查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57.5%。这意味着,每100个结直肠癌患者,有26人通过筛查挽回了生命。

这是《柳叶刀》子刊《区域健康·欧洲》今年7月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以无可争辩的数据,证明了癌症筛查真的能救命!

研究纳入了欧洲9国共计22.8万例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其中13.5万例被采用分析,最终结果显示:


筛查确诊的结直肠癌多数是早期 图源LancetRHE

筛查发现的Ⅰ期结直肠癌比例高达43%,Ⅱ期结直肠癌为22.6%,Ⅲ期结直肠癌为26.8,Ⅳ期结直肠癌仅为7.6%。与之相反,未经筛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Ⅰ期最少,Ⅲ期和Ⅳ期最多[1]。

结直肠癌主要筛查啥?

筛查高风险人群:40%的结直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都去做筛查没必要,不去做筛查有危险,怎么办?通过简单问卷筛查出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年龄(50-55岁0分,其他1分)、性别(女0分、男1分)、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无0分、有1分)、BMI(小于25为0分、大于25为1分)、糖尿病(无0分、有1分),5项评分0-2分为低风险,3-6分就属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结直肠息肉一旦发现,应切尽切 图源pexels.com

筛查癌前病变:主要包括锯齿状息肉、幼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Mutyh基因相关息肉、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结直肠腺瘤、各类慢性肠道炎症、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林奇综合征等。研究显示,这些病变可以不同程度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如果很不幸,筛查已经发现肿瘤,至少也比不筛查发现的更早,能够获得更及时的治疗和更好的预后。

啥时候做结直肠癌筛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建议,40岁-75岁的高风险人群、50-75岁的中低风险人群应当定期做结直肠癌筛查,推荐每5-10年做1次高质量的结直肠镜检查。

75岁以上人群要么大概率不会得结直肠癌,要么已经确诊,筛查的意义不大。特定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筛查不受年龄限制,主要有如下几种:

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腺瘤数量多)高危人群:从10-11岁开始,每1-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轻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腺瘤数量少)高风险人群:从18-20岁开始,每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从18-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MLH1/MSH2基因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高危人群:从20-25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做结肠镜筛查。

MSH6/PMS2基因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高危人群:从30-35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做结肠镜筛查。

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如果年龄小于40岁,起始筛查时间应当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年[2]。

结直肠癌到底咋筛查?

初级筛查—问卷调查:这一步主要目的是筛查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问卷很简单,符合以下任意1项,就属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根据医生建议做结肠镜检查。

A、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B、本人有其他癌症病史

C、本人有肠道息肉病史

D、同时具有2项或2项以上者

a. 慢性便秘(近两年来每年累计便秘在2个月以上)

b. 慢性腹泻(近2年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时间持续1周以上)

c. 黏液血便

d. 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e.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f.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进阶筛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结直肠癌无创筛查,肠镜恐惧者的福音,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粪便标本中的人体血红蛋白,发现可能存在的肠道病变。推荐每年进行1次FIT检测。FIT结果阳性,根据医生建议做结肠镜检查。

终极筛查—结直肠镜: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内镜医师在可视镜头下可以完整检视结直肠的情况,结直肠的形态一目了然,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如息肉等,可以顺手切除,根据必要性做组织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肠镜远没有想象中可怕。无论检查的准备工作——喝泻药排空肠道,还是检查过程,不适合痛苦都在一般人的耐受范围内。实在不耐受的,也有无痛肠镜可供选择。所以,害怕并不是不做肠镜筛查的借口。

万能大法—定期随访:千万不要以为化验单、检查单、医嘱里写的这四个字只是例行公事,定期随访真的很重要。医学是非常专业的事情,身体上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普通人完全注意不到,但医生可能借此及时发现大的问题[2]。

哪些人,更容易得结直肠癌?

与多数癌症一样,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现有证据表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如,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7倍。除家族史之外,以下因素都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炎症性肠病:国外一项数据分析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倍,另一项类似研究的结果,这一数字为2.4倍。发现肠道炎症,应当积极治疗。

糖尿病:不要意外,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倍。而在人群体质特殊的东亚和南亚,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要比健康人群增加41%,中国人更高,为44%。甜蜜的诱惑真的致命!

肥胖:BMI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知道肥胖有多可怕了吧?赶紧去减肥!

红肉和加工肉类: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2%。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6%。所以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尤其是我们平时能买到的加工肉,大多数原材料差、加工工艺差,并且使用大量添加剂、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等等,非必要不食用。

吸烟和大量饮酒:这两种不良嗜好会增加绝大多数癌症的发病风险,结直肠癌也不例外。日吸烟量每增加10支,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7.8%,日饮酒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3]。

哪些人,不容易得结直肠癌?

科学饮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研究显示,全谷物、膳食纤维、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饮食与癌症报告》中指出:

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30g,结直肠癌发风险降低5%;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每天摄入400g乳制品,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3%[3]。

全谷物是指,未去除麸皮、胚芽和胚乳的小麦、大米、玉米、小米、高粱、大麦、燕麦和黑麦,它们含有更多的淀粉、蛋白质以及数量不等的纤维、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

高膳食纤维蔬菜有芹菜、菠菜、竹笋、辣椒、菜花等,水果有樱桃、香蕉、石榴、苹果、火龙果等;谷物有麸皮、玉米、燕麦、荞麦等;以及部分菌类如香菇、木耳等,豆类如黄豆、青豆等,坚果如花生、核桃等。谷物膳食纤维比蔬果类膳食纤维更有价值。

乳制品建议饮用纯牛奶和适量酸奶。

此外,每天摄入200mg膳食钙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6%,每天摄入100IU维生素D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5%[4]。膳食钙主要来源于牛奶、豆类、虾皮、海带、牡蛎、绿色蔬菜,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海鱼、动物内脏、蛋黄,晒太阳也可以生成维生素D。

合理运动: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认为,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欧美人群队列数据研究显示,与体力活动处于尾部10%的人群相比,头部10%人群的结肠癌发病风险降低了16%。新加坡华人队列数据研究显示,与不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相比,每周进行半小时以上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了15%。

特别提示: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腹痛、黑便、血便、腹部肿块、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一旦发现,别管什么筛查不筛查,直接上医院就对了


参考文献:

[1]Rafael Cardoso, Feng Guo,et al.Overall and stage-specific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creen-detected colorectal cancer in European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9 countries[J/OL].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2022-7-6,https://doi.org/10.1016/j.lanepe.2022.100458

[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1)

[3]https://www.wcrf.org/diet-activity-and-cancer/risk-factors/

[4]Elinor Zhou, Samara Rifkin.Colorectal Cancer and Diet: Risk Versus Prevention, Is Diet an Intervention?[J/OL].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21-5,doi: 10.1016/j.gtc.2020.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