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如果碰到这样的男人,就嫁了吧——读《暖食》有感

看到这个标题,倘若偶有妙龄女郎读到,千万不要嗔我。因为这就是我读完蔡澜的《暖食》一书后,很确定的一个想法。

文章读来,一路暗自叫好。直感到什么是真正的活色生香,烟火气浓。从一枚真正吃货(不仅仅是吃货)的世界里感受到人生有那么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虽然我是一个对吃不讲究的人,但也并不是如蔡澜先生开篇所说的不必自炊、对厨艺一点兴趣也没有的那一类人,所以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最早知道蔡澜的时候,忆起大概是坐飞机去新加坡,在空中闲来看报,读到蔡澜先生的专栏文章,一读之下,心里说道,哎呀,这个作者的文章蛮有趣的,于是便记住了他。后来慢慢关注他了,才知啊呀,原来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啊!怪不得文笔不俗。后来有阵子坐飞机,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空姐讨了华文报纸找蔡澜先生的专栏,知道他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也是电影监制。

再后来,上海有了“粗菜馆”,知道它是蔡澜先生“香港粗菜馆”的上海分店,便去捧场。话说这就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时上海餐饮业生意火爆,粗菜馆也有好几个区的连锁,我几乎成了粗菜馆的粉丝了,带父母去,带朋友去,也带客户去。但吃来吃去,总是那几样,那个猪油拌饭是每次必点的,母亲却疑惑,这样一碗炒饭怎么会如此喜欢呢?

对呀,读了《暖食》,才与作者有此大大的共鸣,是啊,真想不到,只是用猪油炒一下饭,滴入些许老抽,上面落一个煎得很嫩很嫩的荷包蛋。猪油香、酱油香加上鸡蛋香,就这么简单的一碗,那滋味却是大大的满足。分析一下喜爱的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味道的确好,二是猪油不吃已经很多年了,变得稀有,再就是情感上的怀旧需要。

今天想起还是涌起了食欲,虽然已经食素几年。

尝遍百味的蔡澜

《暖食》的妙处在于读来暖心,这是绝佳的体验,记得在日本剧《深夜食堂》里我也有这种感觉。一日三餐,是生活的必须,如何吃在于你。最最简单的,哪怕一碟炒饭,在蔡先生看来,就如他的猪油炒饭,到加鸡蛋的蛋炒饭,已是天下美味了,再加蔬菜,或者加虾、火腿粒,再高级一些可以是螃蟹肉、龙虾肉,甚至是鱼子酱或鹅肝酱。可是只炒饭本身,高贵的食材未必就是最好。但凡是吃稻米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炒饭。

谁说不是呢,跟着蔡先生的食谱,回味以往吃过的各种炒饭,咸鱼粒、瑶柱、蛋白等,于我都是大满足,我可没有管他是猪油还是菜油炒的,反正都比我炒得不差,日本炒饭、印尼炒饭也很不赖。我自己的炒饭,虽然达不到蔡先生说得那样,但炒得次数多了,有几次还是蛮受家人喜欢的。于是我也乐此不彼。自己比较中意的是鸡蛋以外加入玉米粒、香菇碎、小豌豆和芦笋粒,尽管如此,还是犯了蔡先生的大忌——没有用猪油。也罢,只能因人而异了。

蔡先生书里说他是面痴,恐怕绝对是一大批人的拥迈。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上海滩最出色的20种面等等类似的图文,还有北方面、南方面、碱水面,种类就数不过来了。我自己爱吃日本拉面、乌冬、福建炒面(书里提到讲究一大堆,有幸在新加坡吃到最好吃的)、上海面等,其实西北的面也很不错的。若是自己做嘛,以前最爱加XO海鲜酱,后来改为香菇酱,再加几片生菜,就感觉完美了。曾经还自己做意面,当然也自己做调料,以番茄为主,然后是香菇或蘑菇碎还有青椒碎粒,橄榄油和芝麻油是差不多随机比例调配的,每次我小宝都可以吃下满满一大盘,对于我来说也是极大的满足。

以面衍生的粉(即米粉、河粉、果条)或线(米线),就比面要逊色一些了,吃得也少,只是去广州或东南亚才会来尝,因为少吃,才觉得珍贵。在新加坡和香港都试过很好吃的,但作为匆匆过客,没有记住店家的名字。

小麦为主食的还有水饺、馄饨(或云吞),若不食素,馅料的选择是很多的,相信不管是南方胃还是北方胃都能找到妥贴的满足。饺子于北方更多的是一种习俗与情怀,是联络感情的纽带,现在大有一统南北的感觉。还有,我能长得比父母亲都高,也许面食有很大的功劳。

偏爱酱油的蔡澜

蔡先生还提到粽子、鸡蛋等各样令他喜欢的“单品”。其实很多食物,十分普通,但放点心思、下点功夫、落点好料,有时再加点创意,一次不行,三五次就必定行的。但要像蔡先生那样走遍天下、吃遍所有是不可能的(他认为三生三世都完不成),那么就发挥一点想象力,勇于尝试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所有我同意只会吃不会做只能算懂得一半的美食。

全书印象最深,对我而言,怕就是主食章了,因为就如作者说的,主食亦是人生。第三章开始,口味渐重,是生猛海鲜了,也包括江河湖中的生物。于我食素的而言,就没有看得那么仔细了,不过蔡先生非常资深又经验丰富,从书中也了解到一些烹饪知识,他因本身爱吃也做,于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吃货朋友如果读到,必定是拍案叫绝的。而我,现在读了之后,却升起不少惭愧心,以前我也吃过不少,默默向鱼虾蟹等朋友们忏悔。

读此书最高兴的莫过于也跟着作者一起,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生活过往,虽然吃排不上头等大事,过去的确也带给我很多快乐,蔡先生书中提到的不少东西我都尝过,能跟着他的文字体味出那些食物的好,如同大大地怀了一把旧。吃饭是生活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吃得快乐才能生活得快乐。

而吃得快乐,虽然直接讲跟味蕾有极大的关系,和心情和情怀也关系不小。更有益的是还能识人,作者观点是对食物满腔热情,爱张口大嚼的人一定不坏,且心思都放在了美味上,根本没有功夫使坏,这类朋友值得交。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还有一个赞叹的地方是蔡先生的真性情,他直言《未能食素》是表明他心不清静,如果有选,还是更喜欢吃肉。但虽是未能吃素,并不代表他不喜欢吃素。他还曾经亲自下厨给出家师父们奉上蔡氏素斋以表他的孝敬之心,配料细腻,搭配讲究,刀工精致,色香味美俱全。末了他却不愿意给菜取名,因为那些名称显得很假,更讨厌一大堆的荤菜名称,真是口里吃素,心中吃肉,算什么食斋?

爱品茗的蔡澜

写了半天,真切感受到这本书无非就是借着美食,诉说热爱生活的美好与真诚。当然,丰俭由人,有爱,再简单的一饭一蔬,都是无上美味。

末了提醒一句,嫁给这样的吃货男人也有风险,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变成大吃肥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