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勒克儿
梅州大埔县位于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这里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州梅县要更有特色——大埔的客家民居综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其他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
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客家民居一角。
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典型客家民居——张弼士故居“光禄第”。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居一角。
大埔县百侯镇客家民居一角。
本次自驾大埔高陂镇党溪村,目的就是走读“客家建筑大观园”之一的客家方形围楼——壁合楼。
党溪村这个村落,2019年6月刚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由头,是这个村地名叫唐溪的地方,有一个清代客家古建筑“壁合楼”和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这两个古建筑是隔壁邻居。围绕这俩古建筑,四周也都是现代客家和潮汕风格混搭的各种客家民居。
客家方形围楼——壁合楼大埔高陂镇党溪村一角。图左下角红框处是“壁合楼”,图右上红框处是李光耀祖居。
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客家方形围楼,作为大埔县的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依然住着原住民。对于我们的参观,主人家非常欢迎。当然,寝室之类是上了锁的。
这个方形围楼,据当地政府文保单位数据,其总进深12.7米,总面宽15.7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中轴对称,中间上下堂天井相隔,左右回廊连接横屋,有木梯上二楼。一楼上堂为客厅和祝奉祖先之用,门额上书“壁合楼”三个大字。整个建筑风格是客家风格与潮汕风格交替,装饰朴素简单,反映了大埔传统民居类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对研究地方人文风貌及风俗有一定科学价值。
作为一方习俗,这里的客家人,寝室之类大门上,并不是像内地汉族那样贴上中国十四亿人口的保安——门神。
汉族的门神是一对强强组合,貌似凤凰传奇,一左一右一唱一和,唱着《祝你平安》,唱着《最炫门神风》。中国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演变到元代以后渐渐被“秦叔宝”“尉迟恭”替代,王灵官、钟馗、包公诸君也曾客串过门神一阵子。但党溪村不请门神,而是门楣正中贴一张撕开成5片的红纸,很有客家特色。
据壁合楼住户讲,门上这个红纸他们叫“利是”,通常贴5条寓意“五福临门”,也有贴3条寓意“生”,也有偷懒的只贴1条,纯粹讨个“利是”。“我们也比较懒,是一张红纸划开成5片,而不是单独贴5条……”壁合楼住户如是说。
壁合楼这名字是否取材“珠联璧合”令人遐想,反正感觉楼主盖楼时很有想法,期冀后人不断爬楼盖楼打铁刷屏最后表示走召弓虽……
文献记载的楼主,是清代的李立群同学,但此君已经匿鸟,至今杳无音讯。网上查了一下,叫李立群的,只有1952年出生台湾省新竹县的著名演员,这建筑显然与他没半毛钱关系。
李立群同学盖此楼时也许酒后脑洞大开,一改客家民居传统的坐南朝北姿势,选择坐西北朝东南,在党溪村众多客家民居中凸显卓尔不群。无独有偶。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建造时,也是这个朝向。
再来看看这张航拍图——壁合楼(坐下)与李光耀祖居(右上)朝向果然一致。
但是,不管李立群同学如何标新立异,最终楼房的设计还是妥协于传统的客家人定式思维——面对山贼土民、山野猛兽可能的袭扰,壁合楼整个楼高也就2层,砖石+木材混合结构,檐边用花岗石铺边,大门用石门框,窗户也很小。虽时隔百年,但至今看起来也还相当坚固,不得不佩服客家先辈们盖楼的奇思妙想。
如果说“壁合楼”是客家地方人文风貌及风俗的代表,那“光宗耀祖”四个字,则在党溪村一座宅第得到完美诠释。
这座宅第与现在周围建筑相比显得非常普通,但它因为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居,因而成为梅州大埔的骄傲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祖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所产生的观念,所以在祖籍的追溯和认定上,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地过的地区为祖籍。因而李光耀虽生在新加坡,长在国外,但却是正宗梅州大埔人。
李光耀在大埔高陂镇党溪乡的祖居名叫“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是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与其兄弟共建,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 平方米,为客家人传统的砖木结构,硬山顶,四合院布局 。
下山虎,又名爬狮,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普遍民居建筑风格俗称,在山区农村较为普遍。这俗称的由来,源于民间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住宅风水“宁可青龙高千尺,不让白虎长一厘”——房屋右边是白虎,于是从自己住宅所处的右边,建筑相比左边要向远处延伸一些,延伸的距离如果是由高到低就叫下山虎,如果是由低到高就叫做上山虎。
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16岁从大埔孑身出海,远渡重洋在新加坡谋生,他在新加坡经商发迹事业有成后,回到中国,捐纳于清廷,获授中书,官拜七品后,在家乡修建了这座宅第。2007年,大埔县府曾拨专款对其进行了修复,以后供游人参观。
目前,大埔高陂镇党溪村,正是以李光耀祖居为龙头,把整个村庄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成大埔乡村旅游景区。建设景区的资金,不是政府出资,而是由大埔乡贤们斥资4000万元于2014年开建。建设范围包括整个党溪村,项目有旅游休闲购物街、湿地公园、李光耀纪念馆、景观湖等。
大埔高陂镇通往党溪村的旅游乡道。
旅行党溪村发现一个问题:客家人崇尚祖先,虽然背井离乡,身在异域,对祖籍地的故土、宗亲仍然怀有很深的感情。令人诧异的是,作为客家人后裔,新加坡父子总理李光耀、李显龙却从未回过祖居地大埔高陂镇党溪村祭祖,这到底啥原因呢?
党溪村李光耀祖居紧邻的现代客家与潮汕风格融合的民居一角。
党溪村李光耀祖居紧邻的现代客家与潮汕风格融合的民居一角。
就这一疑问,在党溪村询问过几个村民。他们的说法较多,但总的观点是,作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国家形象,李光耀经常对中国发表的言论中,友好的有,不友好的也多。他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其实就是他坚持的根本原则:一切为了新加坡。所以,李氏父子回党溪村祭祖、探亲,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李光耀已经铁心认为自己的家谱系从新加坡开始,与中国无关。
你认为李光耀父子在有生之年,还有可能回大埔党溪村祭祖、探亲吗?
党溪村李光耀祖居紧邻的现代客家与潮汕风格融合的民居一角。