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这次去香港,亲眼所见一些人家的住房面积只有三十平米左右,房价奇高,年轻人普遍买不起房。另外贫富差距很大。依我看,香港总体上这么富裕,民生问题却如此尖锐,最大的原因是它过于极端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很多人会说,搞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多了,住房问题这么突出的没几个像香港这样。再说,京沪的房价也很高,跟资本主义不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
老胡8月31日走访了香港L先生的家。他34岁,妻子33岁,尚无子。他作理财顾问,妻子是公务员,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约5万港币,在市区比较中心的位置租了一个约30平米的公寓,月租金1.8万港币。
先要说,香港住房很难,有几个原因。第一土地少,但是再少,也不至于盖楼没地方。新加坡的土地更少,如果不算填海造地,只有香港的一半,人口却只比香港少100多万。但新加坡政府有决策力,填海造地约200平方公里,祖屋政策也运行的很好,我参观过几个新加坡普通人家,住房都是100平米左右。这样的住房面积在香港想都不敢想。
老胡走访的香港普通家庭。
香港不是没有土地盖房,而是没有力量协调用哪块土地、以什么方式建房。在香港,要填海造地,要建公屋,政府拿出这些政策,到立法会上都被否决了,当年董建华的“八万五建屋计划”就失败了。反对派的理由多的是,他们就是要和政府作对,明显对民生有好处的政策让他们给污名化了,还能够通过操弄舆论,让老百姓觉得是政府做错了。在香港,每一项民生政策通过都举步维艰,反对派动辄在立法会搞“拉布”(抵制),民主嘛。
胡锡进微博截图
另外香港的很多土地掌握在大地产商手里,他们建楼是绝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一些旧楼是五六层的,可以把它们拆掉盖成几十层的高楼,让原来的居民回迁,扩大一点他们的面积,还有很多剩余的房屋,足够房产商赚的。在中国内地,很多旧城改造就是这样实现的。但是在香港,这种事情也由于种种阻力就是做不成,政府协调不了。比如翻建过程中,原来那些住户住到哪里去,谁出钱?这个问题在香港就解决不了。而且那些房屋里,很多是租户,有补偿款也要给房主,租户的利益谁来保障?要协调这些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没有权利和威望去实现的。
老胡走访的香港普通家庭。
如果在中国内地,民生出现这么大面积且严重的问题,政府肯定就行动了。别管什么道理,把问题解决了再说,老百姓的利益肯定要排在首位。但是在香港不行啊,全是法律问题,一个套着一个,还没搞,头就大了。所以眼看着严重的民生问题一年一年拖下来,越积越大。
京沪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蚁族”之说,但总的来说,“蚁族”被很多人看作自己人生的临时或过渡状态,而且成了家的,住二三十平米的人,所占比例很小。即使租房子,总能租个不那么憋屈的一两居室吧。像香港居民那么恶劣居住条件的,反正老胡在北京新闻圈里的我们自嘲称为的“新闻民工”中是极其少见的。在北京一直租住30平米左右房子,四五十岁了还没有自己房子,两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我真没见过。
老胡走访的香港普通家庭。
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什么制度,是他们自己的事。但问题是,那些媒体、反对派人士不知怎么搞的,把香港问题的锅像变戏法一样甩到了施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内地头上。内地的人均财富比香港低多了,但内地人住的,包括在京沪这样的城市里,要宽敞多了。正常的三口之家,住七八十平米不算大。中小城市住的就更大了。怎么内地对香港的任何影响都是坏的了呢?内地为什么被描述的那么可怕?我真是觉得香港老百姓很不了解内地,香港的教育,还有舆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要让香港不合理的东西固化,光荣化,让人民群众心甘情愿地承受这一切,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煽动与内地社会的对立,那样香港不好的东西也都成了好东西了,烂透的东西也都被贴上“民主自由人权”的标签。
老胡走访的香港普通家庭。
我想说,中国内地社会真心想让香港好。老胡看了那些住在蜗居里的人家,真的很心疼他们,想呼吁国家能够采取什么办法帮帮香港人。但有一国两制啊,而且香港对内地元素那么警惕,大湾区这样的好规划也被那里的一些人往歪了解读。如果是一个内地城市的民生搞成这样,中央早动手了,如果没行动舆论也不干啊。但是香港问题出在没有解决问题的效率,原因是反对派的阻挠和社会对政府权力的种种限制,而舆论的解读又恰恰是相反的,使得老百姓恨错了地方,该恨的没有去恨,该支持的没有做到支持,我们又只能在一国两制那道无形之墙的墙外望港兴叹。事情就是这么复杂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